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箱梁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6921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箱梁模板,翼缘板底模两端分别与箱梁侧模和翼缘板侧模铰接,可折叠放置。翼缘板底模与箱梁侧模、翼缘板侧模下端连接有可折叠板构件,可折叠构件的折叠位置与翼缘板底模和箱梁侧模、翼缘板侧模的折叠位置对应,可折叠模板上分别连接有支撑杆件I、支撑杆件II和支撑杆件III,支撑杆件II和支撑杆件III通过螺纹套筒连接,支撑杆件III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杆件IV。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更换翼缘板底模、墙体侧模等模板配件,适用各种类型的箱梁预制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式箱梁模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箱梁模板,属于市政公路施工领域。
技术介绍
在市政及公路工程中,箱梁桥施工十分常见,箱梁预制是必不可少的施工工序。箱梁模板的制作成为施工必须慎重考虑的事项,在现阶段施工中,箱梁模板均为分节制作的定型钢模板。模板较宽,占地面积较大,不便于运输和保管。因此导致很多定型箱梁模板均在未达到使用寿命情况下因仓储和运输等原因被迫淘汰掉。现阶段箱梁模板存在以下缺点:结构重量大:传统模板,支撑结构占模板总体重量比重较大,导致结构整体重量较大;生产成本高:由于支撑结构用钢量较大,导致模板生产总体成本较高;利用率较低:由于模板为定型钢模板,且体积较大,不便于运输和仓储,导致模板在一处工地施工结束后,进行报废处理;运输成本高:由于定型箱梁模板体积大,运输车辆装运不便,无法达到额定载荷,运输能力下降,运输成本提高;适用范围单一:定型箱梁模板,因为无法改变形状,导致其仅使用同样施工条件,无法另做他用,或因箱梁尺寸调整而导致模板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叠式箱梁模板,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小、制作和运输成本低、使用范围广的箱梁模板。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折叠式箱梁模板,翼缘板底模两端分别与箱梁侧模和翼缘板侧模通过可折叠结构连接,翼缘板底模、箱梁侧模和翼缘板侧模下端一体连接有可折叠板件,可折叠板件的折叠位置与翼缘板底模同箱梁侧模和翼缘板侧模的折叠位置对应,可折叠板件上分别连接有支撑杆件I、支撑杆件II和支撑杆件III,支撑杆件II和支撑杆件III通过螺纹套筒连接,支撑杆件III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杆件IV。所述的可折叠结构为二者间通过销轴、折页或螺栓等铰接连接形式。所述的可折叠板件、支撑杆件I、支撑杆件II、支撑杆件III和支撑杆件IV均为刚性材质。通过折叠可以将不规则箱梁模板展平或折叠成箱梁外模形状。使用状态下,箱梁侧模和翼缘板侧模相对于翼缘板底模分别向不同侧折叠,支撑杆件I与支撑杆件II分别转动至连接,支撑杆件III和支撑杆件IV连接,支撑杆件IV用于支撑箱梁侧模。存储或运输状态下,将模板杆件连接断开,模板展平,近似于平面模板放置。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为:1、结构简单用钢量小,便于安装和拆卸;2、制作成本低,由于用钢量小成本能够有效减小;3、便于运输和存储,在非工作状态,本专利技术能够展开成平面,占地面积小,形状规则便于存放;4、适用范围广,通过更换翼缘板底模、墙体侧模等模板配件可以适用各种类型的箱梁预制施工;5、由于运输和仓储成本较低,便于周转使用,利用率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折叠式箱梁模板保存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施工状态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折叠式箱梁模板,翼缘板底模1两端分别与箱梁侧模2和翼缘板侧模3通过可折叠结构9连接,翼缘板底模1、箱梁侧模2和翼缘板侧模3下端一体连接有可折叠板件4,可折叠板件4的折叠位置与翼缘板底模1同箱梁侧模2和翼缘板侧模3的折叠位置对应,可折叠板件4上分别连接有支撑杆件I5、支撑杆件II6和支撑杆件III7,支撑杆件II6和支撑杆件III7通过螺纹套筒连接,支撑杆件III7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杆件IV8。支撑杆件I5一端通过螺栓10与可折叠板件4转动连接。所述的可折叠结构为二者间通过销轴、折页或螺栓连接。所述的可折叠板件4、支撑杆件I5、支撑杆件II6、支撑杆件III7和支撑杆件IV8均为刚性材质。其中支撑杆件I5一端与可折叠板件4通过螺栓转动连接,支撑杆件I5相对于螺栓做摆动运动。使用状态下,箱梁侧模2和翼缘板侧模3相对于翼缘板底模1分别向不同侧折叠,支撑杆件5I和支撑杆件6II分别转动至可以连接到一起,支撑杆件III7和支撑杆件IV8连接,支撑杆件IV8用于支撑箱梁侧模。(1)将平展状态或分体状态的模板按照箱梁外模形状进行折叠或组拼,转角部分使用轴销、螺栓连接或折叶等方式进行连接固定;(2)安装翼缘板支撑杆件:支撑杆件II6和支撑杆件III7采用长套筒螺栓机械连接或液压系统连接,旋转套筒或液压力能够调节支撑杆件II6和支撑杆件III7组成支撑的整体长度,用于紧固连接和支撑翼缘板;(3)安装侧墙支撑杆件:支撑杆件III7和支撑杆件IV8采用长套筒螺栓机械连接或液压系统连接,旋转套筒或液压力能够调节支撑杆件III7和支撑杆件IV8组成支撑的整体长度,用于支撑箱梁侧墙模板,同时作为支腿固定模板,便于安装和固定。本专利技术工艺(1)拐角处连接可以采用轴销、螺栓连接或折叶连接等形式,目的在于调节结构形状,达到可舒展、可折叠、可拆解的状态;(2)支撑体系为刚性支撑连接,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能够满足使用需要,支撑体系用于固定翼缘板侧模和底模;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箱梁模板,其特征在于:翼缘板底模两端分别与箱梁侧模和翼缘板侧模通过可折叠结构连接,翼缘板底模、箱梁侧模和翼缘板侧模下端一体连接有可折叠板件,可折叠板件的折叠位置与翼缘板底模同箱梁侧模和翼缘板侧模的折叠位置对应,可折叠板件上分别连接有支撑杆件I、支撑杆件II和支撑杆件III,支撑杆件II和支撑杆件III通过螺纹套筒连接,支撑杆件III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杆件IV。/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箱梁模板,其特征在于:翼缘板底模两端分别与箱梁侧模和翼缘板侧模通过可折叠结构连接,翼缘板底模、箱梁侧模和翼缘板侧模下端一体连接有可折叠板件,可折叠板件的折叠位置与翼缘板底模同箱梁侧模和翼缘板侧模的折叠位置对应,可折叠板件上分别连接有支撑杆件I、支撑杆件II和支撑杆件III,支撑杆件II和支撑杆件III通过螺纹套筒连接,支撑杆件III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杆件IV。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箱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岩吕涛王振东王志宝李振兵史越彭红岩李吉星闫厉李金锐安宝石高鑫高峦赵一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九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