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模组可快换的储能电池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811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模组可快换的储能电池簇,其包括电池簇框架、高压配电盒以及多个电池集合体,这些电池集合体排列在所述电池簇框架内并且与置于该电池簇框架中的高压配电盒电性连接;所述电池集合体包括电池、线束支架、绝缘板、底托、上盖、导电排、绑带、电池管理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无模组可快换的储能电池簇,可减少电池簇内的零件数量,从而降低了电池簇成本,提升了空间利用率,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解决无模组设计所带来的维护性差的问题,保证可以单人对电池簇进行快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模组可快换的储能电池簇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无模组可快换的储能电池簇。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池不论在产能,还是在使用成本上都有了较大进步。锂电池在储能中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而电池簇作为储能系统中重量和体积最大,成本最高的子系统。近年来围绕着成本,能量密度,可维护性以及生产装配效率,技术一直在发展和进步。目前主流的电池簇设计方案是由若干个电池单体组成电池模块,再由若干个电池模块组成电池簇。如图1所示,其中电池模块的方案是,在电池上下各放置一个注塑件,通过螺杆将两个注塑件锁紧,对电池极耳所在面和底面进行挤压,使电池固定。注塑件上再做出其他相应功能结构。此部分组装好后,需要放入电池模块的箱体内进行组装。电池模块的箱体底部焊接有加强筋,通过螺栓将其固定于加强筋上。之后将电池管理系统、保护装置、接插件和上盖等零部件进行组装。最终组成图2所示的电池模块。电池模块组装完成后,将若干个电池模块安装在电池簇的框架上,连接上高压配电盒。图3为组装后的电池簇。电池成组过程中部分零件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模组可快换的储能电池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簇框架、高压配电盒以及多个电池集合体,这些电池集合体排列在所述电池簇框架内并且与置于该电池簇框架中的高压配电盒电性连接;/n所述电池集合体包括电池、线束支架、绝缘板、底托、上盖、导电排、绑带、电池管理系统;其中,所述底托被分为两个放置电池的空间,每一空间处放置有一绝缘板,每一绝缘板上放置了装配有低压线束和若干个导电排的线束支架,成排的电池放置在绝缘板上,导电排按顺序焊接在电池的极柱上;在所述底托上位于电池的一侧焊接有多根管,所述上盖与这些管通过螺栓装配以将电池固定且装配后上盖和底托转动连接,绑带能够将上盖与底托紧固相连;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模组可快换的储能电池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簇框架、高压配电盒以及多个电池集合体,这些电池集合体排列在所述电池簇框架内并且与置于该电池簇框架中的高压配电盒电性连接;
所述电池集合体包括电池、线束支架、绝缘板、底托、上盖、导电排、绑带、电池管理系统;其中,所述底托被分为两个放置电池的空间,每一空间处放置有一绝缘板,每一绝缘板上放置了装配有低压线束和若干个导电排的线束支架,成排的电池放置在绝缘板上,导电排按顺序焊接在电池的极柱上;在所述底托上位于电池的一侧焊接有多根管,所述上盖与这些管通过螺栓装配以将电池固定且装配后上盖和底托转动连接,绑带能够将上盖与底托紧固相连;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固定在底托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模组可快换的储能电池簇,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排电池中临近的两颗电池通过单侧导电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模组可快换的储能电池簇,其特征在于,单侧导电排的一端与电池焊接,另一端延伸至电池簇维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天航张超方振雷李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茂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