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孟维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新能源车用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812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新能源车用电池组,包括壳体、散热孔和滑槽,所述壳体外侧焊接有加固钢架,且壳体内壁固定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远离壳体内壁的一侧安装有压板,所述壳体内部滑动连接有子电箱,且子电箱内部安装有电池组,所述散热孔均匀的开设在壳体内壁表面,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电箱之间留有散热风道。该具有防撞结构的新能源车用电池组,设置有加固钢架、推板和滑槽,变形的壳体通过第一压缩弹簧推动压板向内侧移动,同时压板推动子电箱沿滑槽滑动,均匀设置的第一压缩弹簧与第二压缩弹簧配合加工钢架吸收动能,起到保护该电池组的作用,降低了电池组短路失效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该电池组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新能源车用电池组
本技术涉及电池组
,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新能源车用电池组。
技术介绍
电池组是新能源汽车的能源储存设备,经海量检索,发现现有的电池组典型如专利号为:CN201720609717.5,一种汽车电池组及汽车,它包括:壳体、隔板、若干超级电容单体和若干电池单体,可以使得所述超级电容单体串联成的所述第一电池组与所述电池单体串联成的所述第二电池组共同放电,大大提升了汽车电池组的放电性能。综上所述,现有的电池组通常未设置有防撞缓冲装置,一旦电池组受撞击变形短路,极易导致该电池组热失控,继而引燃电池组及其周围设备,使用起来具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并且现有的电池组通常为整体拼装,且各个电芯之间的间隙小,降低了导热介质的流动性,使得该电池组的散热效果差,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新能源车用电池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电池组通常未设置有防撞缓冲装置,一旦电池组受撞击变形短路,极易导致该电池组热失控,继而引燃电池组及其周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新能源车用电池组,包括壳体(1)、散热孔(7)和滑槽(10),其特征在于:/n壳体(1),所述壳体(1)外侧焊接有加固钢架(2),且壳体(1)内壁固定有第一压缩弹簧(3),所述第一压缩弹簧(3)远离壳体(1)内壁的一侧安装有压板(4),所述壳体(1)内部滑动连接有子电箱(5),且子电箱(5)内部安装有电池组(6);/n散热孔(7),所述散热孔(7)均匀的开设在壳体(1)内壁表面,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电箱(5)之间留有散热风道(8),且相邻的两个子电箱(5)之间通过第二压缩弹簧(9)相连接;/n滑槽(10),所述滑槽(10)开设在壳体(1)底部,且滑槽(10)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新能源车用电池组,包括壳体(1)、散热孔(7)和滑槽(10),其特征在于:
壳体(1),所述壳体(1)外侧焊接有加固钢架(2),且壳体(1)内壁固定有第一压缩弹簧(3),所述第一压缩弹簧(3)远离壳体(1)内壁的一侧安装有压板(4),所述壳体(1)内部滑动连接有子电箱(5),且子电箱(5)内部安装有电池组(6);
散热孔(7),所述散热孔(7)均匀的开设在壳体(1)内壁表面,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电箱(5)之间留有散热风道(8),且相邻的两个子电箱(5)之间通过第二压缩弹簧(9)相连接;
滑槽(10),所述滑槽(10)开设在壳体(1)底部,且滑槽(10)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1),所述滑块(11)顶部固定安装在子电箱(5)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新能源车用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孟维
申请(专利权)人:黄孟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