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组装式曲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195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体组装式曲轴,包括输入部件、第一中间部件、第二中间部件、输出部件,其由输入部件、第一中间部件、第二中间部件、输出部件依次装配,其中构成连杆轴径的第一连接轴上过盈配合有第一轴承,第二连接轴上过盈配合有第二轴承,第三连接轴上过盈配合有第三轴承,发动机中的连杆传来的动力经连接杆传递至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通过分段加工生产,相较于锻件制作的整体式曲轴,其不仅可以保证曲轴每段的制作精度,保证传动的平稳性;在连接轴上分别设置了轴承,则动力输出活塞杆端通过轴承与连接轴连接,避免直接传动造成的相互之间的摩擦、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组装式曲轴
本技术属于曲轴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分体组装式曲轴。
技术介绍
曲轴作为发动机功率输出的主轴,是发动机的关键运动件,担负着将发动机的总转矩传给飞轮输出,因此其制作成本较高,材料昂贵,形状复杂,加工精密。目前的常见的曲轴都是一体式的,而曲轴中的任何部位一旦损坏或磨损严重,则曲轴需要完全报废,就只能更换整根曲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分体组装式曲轴,其由若干部分组合构成,生产制作方便,制作成本低,精度容易保证。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分体组装式曲轴,包括输入部件、第一中间部件、第二中间部件、输出部件,输入部件包括输入前端轴、第一平衡块,前端轴的右侧轴端与第一平衡块的左侧连接,第一中间部件包括第一中间轴及连接于第一中间轴两端的第二平衡块、第三平衡块;第二中间部件包括第二中间轴及连接于第二中间轴两端的第四平衡块、第五平衡块;输出部件包括输出轴、第六平衡块,输出轴的左侧轴端与第六平衡块的右侧连接;第一平衡块与第二平衡块位置对应,且相互之间通过第一连接轴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过盈配合有第一轴承;第一平衡块、第二平衡块上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第一连接轴的第一轴孔、第二轴孔,且第一轴孔、第二轴孔径向分别通过第一螺栓与第一连接轴固定连接;第三平衡块与第四平衡块位置对应,且相互之间通过第二连接轴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轴上过盈配合有第二轴承;第三平衡块、第四平衡块上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第二连接轴的第三轴孔、第四轴孔,且第三轴孔、第四轴孔径向分别通过第二螺栓与第二连接轴固定连接;第五平衡块与第六平衡块位置对应,且相互之间通过第三连接轴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三连接轴上过盈配合有第三轴承;第五平衡块、第六平衡块上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第三连接轴的第五轴孔、第六轴孔,且第五轴孔、第六轴孔径向分别通过第三螺栓与第三连接轴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平衡块上设有径向贯穿第一轴孔、第二平衡块上设有径向贯穿第二轴孔、第三平衡块上设有径向贯穿第三轴孔、第四平衡块上设有径向贯穿第四轴孔、第五平衡块上设有径向贯穿第五轴孔、第六平衡块上设有径向贯穿第六轴孔的螺孔,第一连接轴两端连接于第一轴孔、第二轴孔内一端分别径向开设有与对应平衡块上螺孔连通的第一贯通孔;第二连接轴两端连接于第三轴孔、第四轴孔内一端分别径向开设有与对应平衡块上螺孔连通的第二贯通孔;第三连接轴两端连接于第五轴孔、第六轴孔内一端分别径向开设有与对应平衡块上螺孔连通的第三贯通孔;所述各第一螺栓、各第二螺栓、各第三螺栓分别经对应螺孔拧入并穿过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上各对应的贯通孔,从而使第一连接轴两端与第一平衡块、第二平衡块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轴两端与第三平衡块、第四平衡块固定连接,第三连接轴两端与第五平衡块、第六平衡块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的外圈径向一侧向外分别设置有连接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分体组装式曲轴,该曲轴由输入部件、第一中间部件、第二中间部件、输出部件依次装配,其中构成连杆轴径的第一连接轴上过盈配合有第一轴承,第二连接轴上过盈配合有第二轴承,第三连接轴上过盈配合有第三轴承,发动机中的连杆传来的动力经连接杆传递至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并由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带动将传递过来的力转变为转矩通过输出部件输出并驱动发动机上其他附件工作;通过分段加工生产,相较于锻件制作的整体式曲轴,其不仅可以保证曲轴每段的制作精度,而且保证传动的平稳性;在连接轴上分别设置了轴承,则动力输出活塞杆端通过轴承与连接轴连接,避免直接传动造成的相互之间的摩擦、磨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分体组装式曲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分体组装式曲轴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分体组装式曲轴,包括输入部件1、第一中间部件2、第二中间部件3、输出部件4,输入部件1包括输入前端轴11、第一平衡块12,前端轴11的右侧轴端与第一平衡块12的左侧连接,输入前端轴11与第一平衡块12为压铸件一体加工成型;第一中间部件2包括第一中间轴21及连接于第一中间轴21两端的第二平衡块22、第三平衡块23,第一中间轴21与第二平衡块22、第三平衡块23为压铸件一体加工成型;第二中间部件3包括第二中间轴31及连接于第二中间轴31两端的第四平衡块32、第五平衡块33,第二中间轴31两端与第四平衡块32、第五平衡块33为压铸件一体加工成型;输出部件4包括输出轴41、第六平衡块42,输出轴41与第六平衡块42为压铸件一体加工成型,输出轴41的左侧轴端与第六平衡块42的右侧连接;第一平衡块12与第二平衡块22位置对应,且相互之间通过第一连接轴5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轴5上过盈配合有第一轴承6;第一平衡块12、第二平衡块22上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第一连接轴5的第一轴孔120、第二轴孔220,且第一轴孔120、第二轴孔220径向分别通过第一螺栓200与第一连接轴5固定连接;第三平衡块23与第四平衡块32位置对应,且相互之间通过第二连接轴7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轴7上过盈配合有第二轴承8;第三平衡块23、第四平衡块32上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第二连接轴的第三轴孔230、第四轴孔320,且第三轴孔230、第四轴孔320径向分别通过第二螺栓300与第二连接轴7固定连接;第五平衡块33与第六平衡块42位置对应,且相互之间通过第三连接轴9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三连接轴9上过盈配合有第三轴承10;第五平衡块33、第六平衡块42上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第三连接轴9的第五轴孔330、第六轴孔420,且第五轴孔330、第六轴孔420径向分别通过第三螺栓400与第三连接轴9固定连接。第一平衡块12上设有径向贯穿第一轴孔120、第二平衡块22上设有径向贯穿第二轴孔220、第三平衡块23上设有径向贯穿第三轴孔230、第四平衡块32上设有径向贯穿第四轴孔320、第五平衡块33上设有径向贯穿第五轴孔330、第六平衡块42上设有径向贯穿第六轴孔420的螺孔20,第一连接轴5两端连接于第一轴孔120、第二轴孔220内一端分别径向开设有与对应平衡块上螺孔20连通的第一贯通孔51;第二连接轴7两端连接于第三轴孔230、第四轴孔320内一端分别径向开设有与对应平衡块上螺孔20连通的第二贯通孔71;第三连接轴9两端连接于第五轴孔330、第六轴孔420内一端分别径向开设有与对应平衡块上螺孔20连通的第三贯通孔91;所述各第一螺栓200、各第二螺栓300、各第三螺栓400分别经对应螺孔20拧入并穿过第一连接轴5、第二连接轴7、第三连接轴9上各对应的贯通孔,从而使第一连接轴5两端与第一平衡块12、第二平衡块2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轴7两端与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组装式曲轴,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部件(1)、第一中间部件(2)、第二中间部件(3)、输出部件(4),输入部件(1)包括输入前端轴(11)、第一平衡块(12),前端轴(11)的右侧轴端与第一平衡块(12)的左侧连接,第一中间部件(2)包括第一中间轴(21)及连接于第一中间轴(21)两端的第二平衡块(22)、第三平衡块(23);第二中间部件(3)包括第二中间轴(31)及连接于第二中间轴(31)两端的第四平衡块(32)、第五平衡块(33);输出部件(4)包括输出轴(41)、第六平衡块(42),输出轴(41)的左侧轴端与第六平衡块(42)的右侧连接;第一平衡块(12)与第二平衡块(22)位置对应,且相互之间通过第一连接轴(5)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轴(5)上过盈配合有第一轴承(6);第一平衡块(12)、第二平衡块(22)上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第一连接轴(5)的第一轴孔(120)、第二轴孔(220),且第一轴孔(120)、第二轴孔(220)径向分别通过第一螺栓(200)与第一连接轴(5)固定连接;第三平衡块(23)与第四平衡块(32)位置对应,且相互之间通过第二连接轴(7)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轴(7)上过盈配合有第二轴承(8);第三平衡块(23)、第四平衡块(32)上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第二连接轴的第三轴孔(230)、第四轴孔(320),且第三轴孔(230)、第四轴孔(320)径向分别通过第二螺栓(300)与第二连接轴(7)固定连接;第五平衡块(33)与第六平衡块(42)位置对应,且相互之间通过第三连接轴(9)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三连接轴(9)上过盈配合有第三轴承(10);第五平衡块(33)、第六平衡块(42)上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第三连接轴(9)的第五轴孔(330)、第六轴孔(420),且第五轴孔(330)、第六轴孔(420)径向分别通过第三螺栓(400)与第三连接轴(9)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组装式曲轴,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部件(1)、第一中间部件(2)、第二中间部件(3)、输出部件(4),输入部件(1)包括输入前端轴(11)、第一平衡块(12),前端轴(11)的右侧轴端与第一平衡块(12)的左侧连接,第一中间部件(2)包括第一中间轴(21)及连接于第一中间轴(21)两端的第二平衡块(22)、第三平衡块(23);第二中间部件(3)包括第二中间轴(31)及连接于第二中间轴(31)两端的第四平衡块(32)、第五平衡块(33);输出部件(4)包括输出轴(41)、第六平衡块(42),输出轴(41)的左侧轴端与第六平衡块(42)的右侧连接;第一平衡块(12)与第二平衡块(22)位置对应,且相互之间通过第一连接轴(5)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轴(5)上过盈配合有第一轴承(6);第一平衡块(12)、第二平衡块(22)上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第一连接轴(5)的第一轴孔(120)、第二轴孔(220),且第一轴孔(120)、第二轴孔(220)径向分别通过第一螺栓(200)与第一连接轴(5)固定连接;第三平衡块(23)与第四平衡块(32)位置对应,且相互之间通过第二连接轴(7)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轴(7)上过盈配合有第二轴承(8);第三平衡块(23)、第四平衡块(32)上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第二连接轴的第三轴孔(230)、第四轴孔(320),且第三轴孔(230)、第四轴孔(320)径向分别通过第二螺栓(300)与第二连接轴(7)固定连接;第五平衡块(33)与第六平衡块(42)位置对应,且相互之间通过第三连接轴(9)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三连接轴(9)上过盈配合有第三轴承(10);第五平衡块(33)、第六平衡块(42)上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第三连接轴(9)的第五轴孔(3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素伟黄正钱张福英邓忠明苏德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伟林机械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