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的岔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6899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39
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的岔芯结构,其芯轨截面为倒T型结构,其上部两侧面分别为曲线侧导向面和直线侧导向面,下部上表面为两条走行面;其左、右导向轨设置在芯轨活动端的前方且铰接在同一个驱动架上,当芯轨转辙至曲线状态时,电动推杆推动驱动架水平移动,带动左、右导向轨同步挠曲变形形成曲线状态,使左导向轨与道岔曲线侧导向面对接,右导向轨与芯轨曲线侧导向面对接;当芯轨转辙至直线状态时,电动推杆拉动驱动架水平移动,带动左、右导向轨同步回位形成直线状态,使左导向轨与芯轨直线侧导向面对接,右导向轨与道岔直线侧导向面对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导向轨通过挠曲变形和芯轨平齐对接无高差,保证了道岔整体线型及过车的平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的岔芯结构
本技术属于城市轨道交通悬挂式单轨道岔
,具体涉及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的岔芯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悬挂式单轨可动芯道岔岔芯为尖轨(导向轨)和芯轨相互连接,通过芯轨转辙带动尖轨转辙,芯轨转辙到位后,尖轨和道岔梁腹板面(车辆导向面)相切为车轮提供导向。由于尖轨为了满足一定的强度、刚度,尖部要有一定的厚度,该厚度造成尖轨与道岔腹板面相切后存在高差(如图7),再加上悬挂式单轨可动芯道岔的结构特点,尖轨无法在道岔梁体内隐藏,该高差造成车辆过岔时导向轮与尖轨撞击,影响尖轨使用寿命和车辆过岔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的岔芯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采用的的技术方案: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的岔芯结构,包括左导向轨、右导向轨和芯轨;所述芯轨截面为倒T型结构,且一端为回转中心,另一端为活动端,其上部两侧面分别为曲线侧导向面和直线侧导向面,下部上表面为两条走行面;所述左导向轨、右导向轨为薄板结构,并左右对称竖直设置在芯轨活动端的前方,且左导向轨、右导向轨远离芯轨的一端为固定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的岔芯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左导向轨(1)、右导向轨(2)和芯轨(3);所述芯轨(3)截面为倒T型结构,且一端为回转中心,另一端为活动端,其上部两侧面分别为曲线侧导向面(4)和直线侧导向面(5),下部上表面为两条走行面(6);所述左导向轨(1)、右导向轨(2)为薄板结构,并左右对称竖直设置在芯轨(3)活动端的前方,且左导向轨(1)、右导向轨(2)远离芯轨(3)的一端为固定端,靠近芯轨(3)的一端为活动端;所述左导向轨(1)、右导向轨(2)铰接在同一个驱动架(7)上,且驱动架(7)靠近左导向轨(1)、右导向轨(2)的活动端,所述驱动架(7)一侧铰接有电动推杆(8);当芯轨(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的岔芯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左导向轨(1)、右导向轨(2)和芯轨(3);所述芯轨(3)截面为倒T型结构,且一端为回转中心,另一端为活动端,其上部两侧面分别为曲线侧导向面(4)和直线侧导向面(5),下部上表面为两条走行面(6);所述左导向轨(1)、右导向轨(2)为薄板结构,并左右对称竖直设置在芯轨(3)活动端的前方,且左导向轨(1)、右导向轨(2)远离芯轨(3)的一端为固定端,靠近芯轨(3)的一端为活动端;所述左导向轨(1)、右导向轨(2)铰接在同一个驱动架(7)上,且驱动架(7)靠近左导向轨(1)、右导向轨(2)的活动端,所述驱动架(7)一侧铰接有电动推杆(8);当芯轨(3)转辙至曲线状态时,电动推杆(8)推动驱动架(7)水平移动,带动左导向轨(1)、右导向轨(2)同步挠曲变形形成曲线状态,使左导向轨(1)的导向面与道岔曲线侧左腹板导向面(9)平齐对接在一起,右导向轨(2)的导向面与芯轨(3)的曲线侧导向面(4)平齐对接在一起;当芯轨(3)转辙至直线状态时,电动推杆(8)拉动驱动架(7)水平移动,驱动架(7)带动左导向轨(1)、右导向轨(2)同步回位,左导向轨(1)、右导向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锋牛均宽吉敏廷李利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