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体连续梁合龙段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6923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转体连续梁合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转体连续梁合龙段连接结构。该结构包括与连续梁的外周轮廓匹配的嵌补段钢壳,所述嵌补段钢壳包括底板、腹板及翼缘板,两个所述连续梁的端部各自设置有与所述嵌补段钢壳配合连接的预埋段钢壳;还包括两端与所述嵌补段钢壳两侧的翼缘板可拆卸连接的横吊梁一,还包括两端对应悬伸布置于两个所述连续梁上的上纵吊梁,所述上纵吊梁的中段与所述横吊梁一之间连接有吊具,还包括两端对应悬伸布置于两个所述连续梁的底板梁上的下纵吊梁,所述下纵吊梁的中段与所述底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竖向吊杆;嵌补段钢壳与预埋段钢壳能进行稳定的焊接,以确保两个转体连续梁之间能进行精确稳定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体连续梁合龙段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转体连续梁合龙
,特别涉及一种转体连续梁合龙段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采用转体法施工的跨线结构物越来越多,如何安全、快速、经济地完成合龙段施工,减小对桥下线路行车及设备的影响,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以往大部分转体连续梁跨越既有铁路中合龙施工均采用挂篮或吊架施工,在既有线上方施工造成施工所需的机具设备多、施工安全风险大、施工程序复杂等诸多不利因素。转体连续梁采用箱梁结构,如图1所示:连续梁1由底板梁11、腹板梁12及翼缘板梁13构成,底板梁11与腹板梁12围合构成箱型空腔14,现有技术中在两个转体连续梁之间设置有与连续梁外轮廓吻合的合龙段钢壳,利用合龙段钢壳完成两个转体连续梁的拼接,但是在安装合龙段钢壳过程中,不能确保对其进行有效且精确的固定,这将最终导致合龙段连接结构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体连续梁合龙段连接结构,确保两个转体连续梁之间能进行精确稳定的连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转体连续梁合龙段连接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体连续梁合龙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连续梁(1)的外周轮廓匹配的嵌补段钢壳(2),所述嵌补段钢壳(2)包括底板(21)、腹板(22)及翼缘板(23),两个所述连续梁(1)的端部各自设置有与所述嵌补段钢壳(2)配合连接的预埋段钢壳(3);/n还包括两端与所述嵌补段钢壳(2)两侧的翼缘板(23)可拆卸连接的横吊梁一(4),还包括两端对应悬伸布置于两个所述连续梁(1)上的上纵吊梁(5),所述上纵吊梁(5)的中段与所述横吊梁一(4)之间连接有吊具,还包括两端对应悬伸布置于两个所述连续梁(1)的底板梁(11)上的下纵吊梁(6),所述下纵吊梁(6)的中段与所述底板(21)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体连续梁合龙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连续梁(1)的外周轮廓匹配的嵌补段钢壳(2),所述嵌补段钢壳(2)包括底板(21)、腹板(22)及翼缘板(23),两个所述连续梁(1)的端部各自设置有与所述嵌补段钢壳(2)配合连接的预埋段钢壳(3);
还包括两端与所述嵌补段钢壳(2)两侧的翼缘板(23)可拆卸连接的横吊梁一(4),还包括两端对应悬伸布置于两个所述连续梁(1)上的上纵吊梁(5),所述上纵吊梁(5)的中段与所述横吊梁一(4)之间连接有吊具,还包括两端对应悬伸布置于两个所述连续梁(1)的底板梁(11)上的下纵吊梁(6),所述下纵吊梁(6)的中段与所述底板(21)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竖向吊杆(9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体连续梁合龙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吊梁一(4)与所述翼缘板(23)及所述底板(21)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加固梁(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体连续梁合龙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所述腹板(22)及所述翼缘板(23)的内侧焊接有加固钢筋(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体连续梁合龙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补段钢壳(2)的外周边设置有搭接板(26),所述搭接板(26)相对所述嵌补段钢壳(2)的端部伸出。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财杨生辉车文斌赵剑吴寨龙王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