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前置除湿系统提高送风温度的垃圾焚烧链条炉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3059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前置除湿系统提高送风温度的垃圾焚烧链条炉,包括炉体、换热器、凝水排放管和引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呈夹套状,换热器的冷介质流道呈直管状设置于链条炉的进料管上,换热器的热介质流道呈夹套状设置于所述冷介质流道外侧,所述热介质流道的入口通过回烟管与链条炉前拱处的炉腔连通,所述热介质流道的出口通过送风管与所述引风机连接,所述引风机的出口连接链条炉底部的通风仓,所述凝水排放管设置于热介质流道上位置最低处。本发明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针对含水量较大的城市垃圾,可避免垃圾或燃烧产物结焦,提高链条炉送风温度,提高烟气温度和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前置除湿系统提高送风温度的垃圾焚烧链条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链条锅炉
,尤其是一种带有前置除湿系统提高送风温度的垃圾焚烧链条炉。
技术介绍
垃圾焚烧炉由于垃圾组分杂、不易破碎等原因,基本是采用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的链条炉。但在焚烧含水量较高的垃圾时,燃烧过程会使得垃圾或燃烧产物结焦,导致链条炉排运行中卡涩,甚至停炉。同时由于水分的吸热会降低燃烧温度和燃烧效率,因此解决含水量高的垃圾焚烧问题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带有前置除湿系统提高送风温度的垃圾焚烧链条炉。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带有前置除湿系统提高送风温度的垃圾焚烧链条炉,包括炉体、换热器、凝水排放管和引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呈夹套状,换热器的冷介质流道呈直管状设置于链条炉的进料管上,换热器的热介质流道呈夹套状设置于所述冷介质流道外侧,所述热介质流道的入口通过回烟管与链条炉前拱处的炉腔连通,所述热介质流道的出口通过送风管与所述引风机连接,所述引风机的出口连接链条炉底部的通风仓,所述凝水排放管设置于热介质流道上位置最低处。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送风管与链条炉底部最前部的第一通风仓连通。第一通风仓位于链条炉底部送料上游一侧,从换热器出口的烟气,仍然有部分余温,且温度高于空气温度,将此烟气送入通过送风管进入链条炉第一通风仓,可提高链条炉送风温度。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换热器的热介质流道内设置有水分捕集肋片,所述水分捕集肋片由所述冷介质流道的外壁向所述热介质流道的内壁伸出。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分捕集肋片由所述换热器冷介质流道外壁伸出的长度为10cm,换热器内共设置有8排水分捕集肋片。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炉体上设置有回烟孔,所述回烟管通过回烟孔与炉体内腔连通,所述回烟孔设置于前拱上方中间位置,为10cm×10cm的矩形孔。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器的热介质流道底部中央沿轴线向上隆起,所述冷介质流道设置于隆起上,所述凝水排放水管设置于隆起两边的低洼处,所述回烟管与送风管均与热介质流道的两侧壁的下半部分连接。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凝水排放管呈U型设计,所述凝水排放管的内径为5cm。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回烟管吸收走烟气中一部分含湿量后,烟气中的含湿量降低,可提高烟气温度和燃烧效率,特别是针对含水量较大的城市垃圾,通过链条炉模型数值模拟显示,采用该措施后,将提高燃烧区域温度和燃烧效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垃圾或燃烧产物结焦。换热后的烟气,仍然有部分余温,且温度高于空气温度,将此烟气送入通过送风管进入链条炉第一个通风仓,可提高链条炉送风温度。虽然此烟气中的含氧量小,但第一个通风仓的目的在于垃圾的干燥预热,对于空气含氧量要求不高,根据链条炉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该股烟气送入第一个通风仓对垃圾燃烧并无影响。换热器内部的垃圾输送管外表面均匀焊接布置8排肋片,有助于加强烟气换热,凝结烟气中的水分,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垃圾温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换热器俯视图。图3是图2中A-A面剖视图。图4是图2中B-B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一种带有前置除湿系统提高送风温度的垃圾焚烧链条炉,包括炉体1、换热器2、凝水排放管7和引风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呈夹套状,换热器2的冷介质流道22呈直管状设置于链条炉的进料管12上,换热器2的热介质流道21呈夹套状设置于所述冷介质流道22外侧,所述热介质流道21的入口通过回烟管4与链条炉前拱11处的炉腔连通,所述热介质流道21的出口通过送风管5与所述引风机3连接,所述引风机3的出口连接链条炉底部的通风仓,所述凝水排放管7设置于热介质流道21上位置最低处。前拱11位于链条炉炉腔的最前端,其作用是利用炉腔中的热辐射加热刚送进来的物料。垃圾进入在链条炉后,在前拱11下方,垃圾水份蒸发,利用与前拱11处连通的回烟管4和引风机3的吸力,吸入一部分含湿度较大的烟气,并通过回烟管4送入换热器2,在换热器2内部参与换热并将水份冷凝下来,凝结水后的水份通过凝水排放管7排出,仍有余温的烟气再通过送风管5和通风仓进入链条炉,从而提高通风温度。通过将前拱11下方含水量高的烟气吸出除水,有效的降低了炉腔内水分含量,减少了垃圾燃烧结焦的情况,提高了链条炉燃烧垃圾时运行的稳定程度和工作效率。所述送风管4与链条炉底部最前部的第一通风仓6连通。第一通风仓6位于链条炉底部送料上游一侧,从换热器2出口的烟气,仍然有部分余温,且温度高于空气温度,将此烟气送入通过送风管5进入链条炉第一通风仓6,可提高链条炉送风温度。虽然此烟气中的含氧量小,但第一通风仓6上部的物料温度达不到启燃点,第一通风仓6往往发挥的作用是加快物料中水分的散失,对于空气含氧量要求不高,根据链条炉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该股烟气送入第一通风仓6对垃圾燃烧并无影响。在所述换热器2的热介质流道21内设置有水分捕集肋片23,所述水分捕集肋片23由所述冷介质流道22的外壁向所述热介质流道21的内壁伸出。水分捕集肋片23能够增大传热面积,同时提供了足够的接触面让烟气中的水分附着后从气相中分离,从而有效去除水分。所述水分捕集肋片23由所述换热器2冷介质流道22外壁伸出的长度为10cm,换热器2内共设置有8排水分捕集肋片23。所述炉体1上设置有回烟孔,所述回烟管4通过回烟孔与炉体1内腔连通,所述回烟孔设置于前拱11上方中间位置,为10cm×10cm的矩形孔。所述换热器2的热介质流道21底部中央沿轴线向上隆起,所述冷介质流道22设置于隆起上,所述凝水排放水管设置于隆起两边的低洼处,所述回烟管4与送风管5均与热介质流道21的两侧壁的下半部分连接。如此设计一方面能够给冷介质流道22提供额外支撑,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冷介质流道22浸泡于冷凝水中。凝水排放管7呈U型设计,所述凝水排放管7的内径为5cm。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前置除湿系统提高送风温度的垃圾焚烧链条炉,包括炉体、换热器、凝水排放管和引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呈夹套状,换热器的冷介质流道呈直管状设置于链条炉的进料管上,换热器的热介质流道呈夹套状设置于所述冷介质流道外侧,所述热介质流道的入口通过回烟管与链条炉前拱处的炉腔连通,所述热介质流道的出口通过送风管与所述引风机连接,所述引风机的出口连接链条炉底部的通风仓,所述凝水排放管设置于热介质流道上位置最低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前置除湿系统提高送风温度的垃圾焚烧链条炉,包括炉体、换热器、凝水排放管和引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呈夹套状,换热器的冷介质流道呈直管状设置于链条炉的进料管上,换热器的热介质流道呈夹套状设置于所述冷介质流道外侧,所述热介质流道的入口通过回烟管与链条炉前拱处的炉腔连通,所述热介质流道的出口通过送风管与所述引风机连接,所述引风机的出口连接链条炉底部的通风仓,所述凝水排放管设置于热介质流道上位置最低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有前置除湿系统提高送风温度的垃圾焚烧链条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与链条炉底部最前部的第一通风仓连通。第一通风仓位于链条炉底部送料上游一侧,从换热器出口的烟气,仍然有部分余温,且温度高于空气温度,将此烟气送入通过送风管进入链条炉第一通风仓,可提高链条炉送风温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有前置除湿系统提高送风温度的垃圾焚烧链条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换热器的热介质流道内设置有水分捕集肋片,所述水分捕集肋片由所述冷介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玲雷经发刘涛孙虹张淼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