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811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蓄电池,包括电池主体,所述电池主体与负极接头焊接连接,所述电池主体与正极接头焊接连接,所述电池主体与固定板体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固定板体与提手带铰链连接,且提手带设有两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手提两个提手带,把电池主体放入减震箱内,由于电池主体本身的重力,作用于减震垫,间而作用于固定座,导致固定座挤压活动筒下移,相对活动杆滑动,弹簧被挤压,活动筒下移的同时带动第一固定板下移,使得连接板发生旋转,推动第二固定板在滑动导轨上左移,从而推动杆左移作用于转动板,转动板绕着固定轴发生旋转,转动板其中一端作用于推动板,使得推动板、摩擦胶右移对电池主体进行挤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蓄电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用电池
,具体为一种车载蓄电池。
技术介绍
蓄电池是汽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分为传统的铅酸蓄电池和免维护型蓄电池。由于蓄电池采用了铅钙合金做栅架,所以充电时产生的水分解量少,水分蒸发量也低,加上外壳采用密封结构,释放出来的硫酸气体也很少,所以它与传统蓄电池相比,具有不需添加任何液体,对接线桩头,电量储存时间长等优点。现有的车载蓄电池放入电池槽时,电池槽的地面一般设有减震垫,减震保护措施过于简单,效果不好,汽车运动时遇到凹凸不平路段时,会跌宕起伏,简单地减震垫是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的,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减震垫会消磨殆尽,而且由于减震做得不到位,加快了电池槽本身及内部零件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蓄电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蓄电池,包括电池主体、负极接头、正极接头、固定板体、提手带、减震箱、活动杆、弹簧、活动筒、固定座、减震垫、第一固定板、连接板、第二固定板、滑动导轨、推动杆、转动板、固定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蓄电池,包括电池主体(1)、负极接头(2)、正极接头(3)、固定板体(4)、提手带(5)、减震箱(6)、活动杆(7)、弹簧(8)、活动筒(9)、固定座(10)、减震垫(11)、第一固定板(12)、连接板(13)、第二固定板(14)、滑动导轨(15)、推动杆(16)、转动板(17)、固定轴(18)、伸缩杆(19)、推动板(20)、摩擦胶(21)、光滑板(22)、塑胶板(23)、弹性组件(24)、滑动板(25)、滑动杆(26),其特征在于:/n所述电池主体(1)与负极接头(2)焊接连接,所述电池主体(1)与正极接头(3)焊接连接,所述电池主体(1)与固定板体(4)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蓄电池,包括电池主体(1)、负极接头(2)、正极接头(3)、固定板体(4)、提手带(5)、减震箱(6)、活动杆(7)、弹簧(8)、活动筒(9)、固定座(10)、减震垫(11)、第一固定板(12)、连接板(13)、第二固定板(14)、滑动导轨(15)、推动杆(16)、转动板(17)、固定轴(18)、伸缩杆(19)、推动板(20)、摩擦胶(21)、光滑板(22)、塑胶板(23)、弹性组件(24)、滑动板(25)、滑动杆(26),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主体(1)与负极接头(2)焊接连接,所述电池主体(1)与正极接头(3)焊接连接,所述电池主体(1)与固定板体(4)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固定板体(4)与提手带(5)铰链连接,且提手带(5)设有两个,所述电池主体(1)放置于减震箱(6)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箱(6)与活动杆(7)焊接连接,所述活动杆(7)远离减震箱(6)的一端贯穿于活动筒(9)内部且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7)外表面套有弹簧(8),所述活动筒(9)远离活动杆(7)的一端与固定座(10)焊接连接,所述固定座(10)上端面与减震垫(11)下端面焊接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继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席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