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用复合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454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复合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交换用复合管,该复合管包括铜管层,所述铜管层的内部嵌套有钢管层,所述钢管层右端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钢管层左端伸出所述铜管层;所述钢管层左端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铜管层的右端部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一锁紧支耳,所述第一锁紧支耳的内部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铜管层左端部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锁紧支耳;所述第二锁紧支耳内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多根复合管之间的直接连接,且不易折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交换用复合管
本技术涉及复合管
,特别涉及一种热交换用复合管。
技术介绍
热交换就是由于温差而引起的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各部分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热交换一般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完成。参照现有公开号为CN200972353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热交换用复合管,该复合管包括铜管层以及与所述铜管层相嵌套的铝管层。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用铜铝复合管,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铝管不能满足制冷设备的制冷要求的问题以及采用铜管成本太高的问题。上述的这种复合管采取铜管和铝管双金属管,解决了铜管铜管成本太高的问题,但是上述的复合管依旧存在着一些缺点:一、在大型热交换场合使用时,往往需要将多根热交换管首尾相连,以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需求,而上述技术方案并不具备多根复合管直接连接的结构;二、上述的复合管采取铜铝管双金属管,但是由于铜和铝的密度较小,在一些复合管需要同时承重的情况下,复合管的结构强度角度,容易弯曲。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用复合管,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热交换用复合管,该复合管包括铜管层,所述铜管层的内部嵌套有钢管层,所述钢管层右端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钢管层左端伸出所述铜管层;所述钢管层左端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铜管层的右端部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一锁紧支耳,所述第一锁紧支耳的内部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铜管层左端部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锁紧支耳;所述第二锁紧支耳内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较佳的,所述铜管层与所述钢管层之间具有无厚度分界面。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所述铜管层与所述钢管层之间紧密结合,降低复合管的尺寸。较佳的,所述钢管层的横截面为“8”字形。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8”字形的设计可以增大钢管层外表面的面积,提高热交换的效率。较佳的,所述第一锁紧支耳与所述第二锁紧支耳的形状、材料完全相同。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锁紧支耳与所述第二锁紧支耳便于模块化设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较佳的,所述钢管层的内表面为光滑面,所述铜管层的外表面为光滑面。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复合管内外流体的流动,提高流动速度,进而提高热交换效率。较佳的,所述钢管层的壁厚为0.2至1.5mm。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钢管层具备较高的硬度,防止复合管弯曲。较佳的,所述铜管层以及所述钢管层的右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磁铁层。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不同复合管之间的紧密连接。较佳的,所述铜管层以及所述钢管层左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铁层相配合的第二磁铁层。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不同复合管之间的紧密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该复合管包括铜管层,所述铜管层的内部嵌套有钢管层,钢管层制作成本较低,也具有一定的热传导性质,且钢管层与铝管层相比较具备较高的硬度,防止复合管被折弯,同时复合管的热交换效率并不会发生多少改变。第二、所述钢管层右端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钢管层左端伸处所述铜管层;所述钢管层左端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内螺纹和外螺纹相互配合,便于多根复合管之间的连接。第三、所述铜管层的右端部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一锁紧支耳,所述第一锁紧支耳的内部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铜管层左端部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锁紧支耳;所述第二锁紧支耳内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在使用时,锁紧螺栓穿过第一锁紧支耳以及第二锁紧支耳,可以增加相邻复合管之间轴向力,使不同复合管之间的密封性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面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右视图。附图标记:1、钢管层;2、铜管层;3、第一锁紧支耳;4、螺纹通孔;5、锁紧螺栓;6、第一磁铁层;7、第二磁铁层;8、内螺纹;9、外螺纹;10、第二锁紧支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参考图1-图2,一种热交换用复合管,该复合管包括铜管层2,铜管层2的内部嵌套有钢管层1,钢管层1右端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内螺纹8,钢管层1左端伸出铜管层2;钢管层1左端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与内螺纹8相匹配的外螺纹9;铜管层2的右端部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一锁紧支耳3,第一锁紧支耳3的内部开设有螺纹通孔4;铜管层2左端部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锁紧支耳10;第二锁紧支耳10的内部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5;第一锁紧支耳3和第二锁紧支耳10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钢管层1可以采用403不锈钢,其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和机械性能。根据以上实施例,钢管层1制作成本较低,也具有一定的热传导性质,且钢管层1与铝管层相比较具备较高的硬度,防止复合管被折弯,同时复合管的热交换效率并不会发生多少改变;内螺纹8和外螺纹9相互配合,便于多根复合管之间的连接;锁紧螺栓5的设置增加相邻复合管之间轴向力,使不同复合管之间的密封性更好。据以上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1和图2,铜管层2与钢管层1之间具有无厚度分界面,可以保证铜管层2与钢管层1之间紧密结合,降低复合管的尺寸。据以上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1和图2,钢管层1的横截面为“8”字形,“8”字形的设计可以增大钢管层1外表面的面积,提高热交换的效率。据以上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1和图2,第一锁紧支耳3与第二锁紧支耳10的形状、材料完全相同,第一锁紧支耳3与第二锁紧支耳10的结构便于模块化设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据以上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1和图2,钢管层1的内表面为光滑面,铜管层2的外表面为光滑便于复合管内外流体的流动,提高流动速度,进而提高热交换效率。据以上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1和图2,钢管层1的壁厚为0.2至1.5mm;可以保证钢管层1具备较高的硬度,防止复合管弯曲,具体的壁厚值可以根据不同使用场合的需求进行调整。根据以上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1和图2,铜管层2以及钢管层1的右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磁铁层6,便于不同复合管之间的紧密连接。根据以上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1和图2,铜管层2以及钢管层1的左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磁铁层6相配合的第二磁铁层7,便于不同复合管之间的紧密连接;第一磁铁层6与第二磁铁层7的厚度不大于1.5mm,防止磁力过大,而不便于分离复合管。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用复合管,该复合管包括铜管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层(2)的内部嵌套有钢管层(1),所述钢管层(1)右端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内螺纹(8),所述钢管层(1)左端伸出所述铜管层(2);所述钢管层(1)左端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8)相匹配的外螺纹(9);所述铜管层(2)的右端部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一锁紧支耳(3),所述第一锁紧支耳(3)的内部开设有螺纹通孔(4);所述铜管层(2)左端部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锁紧支耳(10);所述第二锁紧支耳(10)内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用复合管,该复合管包括铜管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层(2)的内部嵌套有钢管层(1),所述钢管层(1)右端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内螺纹(8),所述钢管层(1)左端伸出所述铜管层(2);所述钢管层(1)左端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8)相匹配的外螺纹(9);所述铜管层(2)的右端部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一锁紧支耳(3),所述第一锁紧支耳(3)的内部开设有螺纹通孔(4);所述铜管层(2)左端部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锁紧支耳(10);所述第二锁紧支耳(10)内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交换用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层(2)与所述钢管层(1)之间具有无厚度分界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交换用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层(1)的横截面为“8”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金海林幼花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舜海铜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