一种智能型动力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86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型动力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主体、按压柱、拉门、照明灯、导向杆、绝缘座、绝缘弹簧、第一导电座、插柱、卡紧弹簧、第二导电座以及复位弹簧,按压柱安装在配电箱主体右侧壁上,拉门安装在配电箱主体前侧壁上,导向杆安装在按压柱端部,绝缘座安装在配电箱主体内部,第二导电座安装在绝缘座内壁后侧,第一导电座安装在第二导电座前端面,绝缘弹簧安装在第一导电座前端面,插柱安装在拉门右侧壁上,卡紧弹簧安装在插柱左侧壁上,照明灯安装在配电箱主体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复位弹簧套设在导向杆环形侧面,该设计解决了原有智能型动力配电箱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便于组合安装,关闭便捷,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型动力配电箱
本技术是一种智能型动力配电箱,属于动力配电箱

技术介绍
动力配电箱,也称动力控制箱,是配电箱的一种。配电箱分动力配电箱和照明配电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装置,智能型动力配电箱是动力配电箱的一种。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智能型动力配电箱在使用时,不便于对配电箱进行开闭,且在维修时容易忘记关闭照明,造成资源浪费,使用效果不好,现在急需一种智能型动力配电箱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型动力配电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组合安装,关闭便捷,使用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型动力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主体、按压柱、拉门、把手、照明灯、导向杆、绝缘座、绝缘弹簧、第一导电座、插柱、卡紧弹簧、第二导电座以及复位弹簧,所述按压柱安装在配电箱主体右侧壁上,所述拉门安装在配电箱主体前侧壁上,所述把手安装在拉门前侧壁上,所述导向杆安装在按压柱端部,所述绝缘座安装在配电箱主体内部,所述第二导电座安装在绝缘座内壁后侧,所述第一导电座安装在第二导电座前端面,所述绝缘弹簧安装在第一导电座前端面,所述插柱安装在拉门右侧壁上,所述卡紧弹簧安装在插柱左侧壁上,所述照明灯安装在配电箱主体相对的两侧内壁上,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导向杆环形侧面。进一步地,所述配电箱主体前侧壁上安装有顶出弹簧,所述顶出弹簧端部安装有弹出块。进一步地,所述配电箱主体右侧壁上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安装在按压柱相对的两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按压柱上下端面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座通过导线与照明灯相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座通过导线与配电箱主体内部电源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座和第二导电座规格相同,所述第一导电座和第二导电座连接处开设有插孔,所述插柱直径大于插孔内径,所述插柱环形侧面右侧设置有倒角。进一步地,所述插柱右端面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导向杆左端面设置有倾斜面,所述插柱与导向杆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插柱为绝缘材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智能型动力配电箱,因本技术添加了配电箱主体、按压柱、拉门、把手、照明灯、导向杆、绝缘座、绝缘弹簧、第一导电座、插柱、卡紧弹簧、第二导电座以及复位弹簧,该设计便于对拉门进行开闭以及便于对照明灯进行关闭,解决了原有智能型动力配电箱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性。因配电箱主体前侧壁上安装有顶出弹簧,顶出弹簧端部安装有弹出块,该设计便于对拉门进行弹开,因配电箱主体右侧壁上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安装在按压柱相对的两侧壁上,该设计便于对按压柱起到限位作用,因按压柱上下端面均开设有限位槽,限位块与限位槽相匹配,该设计便于限位块在限位槽内部进行左右移动,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组合安装,关闭便捷,使用效果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型动力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型动力配电箱的俯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型动力配电箱中A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型动力配电箱中B的放大图;图中:1-配电箱主体、2-按压柱、3-拉门、4-把手、5-照明灯、6-导向杆、7-绝缘座、8-绝缘弹簧、9-第一导电座、10-插柱、11-卡紧弹簧、12-弹出块、13-顶出弹簧、14-第二导电座、15-限位块、16-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型动力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主体1、按压柱2、拉门3、把手4、照明灯5、导向杆6、绝缘座7、绝缘弹簧8、第一导电座9、插柱10、卡紧弹簧11、第二导电座14以及复位弹簧16,按压柱2安装在配电箱主体1右侧壁上,拉门3安装在配电箱主体1前侧壁上,把手4安装在拉门3前侧壁上,导向杆6安装在按压柱2端部,绝缘座7安装在配电箱主体1内部,第二导电座14安装在绝缘座7内壁后侧,第一导电座9安装在第二导电座14前端面,绝缘弹簧8安装在第一导电座9前端面,插柱10安装在拉门3右侧壁上,卡紧弹簧11安装在插柱10左侧壁上,照明灯5安装在配电箱主体1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复位弹簧16套设在导向杆6环形侧面,该设计解决了原有智能型动力配电箱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配电箱主体1前侧壁上安装有顶出弹簧13,顶出弹簧13端部安装有弹出块12,该设计便于对拉门3进行弹开,配电箱主体1右侧壁上安装有限位块15,限位块15安装在按压柱2相对的两侧壁上,该设计便于对按压柱2起到限位作用,按压柱2上下端面均开设有限位槽,限位块15与限位槽相匹配,该设计便于限位块15在限位槽内部进行左右移动,第一导电座9通过导线与照明灯5相连接,第二导电座14通过导线与配电箱主体1内部电源相连接,该设计便于对照明灯5进行控制开闭。第一导电座9和第二导电座14规格相同,第一导电座9和第二导电座14连接处开设有插孔,插柱10直径大于插孔内径,插柱10环形侧面右侧设置有倒角,该设计便于插柱10插入第一导电座9和第二导电座14连接处,从而使连接处分离,插柱10右端面设置有倾斜面,导向杆6左端面设置有倾斜面,插柱10与导向杆6相匹配,该设计便于导向杆6与插柱10进行连接,插柱10为绝缘材质,提高了该设计的合理性。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当需要对拉门3进行打开时,工作人员向右侧对按压柱2施力,按压柱2向左侧运动从而带动导向杆6向左侧运动,此时复位弹簧16收缩,导向杆6向左侧运动从而带动插柱10向左侧运动脱离配电箱主体1内部,此时顶出弹簧13回弹带动弹出块12向前侧运动,弹出块12向前侧运动从而带动拉门3向前侧运动,此时拉门3打开,实现了便于对拉门3进行打开的作用。当门打开时,此时第一导电座9和第二导电座14相接触,配电箱主体1内部电源给照明灯5提供电能,便于对配电箱主体1内部进行照明,当拉门3关闭时,插柱10回到初始位置,第一导电座9和第二导电座14分离,此时电路断开,实现了便于对照明灯5进行开闭的作用,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型动力配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电箱主体、按压柱、拉门、把手、照明灯、导向杆、绝缘座、绝缘弹簧、第一导电座、插柱、卡紧弹簧、第二导电座以及复位弹簧,所述按压柱安装在配电箱主体右侧壁上,所述拉门安装在配电箱主体前侧壁上,所述把手安装在拉门前侧壁上,所述导向杆安装在按压柱端部,所述绝缘座安装在配电箱主体内部,所述第二导电座安装在绝缘座内壁后侧,所述第一导电座安装在第二导电座前端面,所述绝缘弹簧安装在第一导电座前端面,所述插柱安装在拉门右侧壁上,所述卡紧弹簧安装在插柱左侧壁上,所述照明灯安装在配电箱主体相对的两侧内壁上,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导向杆环形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型动力配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电箱主体、按压柱、拉门、把手、照明灯、导向杆、绝缘座、绝缘弹簧、第一导电座、插柱、卡紧弹簧、第二导电座以及复位弹簧,所述按压柱安装在配电箱主体右侧壁上,所述拉门安装在配电箱主体前侧壁上,所述把手安装在拉门前侧壁上,所述导向杆安装在按压柱端部,所述绝缘座安装在配电箱主体内部,所述第二导电座安装在绝缘座内壁后侧,所述第一导电座安装在第二导电座前端面,所述绝缘弹簧安装在第一导电座前端面,所述插柱安装在拉门右侧壁上,所述卡紧弹簧安装在插柱左侧壁上,所述照明灯安装在配电箱主体相对的两侧内壁上,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导向杆环形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动力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主体前侧壁上安装有顶出弹簧,所述顶出弹簧端部安装有弹出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动力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主体右侧壁上安装有限位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卫军赵翰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同合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