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绝缘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764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绝缘膜包括内接于正方形的四个两两相切的工作辊,分别为第一工作辊、第二工作辊、第三工作辊、第四工作辊,四个工作辊形成的合围区域为工作区域,所述第一工作辊和所述第三工作辊为对角设置的工作组件,所述第二工作辊和第四工作辊为对角设置的非工作组件,所述工作组件上对应工作区域位置处的工作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耐高温绝缘膜,所述工作组件上外设有分别贴合所述第一工作辊、第二工作辊、第三工作辊和第四工作辊且呈腰形的第二耐高温绝缘膜。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利用四个两两相切的工作辊之间形成的合围区域形成的工作区,同时工作区周边均包裹有绝缘膜,从而保证工作区的基本工作要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绝缘膜
本技术涉及一种耐高温绝缘膜,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内置工位工作的耐高温绝缘膜。
技术介绍
绝缘膜是能够保证良好电绝缘性的薄膜。这种薄膜应当具有很高的电阻率(高于1010Ω·cm)和击穿场强,而电子结构特点是禁带宽度大。为了用于高频绝缘,还要求材料具有低的介电损耗。目前现有的耐高温绝缘膜一般均设置在相关部件的表面起到耐高温和绝缘的作用,然针对较小操作空间且在内部进行工序安装的场合,目前市场并没有相关类似产品,因此如何解决内部工序工位的耐高温绝缘膜是本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高温绝缘膜,具有便于内置工位工作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高温绝缘膜,其创新点在于:所述耐高温绝缘膜设置于工作模组表面,所述工作模组包括内接于正方形的四个两两相切的工作辊,分别为第一工作辊、与所述第一工作辊相外切的第二工作辊、与所述第二工作辊相外切的第三工作辊、与所述第三工作辊相外切的第四工作辊,所述第四工作辊与所述第一工作辊相外切,所述第一工作辊、第二工作辊、第三工作辊和第四工作辊形成的合围区域为工作区域,所述第一工作辊和所述第三工作辊为对角设置的工作组件,所述第二工作辊和第四工作辊为对角设置的非工作组件,所述工作组件上对应工作区域位置处的工作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耐高温绝缘膜,所述工作组件上外设有分别贴合所述第一工作辊、第二工作辊、第三工作辊和第四工作辊且呈腰形的第二耐高温绝缘膜。优选的,所述第一耐高温绝缘膜包括第一胶粘层、第一基材层、第二胶粘层、第一绝缘膜层。优选的,所述第二耐高温绝缘膜包括位于第一工作辊外表面的第一部分、位于第二工作辊外表面的第二部分、位于第三工作辊外表面的第三部分、位于第四工作辊外表面的第四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二基材层、第三胶粘层、第二绝缘膜层,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三基材层、第四胶粘层、第三绝缘膜层。优选的,所述第二绝缘膜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材层内侧,包括第二耐高温绝缘膜基层和拉伸层,所述第二基材层紧靠对应的所述第一部分或者所述第三部分。优选的,所述第三绝缘膜层位于所述第三基材层的外侧,包括第三耐高温绝缘膜基层和压缩层,所述第三基材层紧靠对应的所述第二部分或者所述第四部分。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利用四个两两相切的工作辊之间形成的合围区域形成的工作区,同时工作区周边均包裹有绝缘膜,从而保证工作区的基本工作要素,另外本技术的第二耐高温绝缘膜呈腰形依次分别有四个工作辊接触,第二耐高温绝缘膜在工作区的部分发生磨损后,可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第二耐高温绝缘膜,使得原先位于第一工作辊和第三工作辊位置处的绝缘膜转动到第二工作辊和第四工作辊相应位置处,从而完成第二耐高温绝缘膜的轮替工作,采用这种方式轮替工作的方式,第二耐高温绝缘膜使用寿命和使用时间均为传统结构的2倍,从而很好的实现工装的长时间工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耐高温绝缘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耐高温绝缘膜中第一耐高温绝缘膜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耐高温绝缘膜中第二耐高温绝缘膜第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耐高温绝缘膜中第二耐高温绝缘膜第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工作辊、2-第二工作辊、3-第三工作辊、4-第四工作辊、5-工作区域、6-第一耐高温绝缘膜、61-第一胶粘层、62-第一基材层、63-第二胶粘层、64-第一绝缘膜层、7-第二耐高温绝缘膜、71-第一部分、711-第二基材层、712-第三胶粘层、7131-第二耐高温绝缘膜基层、7132-拉伸层、72-第二部分、721-第三基材层、722-第四胶粘层、7231-第三耐高温绝缘膜基层、7232-压缩层、73-第三部分、74-第四部分。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耐高温绝缘膜设置于工作模组表面,工作模组包括内接于正方形的四个两两相切的工作辊,分别为第一工作辊1、与第一工作辊1相外切的第二工作辊2、与第二工作辊2相外切的第三工作辊3、与第三工作辊3相外切的第四工作辊4,第四工作辊4与第一工作辊1相外切,第一工作辊1、第二工作辊2、第三工作辊3和第四工作辊4形成的合围区域为工作区域5,第一工作辊1和第三工作辊3为对角设置的工作组件,第二工作辊2和第四工作辊4为对角设置的非工作组件,工作组件上对应工作区域5位置处的工作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耐高温绝缘膜6,工作组件上外设有分别贴合第一工作辊1、第二工作辊2、第三工作辊3和第四工作辊4且呈腰形的第二耐高温绝缘膜7。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利用四个两两相切的工作辊之间形成的合围区域形成的工作区,同时工作区周边均包裹有绝缘膜,从而保证工作区的基本工作要素。上述的第一耐高温绝缘膜6包括第一胶粘层61、第一基材层62、第二胶粘层63、第一绝缘膜层64。为了便于第二耐高温绝缘膜7轮替工作,第二耐高温绝缘膜7包括位于第一工作辊1外表面的第一部分71、位于第二工作辊2外表面的第二部分72、位于第三工作辊3外表面的第三部分73、位于第四工作辊4外表面的第四部分74,第一部分71和第三部分73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二基材层711、第三胶粘层712、第二绝缘膜层,第二部分72和第四部分74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三基材层721、第四胶粘层722、第三绝缘膜层。上述的第二绝缘膜层位于第二基材层711内侧,包括第二耐高温绝缘膜基层7131和拉伸层7132,第二基材层711紧靠对应的第一部分71或者第三部分73。第三绝缘膜层位于第三基材层721的外侧,包括第三耐高温绝缘膜基层7231和压缩层7232,第三基材层721紧靠对应的第二部分72或者第四部分74。第二耐高温绝缘膜7呈腰形依次分别有四个工作辊接触,第二耐高温绝缘膜7在工作区的部分发生磨损后,可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第二耐高温绝缘膜7,使得原先位于第一工作辊1和第三工作辊3位置处的绝缘膜转动到第二工作辊2和第四工作辊4相应位置处,从而完成第二耐高温绝缘膜7的轮替工作,采用这种方式轮替工作的方式,第二耐高温绝缘膜7使用寿命和使用时间均为传统结构的2倍,从而很好的实现工装的长时间工作。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高温绝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绝缘膜设置于工作模组表面,所述工作模组包括内接于正方形的四个两两相切的工作辊,分别为第一工作辊、与所述第一工作辊相外切的第二工作辊、与所述第二工作辊相外切的第三工作辊、与所述第三工作辊相外切的第四工作辊,所述第四工作辊与所述第一工作辊相外切,所述第一工作辊、第二工作辊、第三工作辊和第四工作辊形成的合围区域为工作区域,所述第一工作辊和所述第三工作辊为对角设置的工作组件,所述第二工作辊和第四工作辊为对角设置的非工作组件,所述工作组件上对应工作区域位置处的工作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耐高温绝缘膜,所述工作组件上外设有分别贴合所述第一工作辊、第二工作辊、第三工作辊和第四工作辊且呈腰形的第二耐高温绝缘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绝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绝缘膜设置于工作模组表面,所述工作模组包括内接于正方形的四个两两相切的工作辊,分别为第一工作辊、与所述第一工作辊相外切的第二工作辊、与所述第二工作辊相外切的第三工作辊、与所述第三工作辊相外切的第四工作辊,所述第四工作辊与所述第一工作辊相外切,所述第一工作辊、第二工作辊、第三工作辊和第四工作辊形成的合围区域为工作区域,所述第一工作辊和所述第三工作辊为对角设置的工作组件,所述第二工作辊和第四工作辊为对角设置的非工作组件,所述工作组件上对应工作区域位置处的工作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耐高温绝缘膜,所述工作组件上外设有分别贴合所述第一工作辊、第二工作辊、第三工作辊和第四工作辊且呈腰形的第二耐高温绝缘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绝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高温绝缘膜包括第一胶粘层、第一基材层、第二胶粘层、第一绝缘膜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育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东达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