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昊专利>正文

一种风力发电机防雷接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7157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防雷接地装置,与风力发电机的转轴端头连接,且位于叶片的前方;包括导电轨道、导电滑块、导电杆和避雷组件;导电轨道为环形轨道,且环绕固定在转轴的外侧,导电轨道电性连接有延伸进转轴内部的接地线,接地线沿风力发电机的整体结构向下接地;导电滑块滑动连接在导电轨道上;导电杆的一端固定在导电滑块背向叶片的一侧,且与转轴平行;避雷组件连接在导电杆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震的风力发电机的避雷接地装置,通过设置能够相对滑动的导电轨道和导电滑块,使避雷组件通过导电杆安装在导电滑块上,当出现雷击产生震动时,能够通过导电滑块在导电轨道上的滑动实现缓冲抵消,避雷效果好,减震能力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力发电机防雷接地装置
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防雷接地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风电技术的发展,风力发电机组的高度也不断增加。目前,新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高度达到、甚至超过160米。然而,风力发电机组通常安装在比较空旷的高海拔地区或沿海地区,因自身高度成为这些地区的突起物体而容易遭受雷击。为避免风力发电机组遭受雷击而损害,需要为风力发电机组设置防雷装置。而在使用中,因避雷针不具备缓冲减震的功能,所以在雷击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风力发电机的损坏,所以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防雷效果好,且缓冲能力强的风力发电机防雷接地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防雷接地装置,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力发电机防雷接地装置,与风力发电机的转轴端头连接,且位于叶片的前方;包括:导电轨道、导电滑块、导电杆和避雷组件;所述导电轨道为环形轨道,且环绕固定在所述转轴的外侧,所述导电轨道电性连接有延伸进所述转轴内部的接地线,所述接地线沿所述风力发电机的整体结构向下接地;所述导电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导电轨道上;所述导电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导电滑块背向所述叶片的一侧,且与所述转轴平行;所述避雷组件连接在所述导电杆的另一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震的风力发电机的避雷接地装置,通过设置能够相对滑动的导电轨道和导电滑块,使避雷组件通过导电杆安装在导电滑块上,当出现雷击产生震动时,能够通过导电滑块在导电轨道上的滑动实现缓冲抵消,避雷效果好,减震能力强。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风力发电机防雷接地装置中,所述避雷组件包括转动环、内环、外环和避雷针;所述转动环与所述导电杆的端头转动连接;所述内环通过多根第一支撑杆同轴固定在所述转动环外侧;所述外环通过多根第二支撑杆同轴固定在所述内环外侧;所述避雷针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固定在所述外环的外侧。本技术提供的避雷组件通过转动环与导电杆转动连接,能够通过避雷组件的转动进一步提高雷击时的缓冲减震效果,通过内外环和避雷针的设置能够提高其避雷效果。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风力发电机防雷接地装置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数量均为4根。能够有效实现连接的结构稳定性。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风力发电机防雷接地装置中,所述避雷针的数量为4根。能够有效提高避雷效果。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风力发电机防雷接地装置中,所述转动环、所述内环、所述外环、所述避雷针、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为导电材质。能够有效提高避雷组件的导电效果。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风力发电机防雷接地装置中,所述导电杆和所述转动环的连接处涂覆有导电润滑油。有利于提高导电杆和转动环相对运动的顺畅度。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风力发电机防雷接地装置中,所述导电轨道上涂覆有导电润滑油。有利于提高导电滑块和导电滑轨相对运动的顺畅度。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防雷接地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震的风力发电机的避雷接地装置,通过设置能够相对滑动的导电轨道和导电滑块,使避雷组件通过导电杆安装在导电滑块上,当出现雷击产生震动时,能够通过导电滑块在导电轨道上的滑动实现缓冲抵消,避雷效果好,减震能力强。2、本技术提供的避雷组件通过转动环与导电杆转动连接,能够通过避雷组件的转动进一步提高雷击时的缓冲减震效果,通过内外环和避雷针的设置能够提高其避雷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避雷组件的主视图。其中:1-转轴;2-叶片;3-导电轨道;4-导电滑块;5-导电杆;6-避雷组件;61-转动环;62-内环;63-外环;64-避雷针;65-第一支撑杆;66-第二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加附图1和附图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防雷接地装置,与风力发电机的转轴1端头连接,且位于叶片2的前方;包括:导电轨道3、导电滑块4、导电杆5和避雷组件6;导电轨道3为环形轨道,且环绕固定在转轴1的外侧,导电轨道3电性连接有延伸进转轴1内部的接地线,接地线沿风力发电机的整体结构向下接地;导电滑块4滑动连接在导电轨道3上;导电杆5的一端固定在导电滑块4背向叶片2的一侧,且与转轴1平行;避雷组件6连接在导电杆5的另一端。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避雷组件6包括转动环61、内环62、外环63和避雷针64;转动环61与导电杆5的端头转动连接;内环62通过多根第一支撑杆65同轴固定在转动环61外侧;外环63通过多根第二支撑杆66同轴固定在内环62外侧;避雷针64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固定在外环63的外侧。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杆65和第二支撑杆66的数量均为4根。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避雷针64的数量为4根。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环61、内环62、外环63、避雷针64、第一支撑杆65和第二支撑杆66均为导电材质。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导电杆5和转动环61的连接处涂覆有导电润滑油。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导电轨道3上涂覆有导电润滑油。本技术的避雷原理为:当转轴1转动时,导电轨道3随着转轴1转动,由于重力的作用,导电滑块4与导电轨道3产生相对位移,而导电滑块3始终位于转轴1下方。当雷击力量较小时,通过转动环61相对于导电杆5的转动对雷击的震动进行缓冲;当雷击力量较大时,导电滑块4也会在导电轨道3上滑动,以进一步对雷击的震动进行缓冲。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力发电机防雷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与风力发电机的转轴(1)端头连接,且位于叶片(2)的前方;包括:导电轨道(3)、导电滑块(4)、导电杆(5)和避雷组件(6);/n所述导电轨道(3)为环形轨道,且环绕固定在所述转轴(1)的外侧,所述导电轨道(3)电性连接有延伸进所述转轴(1)内部的接地线,所述接地线沿所述风力发电机的整体结构向下接地;/n所述导电滑块(4)滑动连接在所述导电轨道(3)上;/n所述导电杆(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导电滑块(4)背向所述叶片(2)的一侧,且与所述转轴(1)平行;/n所述避雷组件(6)连接在所述导电杆(5)的另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发电机防雷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与风力发电机的转轴(1)端头连接,且位于叶片(2)的前方;包括:导电轨道(3)、导电滑块(4)、导电杆(5)和避雷组件(6);
所述导电轨道(3)为环形轨道,且环绕固定在所述转轴(1)的外侧,所述导电轨道(3)电性连接有延伸进所述转轴(1)内部的接地线,所述接地线沿所述风力发电机的整体结构向下接地;
所述导电滑块(4)滑动连接在所述导电轨道(3)上;
所述导电杆(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导电滑块(4)背向所述叶片(2)的一侧,且与所述转轴(1)平行;
所述避雷组件(6)连接在所述导电杆(5)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防雷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组件(6)包括转动环(61)、内环(62)、外环(63)和避雷针(64);所述转动环(61)与所述导电杆(5)的端头转动连接;所述内环(62)通过多根第一支撑杆(65)同轴固定在所述转动环(61)外侧;所述外环(63)通过多根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昊张焜孙含洛
申请(专利权)人:冯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