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64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平板元件,为玻璃材质;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光圈;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以及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三片,被摄物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OTL,所述平板元件的像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PTL,所述成像面像高为Y,所述成像面像高的主光线对应平板元件的像侧表面处物高为P,满足下列条件:2.5毫米<PTL<4.5毫米;2.2<P/Y<7.0;4<OTL/Y<12。以有效搜集大角度的光线,而在极短物距内接收更大范围的影像与达成辨识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
本技术与镜片组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
技术介绍
以每个生物独有的生物特征作为根据的生物辨识(Biometric)系统,因其具有唯一性、普遍性、永久性、可测性、方便性、接受性、及不可欺性等,因此常被使用在目前市面上现有的行动装置上,甚至亦可使用在未来的电子装置上。然而,目前行动装置所搭配的生物辨识系统多采用电容原理,其虽然可以降低生物辨识系统所需的体积,但是电路结构过于复杂,使得制造成本过高,相对的产品单价也偏高。目前虽然有利用光学成像原理的传统生物辨识系统,如指纹辨识、静脉辨识等,但传统生物辨识系统存在体积过大的问题,使得搭载有生物辨识系统的电子装置不易小型化,也更不易携带。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薄型成像镜片组,可以作为生物辨识系统的用并可搭载在电子装置上,使所述电子装置可小型化以便于携带即是目前急欲克服的技术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尤指一种有助于缩减被摄物与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距离,可有效缩小体积,维持其小型化的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本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尤指一种有效搜集大角度的光线,而令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在极短物距内接收更大范围的影像与达成辨识功效的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为了达成前述目的,依据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平板元件,为玻璃材质;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光圈;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以及一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其中所述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三片,被摄物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OTL,所述平板元件的像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PTL,所述成像面像高为Y,所述成像面像高的主光线对应平板元件的像侧表面处物高为P,并满足下列条件:2.5毫米<PTL<4.5毫米;2.2<P/Y<7.0;4<OTL/Y<12。较佳地,其中所述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整体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并满足下列条件:-0.86<f/f1<-0.22。由此,可平衡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屈折力配置,以有效修正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像差,同时降低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敏感度。较佳地,其中所述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整体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并满足下列条件:0.05<f/f2<1.27。由此,可平衡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屈折力配置,以有效修正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像差,同时降低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敏感度。较佳地,其中所述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整体焦距为f,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并满足下列条件:-0.17<f/f3<0.82。由此,可平衡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屈折力配置,以有效修正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像差,同时降低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敏感度。较佳地,其中所述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整体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23,并满足下列条件:0.45<f/f23<1.04。由此,所述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可于缩短光学总长与修正像差之间取得平衡。较佳地,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23,并满足下列条件:-3.07<f1/f23<-0.63。由此,所述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解像能力显著提升。较佳地,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并满足下列条件:-0.13<f1/R1<4.95。由此,可有利于降低失真。较佳地,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并满足下列条件:-2.41<f1/R2<1.93。由此,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较合适,有助于缩短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总长度。较佳地,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并满足下列条件:0.25<f2/R3<5.64。由此,将有助于降低系统敏感度,可有效地提高生产良率。较佳地,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并满足下列条件:-2.04<f2/R4<3.87。由此,可进一步减缓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周边曲率,更能实现降低杂散光的特性。较佳地,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并满足下列条件:-56.34<f3/R5<2.58。由此,修正成像的放大倍率。较佳地,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并满足下列条件:-40.72<f3/R6<0.49。由此,修正成像的放大倍率。较佳地,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并满足下列条件:-38.2<R1/R2<276.13。由此,可以降低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球差与像散。较佳地,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并满足下列条件:-5.91<R3/R4<0.82。由此,可以降低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像散。较佳地,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并满足下列条件:-2.86<R5/R6<22.19。由此,有效平衡第三透镜表面的曲率配置,以在视场角度与总长间取得平衡。较佳地,其中所述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整体焦距为f,所述被摄物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OTL,并满足下列条件:7.71<OTL/f<17.62。由此,可有利于维持所述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小型化及长焦点,以搭载于轻薄的电子产品上。较佳地,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并满足下列条件:-4.56毫米-2<(f1+f2+f3)/(f1*f2*f3)<-0.53毫米-2。由此,可以让被摄物在短物距上以小像差及高相对照度,良好的成像于成像面上。较佳地,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由此,在极短物距内效搜集大角度的光线接收更大范围的影像。较佳地,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由此,提升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影像分辨率。较佳地,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由此,修正补偿大视角下的像差。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局部放大图。图1C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n平板元件,为玻璃材质;/n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n光圈;/n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以及/n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n其中所述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三片,被摄物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OTL,所述平板元件的像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PTL,所述成像面像高为Y,所述成像面像高的主光线对应平板元件的像侧表面处物高为P,并满足下列条件:2.5毫米<PTL<4.5毫米;2.2<P/Y<7.0;4<OTL/Y<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平板元件,为玻璃材质;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
光圈;
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以及
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
其中所述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三片,被摄物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OTL,所述平板元件的像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PTL,所述成像面像高为Y,所述成像面像高的主光线对应平板元件的像侧表面处物高为P,并满足下列条件:2.5毫米<PTL<4.5毫米;2.2<P/Y<7.0;4<OTL/Y<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整体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并满足下列条件:-0.86<f/f1<-0.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整体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并满足下列条件:0.05<f/f2<1.2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整体焦距为f,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并满足下列条件:-0.17<f/f3<0.8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的整体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23,并满足下列条件:0.45<f/f23<1.0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23,并满足下列条件:-3.07<f1/f23<-0.6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并满足下列条件:-0.13<f1/R1<4.9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并满足下列条件:-2.41<f1/R2<1.9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靖昀
申请(专利权)人: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