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热解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345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热解炉,包括上炉体、下炉体和烟囱,烟囱与上炉体顶部连通,上炉体和下炉体内部相通;上炉体设有进料门;下炉体的底部设有出灰口;还包括上水箱、下水箱和集气室;上炉体的外围设有连通的水管组Ⅰ;上水箱通过进水管Ⅰ与水管组Ⅰ连通;下炉体的内部设有连通的水管组Ⅱ;下水箱通过进水管Ⅱ与水管组Ⅱ连通;集气室固定于烟囱上;水管组Ⅰ与水管组Ⅱ的出口端分别通过炉体外的进气管与集气室连接;集气室的顶部设有出气管;出气管与烟囱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焚烧垃圾产生的高温加热水管组Ⅰ和水管组Ⅱ里的水,使其向炉体内的垃圾进一步提供热能,促使炉体内的垃圾受热进行干燥、碳化,垃圾燃烧完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热解炉
本技术属于垃圾处理设备
,涉及一种垃圾热解炉。
技术介绍
热解垃圾处理主要适用于生活垃圾废弃物的焚烧处理,其处理过程是将这些垃圾放置在一个炉膛内进行高温焚烧。现有的垃圾焚烧和热解炉不能处理含水量较大的生活垃圾废弃物,需要劳动量较大的筛检及脱水作业,并且需要消耗大量的煤、油、电等能源资源,处理温度低,容易产生剧毒污染物,其烟气的处理费用较高,无法满足现有垃圾处理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燃烧完全,减少粉尘污染的垃圾热解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垃圾热解炉,包括上炉体、下炉体和烟囱,烟囱与上炉体顶部连通,上炉体和下炉体内部相通;所述的上炉体设有进料门;所述的下炉体的底部设有出灰口;还包括上水箱、下水箱和集气室;所述的上炉体的外围设有连通的水管组Ⅰ;所述的上水箱通过进水管Ⅰ与水管组Ⅰ连通;所述的下炉体的内部设有连通的水管组Ⅱ;所述的下水箱通过进水管Ⅱ与水管组Ⅱ连通;所述的集气室固定于烟囱上;所述的水管组Ⅰ与水管组Ⅱ的出口端分别通过炉体外的进气管与集气室连接;所述的集气室的顶部设有出气管;所述的出气管与烟囱连通。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的水管组Ⅰ包括垂直方向上分布于上炉体四周的竖管以及于上炉体上下端水平方向布置的横管,上炉体上端的横管呈交叉布置,其上方设有耐火砖层。垃圾燃烧时,炉体上部的温度较高,充分利用了垃圾燃烧产生的高温对水管组Ⅰ里的水进行加热,形成的热水或者蒸汽进而向上炉体供热,利用水管组Ⅰ的横管作为耐火砖层的支架,有效防止炉体变形。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的水管组Ⅱ包括垂直方向上分布于下炉体内的竖管以及于下炉体内水平方向上布置的横管,同一水平面上的横管呈交叉布置;所述的下炉体的竖管至少有一根延伸至上炉体内;所述的上炉体内至少设有一根横管,与延伸至上炉体内的竖管连通,其出口与进气管连通。水管组Ⅱ中横管的布置有助于作为垃圾支架,防止垃圾直接下沉挤压堆叠,助于燃烧,充分利用了垃圾燃烧产生的高温对水管组Ⅱ中的水进行加热,形成的热水或水蒸气从而对炉体内的垃圾进行完全地干燥、碳化,使其燃烧完全。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的上炉体与下炉体之间的外部设有进料平台。进料平台上可安装常规的进料机,实现对垃圾热解炉的批量进料。使用时,上水箱与下水箱分别向水管组Ⅰ和水管组Ⅱ进水,垃圾通过进料门进入热解炉内开始焚烧,利用焚烧垃圾产生的高温加热水管组Ⅰ和水管组Ⅱ里的水,使其向炉体内的垃圾进一步提供热能,促使炉体内的垃圾受热进行干燥、碳化,垃圾燃烧完全;水管组Ⅰ和水管组Ⅱ里的水形成的水蒸气汇集到集气室后通过进气管通入烟囱中,水蒸气可将烟囱内的粉尘沉降至炉体内的同时促使烟囱形成更强劲的拉风效果,有助于向燃烧中的垃圾提供充足的氧气,让垃圾能够充分燃烧,燃烧后产生的灰烬从下炉体底部的出灰口排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利用焚烧垃圾产生的高温加热水管组Ⅰ和水管组Ⅱ里的水,使其向炉体内的垃圾进一步提供热能,促使炉体内的垃圾受热进行干燥、碳化,更适用于处理含水量较大的垃圾废弃物,垃圾燃烧完全。2、本技术集气室与烟囱连通,集气室内汇集的水蒸气可将烟囱内的粉尘沉降至炉体内,减少了粉尘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水蒸气能促使烟囱形成更强劲的拉风效果,有助于向燃烧中的垃圾提供充足的氧气,让垃圾能够燃烧充分、快速,有助于提高燃烧效率。3、本技术的水管组Ⅱ中包括了水平方向布置的横管,有助于作为垃圾支架,防止垃圾直接下沉挤压堆叠,助于燃烧。4、本技术垃圾燃烧效率高,处理量大,对环境污染小,适用于乡镇社区、学校等垃圾焚烧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1-烟囱,2-上炉体,3-进料平台,4-下炉体,5-水管组Ⅱ,6-水管组Ⅰ,7-集气室,8-出气管,9-上水箱,10-下水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垃圾热解炉,包括上炉体2、下炉体4和烟囱1,烟囱1与上炉体2顶部连通,上炉体2和下炉体4内部相通;所述的上炉体2设有进料门;所述的下炉体4的底部设有出灰口;该垃圾热解炉还包括上水箱9、下水箱10和集气室7;所述的上炉体2的外围设有连通的水管组Ⅰ6;所述的上水箱9通过进水管Ⅰ与水管组Ⅰ6连通;所述的下炉体4的内部设有连通的水管组Ⅱ5;所述的下水箱10通过进水管Ⅱ与水管组Ⅱ5连通;所述的集气室7固定于烟囱1上;所述的水管组Ⅰ6与水管组Ⅱ5的出口端分别通过炉体外的进气管与集气室7连接;所述的集气室7的顶部设有出气管8;所述的出气管8与烟囱1连通。以上所述的水管组Ⅰ6包括垂直方向上分布于上炉体2四周的竖管以及于上炉体2上下端水平方向布置的横管,上炉体2上端的横管呈交叉布置,其上方设有耐火砖层。垃圾燃烧时,炉体上部的温度较高,充分利用了垃圾燃烧产生的高温对水管组Ⅰ里的水进行加热,形成的热水或者蒸汽进而向上炉体供热,利用水管组Ⅰ6里的横管作为耐火砖层的支架,有效防止炉体变形。以上所述的水管组Ⅱ5包括垂直方向上分布于下炉体4内的竖管以及于下炉体4内水平方向上布置的横管,同一水平面上的横管呈交叉布置;所述的下炉体4的竖管至少有一根延伸至上炉体2内;所述的上炉体2内至少设有一根横管,与延伸至上炉体2内的竖管连通,其出口与进气管连通。水管组Ⅱ5中横管的布置有助于作为垃圾支架,防止垃圾直接下沉挤压堆叠,助于燃烧,充分利用了垃圾燃烧产生的高温对水管组Ⅱ5中的水进行加热,水管组Ⅱ5中的热水或水蒸气对炉体内的垃圾进行完全地干燥、碳化,使其燃烧完全。使用时,上水箱9与下水箱10分别向水管组Ⅰ6和水管组Ⅱ5进水,垃圾通过进料门进入热解炉内开始焚烧,利用焚烧垃圾产生的高温加热水管组Ⅰ6和水管组Ⅱ5里的水,使其向炉体内的垃圾进一步提供热能,促使炉体内的垃圾受热进行干燥、碳化,垃圾燃烧完全;水管组Ⅰ6和水管组Ⅱ5里的水形成的水蒸气汇集到集气室7后通过进气管8通入烟囱1中,水蒸气可将烟囱1内的粉尘沉降至炉体内的同时促使烟囱1形成更强劲的拉风效果,有助于向燃烧中的垃圾提供充足的氧气,让垃圾能够充分燃烧,燃烧后产生的灰烬从下炉体4底部的出灰口排出。实施例2:一种垃圾热解炉,包括上炉体2、下炉体4和烟囱1,烟囱1与上炉体2顶部连通,上炉体2和下炉体4内部相通;所述的上炉体2设有进料门;所述的下炉体4的底部设有出灰口;该垃圾热解炉还包括上水箱9、下水箱10和集气室7;所述的上炉体2的外围设有连通的水管组Ⅰ6;所述的上水箱9通过进水管Ⅰ与水管组Ⅰ6连通;所述的下炉体4的内部设有连通的水管组Ⅱ5;所述的下水箱10通过进水管Ⅱ与水管组Ⅱ5连通;所述的集气室7固定于烟囱1上;所述的水管组Ⅰ6与水管组Ⅱ5的出口端分别通过炉体外的进气管与集气室7连接;所述的集气室7的顶部设有出气管8;所述的出气管8与烟囱1连通。以上所述的水管组Ⅰ6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热解炉,包括上炉体(2)、下炉体(4)和烟囱(1),烟囱(1)与上炉体(2)顶部连通,上炉体(2)和下炉体(4)内部相通;所述的上炉体(2)设有进料门;所述的下炉体(4)的底部设有出灰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水箱(9)、下水箱(10)和集气室(7);所述的上炉体(2)的外围设有连通的水管组Ⅰ(6);所述的上水箱(9)通过进水管Ⅰ与水管组Ⅰ(6)连通;所述的下炉体(4)的内部设有连通的水管组Ⅱ(5);所述的下水箱(10)通过进水管Ⅱ与水管组Ⅱ(5)连通;所述的集气室(7)固定于烟囱(1)上;所述的水管组Ⅰ(6)与水管组Ⅱ(5)的出口端分别通过炉体外的进气管与集气室(7)连接;所述的集气室(7)的顶部设有出气管(8);所述的出气管(8)与烟囱(1)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热解炉,包括上炉体(2)、下炉体(4)和烟囱(1),烟囱(1)与上炉体(2)顶部连通,上炉体(2)和下炉体(4)内部相通;所述的上炉体(2)设有进料门;所述的下炉体(4)的底部设有出灰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水箱(9)、下水箱(10)和集气室(7);所述的上炉体(2)的外围设有连通的水管组Ⅰ(6);所述的上水箱(9)通过进水管Ⅰ与水管组Ⅰ(6)连通;所述的下炉体(4)的内部设有连通的水管组Ⅱ(5);所述的下水箱(10)通过进水管Ⅱ与水管组Ⅱ(5)连通;所述的集气室(7)固定于烟囱(1)上;所述的水管组Ⅰ(6)与水管组Ⅱ(5)的出口端分别通过炉体外的进气管与集气室(7)连接;所述的集气室(7)的顶部设有出气管(8);所述的出气管(8)与烟囱(1)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肖州
申请(专利权)人:都安通达环保设备制造厂普通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