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组合梁模板的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6922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组合梁模板的调节结构,属于组合梁模板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模板、横向调节组件和两竖向调节组件,所述模板的底部设有背枋,两所述竖向调节组件并排设置,并通过连接组件与背枋滑动连接,所述横向调节组件通过固定方管安装在背枋上,并与连接组件连接。将倒置L形板的顶部与工字钢腹板之间的间隙控制在0.2~0.5mm范围内,将倒置L形板的中部与工字钢下翼缘之间的间隙控制在0.2~0.5mm范围内,从而将横向调节螺杆的横向变形控制在0.2~0.5mm范围内,有助于避免横向调节螺杆发生塑性变形,保证使用过程中能够顺畅地拧动横向调节螺杆,有助于延长横向调节螺杆的使用寿命。竖向调节杆的调节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组合梁模板的调节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组合梁模板的调节结构,属于组合梁模板

技术介绍
组合梁是高架桥上使用比较多的梁型,组合梁模板是制作组合梁的必要的设备,因此,组合梁模板的运用越来越多,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组合梁浇筑完后组合梁不能立即吊走,需要把组合梁模板往两边横移开,使模板与组合梁分离,然后将组合梁模板推到下一个浇筑位置,重新组装后以便浇筑下一片梁。例如,公开号为CN208777175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工字型钢混组合梁混凝土的叠合施工装置,包括叠合台座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叠合台座的两侧的叠合模架,所述叠合模架的下端设有竖向液压千斤顶,且所述叠合模架的底部通过行走轮设置于轨道上,顶部设有模板架体,所述叠合模架和所述模板架体之间设有横向调节杆、竖向调节杆,所述模板架体上设有侧模支撑。通过竖向调节杆和横向调节杆可快速调整模板架体的竖向、横向线形,施工精度高,稳定性高。但是,该装置中的横向调节杆受到横向推力或拉力后容易发生塑性形变,且竖向调节杆的调节效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组合梁模板的调节结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用于组合梁模板的调节结构,包括模板、横向调节组件和两竖向调节组件,所述模板的底部设有背枋,两所述竖向调节组件并排设置,并通过连接组件与背枋滑动连接,所述横向调节组件通过固定方管安装在背枋上,并与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背枋为工字钢。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连接件和支撑方管,支撑方管焊接在两连接件的内侧,支撑方管上靠近横向调节组件的一端焊接有第一螺母。所述连接件包括底板和两倒置L形板,两倒置L形板面对面并排焊接在底板上。所述倒置L形板的顶部与工字钢腹板之间的间隙为0.2~0.5mm。所述倒置L形板的中部与工字钢下翼缘之间的间隙为0.2~0.5mm。所述竖向调节组件包括竖向调节杆,竖向调节杆的中部设有把手,竖向调节杆的上端与螺套A螺纹连接,下端与螺套B螺纹连接,螺套A和螺套B上远离把手的一端均设有连接板。所述竖向调节杆为螺杆,该螺杆上在把手的上下侧加工有旋向相反的螺纹。所述横向调节组件包括横向调节螺杆,横向调节螺杆上远离连接组件的一端焊接有第四螺母,横向调节螺杆上在固定方管的左侧设有第三螺母,在固定方管的右侧设有第二螺母。所述固定方管焊接在背枋的端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倒置L形板的顶部与工字钢腹板之间的间隙控制在0.2~0.5mm范围内,将倒置L形板的中部与工字钢下翼缘之间的间隙控制在0.2~0.5mm范围内,从而将横向调节螺杆的横向变形控制在0.2~0.5mm范围内,有助于避免横向调节螺杆发生塑性形变,保证使用过程中能够顺畅地拧动横向调节螺杆,有助于延长横向调节螺杆的使用寿命。转动把手时,螺套A和螺套B同时向相互靠近或同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有助于提高竖向调节杆的调节效率。固定方管焊接在背枋的端部,使工字钢的端部能够与固定方管8满焊连接,有助于提高固定方管与工字钢之间的连接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模板,2-背枋,3-连接件,30-底板,31-倒置L形板,4-支撑方管,5-第一螺母,6-横向调节螺杆,7-第二螺母,8-固定方管,9-第三螺母,10-第四螺母,11-竖向调节组件,110-连接板,111-螺套A,112-竖向调节杆,113-把手,114-螺套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组合梁模板的调节结构,包括模板1、横向调节组件和两竖向调节组件11,所述模板1的底部焊接有背枋2,两所述竖向调节组件11并排设置,并通过连接组件与背枋2滑动连接,所述横向调节组件通过固定方管8安装在背枋2上,并与连接组件连接。在使用时,模板1呈J形结构,固定方管8上加工有用于安装横向调节螺杆6的通孔。所述背枋2为工字钢。材料容易获得。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连接件3和支撑方管4,支撑方管4焊接在两连接件3的内侧,支撑方管4上靠近横向调节组件的一端焊接有第一螺母5。在使用时,第一螺母5用于与横向调节螺杆6连接,支撑方管4焊接在底板30上。所述连接件3包括底板30和两倒置L形板31,两倒置L形板31面对面并排焊接在底板30上。所述倒置L形板31的顶部与工字钢腹板之间的间隙为0.2~0.5mm。所述倒置L形板31的中部与工字钢下翼缘之间的间隙为0.2~0.5mm。沿模板1的纵向推竖向调节组件11或者连接组件时,主要靠支撑方管4顶部与工字钢底部之间的摩擦力,及支撑方管4通过横向调节螺杆6、固定方管8传递给工字钢的力来推动模板1沿纵向移动,移动时横向调节螺杆6可能会在横向发生形变。所以,将倒置L形板31的顶部与工字钢腹板之间的间隙控制在0.2~0.5mm范围内,将倒置L形板31的中部与工字钢下翼缘之间的间隙控制在0.2~0.5mm范围内,从而将横向调节螺杆6的横向变形控制在0.2~0.5mm范围内,有助于避免横向调节螺杆6发生塑性变形,保证使用过程中能够顺畅地拧动横向调节螺杆6,有助于延长横向调节螺杆6的使用寿命。所述竖向调节组件11包括竖向调节杆112,竖向调节杆112的中部焊接有把手113,竖向调节杆112的上端与螺套A111螺纹连接,下端与螺套B114螺纹连接,螺套A111和螺套B114上远离把手113的一端均焊接有连接板110。所述竖向调节杆112为螺杆,该螺杆上在把手113的上下侧加工有旋向相反的螺纹。例如,螺杆上部分加工有左旋螺纹,下部分加工有右旋螺纹,对应的螺套A111上的螺纹为左旋螺纹,螺套B114上的螺纹为右旋螺纹。转动把手113时,螺套A111和螺套B114同时向相互靠近或同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有助于提高竖向调节杆112的调节效率。所述横向调节组件包括横向调节螺杆6,横向调节螺杆6上远离连接组件的一端焊接有第四螺母10,横向调节螺杆6上在固定方管8的左侧套有第三螺母9,在固定方管8的右侧套有第二螺母7。所述固定方管8焊接在背枋2的端部。使工字钢的端部能够与固定方管8满焊连接,有助于提高固定方管8与工字钢之间的连接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所述的用于组合梁模板的调节结构,其工作原理如下:假设螺套B114固定。如图1所示,退松第二螺母7,使其距固定方管8一定距离,拧第四螺母10使横向调节螺杆6顺时针转动,背枋2和模板1相对连接组件、竖向调节组件11向右移动;退松第三螺母9,使其距固定方管8一定距离,拧第四螺母10使横向调节螺杆6逆时针转动,背枋2和模板1相对连接组件、竖向调节组件11向左移动。正向或反向转动把手113,即可使快速调节模板1的预拱度和竖向线形。综上所述,将倒置L形板31的顶部与工字钢腹板之间的间隙控制在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组合梁模板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1)、横向调节组件和两竖向调节组件(11),所述模板(1)的底部设有背枋(2),两所述竖向调节组件(11)并排设置,并通过连接组件与背枋(2)滑动连接,所述横向调节组件通过固定方管(8)安装在背枋(2)上,并与连接组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组合梁模板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1)、横向调节组件和两竖向调节组件(11),所述模板(1)的底部设有背枋(2),两所述竖向调节组件(11)并排设置,并通过连接组件与背枋(2)滑动连接,所述横向调节组件通过固定方管(8)安装在背枋(2)上,并与连接组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组合梁模板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枋(2)为工字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组合梁模板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连接件(3)和支撑方管(4),支撑方管(4)焊接在两连接件(3)的内侧,支撑方管(4)上靠近横向调节组件的一端焊接有第一螺母(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组合梁模板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包括底板(30)和两倒置L形板(31),两倒置L形板(31)面对面并排焊接在底板(30)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组合梁模板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置L形板(31)的顶部与工字钢腹板之间的间隙为0.2~0.5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组合梁模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满奇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成功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