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潮地下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6989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潮地下室,包括室内地平、防水底板、防潮结构、新砌砖墙、吸湿材料层、排出口、通气口、导气管、防潮层和通风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传统的地下室防潮结构的基础上于防水底板外墙15公分处加设一圈新砌砖墙,使得新砌砖墙与防水底板之间形成结构空腔,并于空腔内部设置吸湿材料构成吸湿材料层,使得地下室的墙体结构具有较强的除湿效果,从而避免水分通过墙体渗透入地下室,造成空气的潮湿,同时位于吸湿材料层内设有“Z”字形结构的导气管,导气管将外界空气与地下室底侧相连通,由于潮湿空气相比干燥空气较为湿重从而沉降在地下室下方,而通过导气管可以对潮湿空气进行排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潮地下室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室,具体为一种防潮地下室,属于建筑

技术介绍
地下室是指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二分之一。多层和高层建筑物需要较深的基础,为利用这一高度,在建筑物底层下建造地下室,既可增加使用面积,又可省去房心回填土,还算比较经济。在房屋底层以下建造地下室,可以提高建筑用地效率。一些高层建筑基地埋深很大,充分利用这一深度来建造地下室,其经济效果和使用效果俱佳。地下室的按功能分,有普通地下室和防空地下室;按结构材料分,有砖墙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按构造形式分,有全地下室和半地下室。然而,对于地下室传统防潮做法为在外墙上设置水平和垂直防潮层,并在地面散水处用不透水材料填缝。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受到材料和施工质量等原因,地下室内还是很潮,严重影响居住体验,长期渗水不仅破坏建筑结构,损坏装饰装修,而且还会影响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潮地下室,具有良好的防潮效果,改善地下室的居住环境,保护建筑结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潮地下室,包括室内地平(1),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地平(1)的底侧固定连接有防水底板(2),所述防水底板(2)的外侧设有防潮层(4),所述防水底板(2)的内侧设有防潮结构(3),所述防潮结构(3)包括新砌砖墙(31)、吸湿材料层(32)、排出口(33)、通气口(34)和导气管(35),所述防水底板(2)的内侧设有一圈所述新砌砖墙(31),所述新砌砖墙(31)与所述防水底板(2)之间设有所述吸湿材料层(32),所述吸湿材料层(32)内部设有所述导气管(35),所述导气管(35)呈“Z”字形结构,所述导气管(35)贯穿所述防水底板(2)的一端设于所述室内地平(1)与所述防水底板(2)的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潮地下室,包括室内地平(1),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地平(1)的底侧固定连接有防水底板(2),所述防水底板(2)的外侧设有防潮层(4),所述防水底板(2)的内侧设有防潮结构(3),所述防潮结构(3)包括新砌砖墙(31)、吸湿材料层(32)、排出口(33)、通气口(34)和导气管(35),所述防水底板(2)的内侧设有一圈所述新砌砖墙(31),所述新砌砖墙(31)与所述防水底板(2)之间设有所述吸湿材料层(32),所述吸湿材料层(32)内部设有所述导气管(35),所述导气管(35)呈“Z”字形结构,所述导气管(35)贯穿所述防水底板(2)的一端设于所述室内地平(1)与所述防水底板(2)的连接处与外界相连通,且所述导气管(3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排出口(33),所述导气管(35)贯穿所述新砌砖墙(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通气口(34),所述导气管(35)的侧面设有通风结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潮地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结构(3)还包括隔板(36),所述隔板(36)设于所述导气管(35)连接所述排出口(33)的一端,所述隔板(36)垂直于所述导气管(35)内侧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潮地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结构(3)还包括滤网(37),所述滤网(37)分别设于所述排出口(33)与所述通气口(34)的一端,两个所述滤网(37)分别与所述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磊明南海俊黄建张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中域杭州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