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车载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832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型车载插头,包括外壳、正极触头、负极触片以及耐寒导线,外壳内设有安装触头的触头安装座,且触头的头部伸出外壳端部设置的触头孔,触头的末端与导线的正极线电连接;触片凸出于外壳的侧壁上开设的触片孔,并与导线的负极线电连接;外壳的外侧壁上有一与触片位置相对的凸起,触头与外壳之间设置有一迫使触头向外壳伸出的弹簧,且在触头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对弹簧起到限位作用的挡片;外壳内侧壁上设有卡接导线的沟槽。本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缩小了体积,简化了内部结构,制作更加便利,能够广泛应用在导电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车载插头
本技术涉及导电
,具体是指一种微型车载插头。
技术介绍
车载插头是用在汽车上取电的设备,其连接位置为汽车内的标准插孔。其通过装置上的触头、触片与汽车电源导通,再通过导线带电传输到外部,从而加以利用。例如,现有已授权专利“一种制造方便的车载插头”(专利号为CN208028250U)公开的车载插头,包括外壳、正极触头、负极触片以及-40度耐寒电线,外壳内设有一安装触头的触头安装固定座,且触头的头部伸出外壳端部设有的触头孔,正极触头的末端与导线的正极线电连接采用压接式,不会腐蚀和氧化,负极触片凸出于外壳的侧壁上开设的触片孔,并与耐寒电线负极连接,采用压接式不会腐蚀和氧化,也所述的外壳的外侧壁上一体成型有一与触片位置相对的凸起。此技术使得车载插头的制作工艺较为简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1)由于导线与触头之间为压接式,其存在的缺点是连接不够牢固,易于出现接触不良;2)在外壳内部设置了绕线柱,存在的缺点是增大了装置的体积,且制作过程中需要将导线围绕其进行缠绕,工艺复杂。技术内容为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车载插头,包括外壳、正极触头、负极触片以及耐寒导线,所述外壳内设有安装触头的触头安装座,且所述触头的头部伸出外壳端部设置的触头孔,所述触头的末端与导线的正极线电连接;所述触片凸出于外壳的侧壁上开设的触片孔,并与导线的负极线电连接;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上有一与触片位置相对的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与外壳之间设置有一迫使触头向外壳伸出的弹簧,且在所述触头的外侧壁上设有对弹簧起限位作用的挡片;所述外壳内侧壁上设有卡接导线的沟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车载插头,包括外壳、正极触头、负极触片以及耐寒导线,所述外壳内设有安装触头的触头安装座,且所述触头的头部伸出外壳端部设置的触头孔,所述触头的末端与导线的正极线电连接;所述触片凸出于外壳的侧壁上开设的触片孔,并与导线的负极线电连接;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上有一与触片位置相对的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与外壳之间设置有一迫使触头向外壳伸出的弹簧,且在所述触头的外侧壁上设有对弹簧起限位作用的挡片;所述外壳内侧壁上设有卡接导线的沟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车载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套设在触头上,并位于外壳与触头安装座之间;所述挡片设为板状结构,并沿垂直于触头的方向向外延伸到预定位置,从而阻挡弹簧向靠近触头孔的位置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型车载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上从其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红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逸乔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