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换阀和一种新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382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切换阀和一种新风机,一种实施例的切换阀包括:开设有第一风道口和第二风道口的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包括可拆卸组装的框架底座和框架盖体;若干第一叶片,所述第一叶片活动盖合所述第一风道口;若干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活动盖合所述第二风道口;阀门驱动装置,所述阀门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上,所述阀门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传动连接。新风机在安装此切换阀后,新风机的两个进风口能够通过所述切换阀切换进风口,使得两个进风口能够应用同一个风道,减少了新风机的风道的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切换阀和一种新风机
本技术属于风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切换阀和一种新风机。
技术介绍
新风机是从新风口将室外的新风引入到室内,排风口将室内的污染空气排出室外,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吸进室内达到空气置换和洁净的效果。目前室外的空气比室内空气污染严重50-100倍PM2.5严重超标,所以要想室内的空气洁净,就必需要将室外的空气经过过滤送进室内,再通过正压力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从而达到过滤除霾的效果,使室内空气达到洁净。现有的新风机采用一进一出,一吸一排的结构,即一个进风口对应设置一个出风口,而两个进风口之间是连通不同的风道,增加了新风机的体积,在安装时,对墙体的损坏大,墙体渗水风险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切换阀和一种新风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切换阀,其包括:开设有第一风道口和第二风道口的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包括可拆卸组装的框架底座和框架盖体;若干第一叶片,所述第一叶片活动盖合所述第一风道口;若干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活动盖合所述第二风道口;阀门驱动装置,所述阀门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上,所述阀门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传动连接。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切换阀,其设置有两个风道口,通过阀门驱动装置控制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从而控制第一风道口和第二风道口的开通和闭合,新风机在安装此切换阀后,新风机的两个进风口能够通过所述切换阀切换进风口,使得两个进风口能够应用同一个风道,减少了新风机的风道的数量。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框架上设有具有容置腔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口和所述第二风道口之间,所述阀门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部的容置腔内。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阀门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部的容置腔内,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叶片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叶片传动连接。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阀门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轴套、第一主连杆、第一次连杆、第二轴套、第二主连杆和第二次连杆;所述第一轴套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一轴套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摇杆,所述第一摇杆通过所述第一主连杆与所述第一次连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次连杆与所述第一叶片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套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轴套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摇杆,所述第二摇杆通过所述第二主连杆与所述第二次连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次连杆与所述第二叶片的端部固定连接。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次连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次连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连杆,两个所述第一次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叶片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叶片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次连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次连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主连杆,两个所述第二次连杆的另二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叶片的端部固定连接。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口的内边沿对称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第一叶片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嵌合于所述第一风道口的安装孔内,所述阀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叶片围绕所述第一叶片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二风道口的内边沿对称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第二叶片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嵌合于所述第二风道口的安装孔内,所述阀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叶片围绕所述第二叶片的轴线转动。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的顶端延伸设置有顶端凸条,所述第一叶片的底端延伸设置有底端凸条,所述第一叶片在按照其轴线转动到与所述第一风道口所在平面平行时,所述第一叶片的顶端凸条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叶片的底端凸条互相抵触形成封闭面;所述第二叶片的顶端延伸设置有顶端凸条,所述第二叶片的底端延伸设置有底端凸条,所述第二叶片在按照其轴线转动到与所述第二风道口所在平面平行时,所述第二叶片的顶端凸条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叶片的底端凸条互相抵触形成封闭面。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其包括具有容置腔的壳体、过滤装置和送风装置,以及包括所述的切换阀;所述壳体的前端开设有一个新风出口,所述壳体的后端开设有一个室内进风口和一个室外进风口;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容置腔内并把所述容置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新风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腔体,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二腔体;所述送风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送风装置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新风出口;所述切换阀的第一风道口和第二风道口分别连通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固定卡扣。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机还包括电控盒,所述电控盒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面,所述电控盒的内部设置有供电接脚,所述供电接脚连接所述送风装置的输入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使用了切换阀,减少了风道的数量和风道口的数量,在安装所述新风机时,减少安装墙体的开孔数目,减少墙体的渗水风险。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切换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固定框架安装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第一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固定框架和阀门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第一电机和第一叶片的传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新风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2壳体和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图例说明:1、固定框架;11、第一风道口;112、第二风道口;113、框架底座;114、框架盖体;115、安装部;2、第一叶片;21、第一叶片的顶端凸条;22、第一叶片的底端凸条;3、第二叶片;4、阀门驱动装置;41、第一电机;42、第二电机;43、第一轴套;431、第一摇杆;44、第一主连杆;45、第一次连杆;5、壳体;51、第一腔体;52、第二腔体;6、过滤装置;7、送风装置;8、切换阀;9、电控盒。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切换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一种切换阀包括固定框架1、若干第一叶片2、若干第二叶片3和阀门驱动装置4。所述第一叶片2和所述第二叶片3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1内,所述阀门驱动装置4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叶片2和所述第二叶片3。请参阅图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固定框架安装示意图。所述固定框架1开设有第一风道口11和第二风道口112,所述固定框架1包括可拆卸组装的框架底座113和框架盖体114,所述框架盖体114盖合在所述框架底座113上,所述固定框架1设置有具有容置腔的安装部115,所述安装部115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口11和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n开设有第一风道口和第二风道口的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包括可拆卸组装的框架底座和框架盖体;/n若干第一叶片,所述第一叶片活动盖合所述第一风道口;/n若干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活动盖合所述第二风道口;/n阀门驱动装置,所述阀门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上,所述阀门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设有第一风道口和第二风道口的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包括可拆卸组装的框架底座和框架盖体;
若干第一叶片,所述第一叶片活动盖合所述第一风道口;
若干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活动盖合所述第二风道口;
阀门驱动装置,所述阀门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上,所述阀门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框架上设有具有容置腔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口和所述第二风道口之间,所述阀门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部的容置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门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部的容置腔内,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叶片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叶片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门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轴套、第一主连杆、第一次连杆、第二轴套、第二主连杆和第二次连杆;
所述第一轴套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一轴套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摇杆,所述第一摇杆通过所述第一主连杆与所述第一次连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次连杆与所述第一叶片的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轴套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轴套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摇杆,所述第二摇杆通过所述第二主连杆与所述第二次连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次连杆与所述第二叶片的端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叶片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次连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次连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连杆,两个所述第一次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叶片的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叶片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次连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次连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主连杆,两个所述第二次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叶片的端部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俊荣骆维乐解博超李清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绿岛风空气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