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面积地下室自动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6984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面积地下室自动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滤网、连通结构、阀门、连通管、密封结构、浮球、转向柱、牵引绳、转轴、密封盖和固定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阀门可以使使用者自由地对积聚于“U”型管道内的残留污水进行排除,避免地下室的空气遭到污染,污水由连通管被排走后,关闭阀门,密封盖落下将排水管连通下水道的一端密封,防止下水道内的污浊气体逸出,进行排水时,“U”型管部分首先被充满,浮球浮起拉动牵引绳,使得密封盖打开,随着污水的不断排入,最终由排水管排出,此时“U”型管内重新留存一部分的液体发挥“液封”功能,通过定期开关阀门,可以避免细菌的大量繁殖,保护地下室的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面积地下室自动排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水装置,具体为一种大面积地下室自动排水装置,属于地下室排水

技术介绍
地下室是指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二分之一。多层和高层建筑物需要较深的基础,为利用这一高度,在建筑物底层下建造地下室,既可增加使用面积,又可省去房心回填土,还算比较经济。在房屋底层以下建造地下室,可以提高建筑用地效率。一些高层建筑基地埋深很大,充分利用这一深度来建造地下室,其经济效果和使用效果俱佳。常用于地下室使用的“U”型排水管道通过液封的方式,可以对来自下水道的污浊气体起到阻拦的作用。然而,排水用的“U”型管道内发挥“液封”功能的残余污水在地下室较为潮湿阴冷的环境条件下更易细菌等的繁殖,“U”型管内长期暴露的“液封”用水也可能对地下室的空气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大面积地下室自动排水装置,可以随时对“U”型管内的污水进行去除,同时对管道进行密封,并不会对正常的排水功能造成影响,防止下水道内的气体由管道逸出,改善地下室的空气条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面积地下室自动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的一端呈“U”型结构,所述排水管(1)上连接有连通结构(3),所述连通结构(3)包括阀门(33)和连通管(34),所述连通管(34)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管(1)的“U”形结构处底部相连通,所述连通管(34)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水管(1)的另一端侧面相连通,所述连通管(34)中部安装有所述阀门(33),所述排水管(1)内还设有密封结构(4),所述密封结构(4)包括浮球(43)、转向柱(44)、牵引绳(45)、转轴(46)、密封盖(47)和固定块(48),所述转轴(46)设于所述排水管(1)的内侧壁弯折处,所述密封盖(47)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面积地下室自动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的一端呈“U”型结构,所述排水管(1)上连接有连通结构(3),所述连通结构(3)包括阀门(33)和连通管(34),所述连通管(34)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管(1)的“U”形结构处底部相连通,所述连通管(34)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水管(1)的另一端侧面相连通,所述连通管(34)中部安装有所述阀门(33),所述排水管(1)内还设有密封结构(4),所述密封结构(4)包括浮球(43)、转向柱(44)、牵引绳(45)、转轴(46)、密封盖(47)和固定块(48),所述转轴(46)设于所述排水管(1)的内侧壁弯折处,所述密封盖(47)的一端与所述转轴(46)转动连接,所述密封盖(47)的顶部设有所述固定块(48),所述牵引绳(45)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块(48)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柱(44)垂直于所述排水管(1),且所述转向柱(44)的两端均与所述排水管(1)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45)的另一端绕过所述转向柱(44)与所述浮球(4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面积地下室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的入口处安装有滤网(2),所述排水管(1)的入口端高于所述排水管(1)另一侧的弯折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面积地下室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4)还包括滑槽(42),所述滑槽(4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滑槽(42)相对设置于所述排水管(1)内侧壁,所述浮球(43)的两侧通过所述滑槽(42)与所述排水管(1)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德峰李志一杨逸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森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