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改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6820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改性系统,其包括有依次相连的污泥存放池、臭氧加入装置、臭氧机、改性反应器、絮凝反应池以及压滤机。通过该系统污泥先通过臭氧加入装置与臭氧进行充分混合后在改性反应器内进行改性反应,之后在絮凝反应池内进行絮凝沉降,最后经过压滤机压滤处理,得到无臭、低含水率污泥。将臭氧制成微纳米气泡,使得臭氧氧化性大幅度提高,污泥改性反应速度加快,细胞破壁;微纳米气泡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减少了臭氧的浪费;微生物被杀灭、休眠、细胞破壁,使污泥脱臭、沉降性能改善,达到污泥无害化、减量化的目的,解决了以往脱水处理污泥固化率低、恶臭、运输要求高、运行费用高、再处置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改性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改性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如处置不当的污泥进入环境后,直接给水体和大气带来污染,同时还将对态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影响。随着污泥产生量的不断提高,污泥处理处置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污泥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污泥中的病原微生物传播疾病,危害人们健康;污泥中微生物促使有机质腐败而产生恶臭,伴随污泥生命周期对空气产生污染;污泥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恶臭伴随污泥的生命周期,时间长,污染大,治理难,是污泥处置过程最令人头痛的难题之一。污水生化处理之后,污泥中大量微生物细胞体是造成污泥变质发臭、沉降性能差、滤饼含水高的原因,也是导致了污泥减量和干燥等一系列难题的根源。封闭防止恶臭扩散,同时集中收集进行处理,是目前污泥存放、运输、烘干、焚烧、碳化等处置过程常用的除臭方法,是在恶臭产生之后采取的亡羊补牢式的补救措施。在污泥中添加除臭剂虽然能够不同程度脱除或掩盖污泥的产生恶臭的气味,但效果难以持续,实际应用较少。目前,污水处理“重水轻泥”的局面正在改变。目前我国普遍对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进行以重力浓缩和脱水为主要工艺方法的“减容化”处理。减容化处理的工艺和手段是通过减小污泥的含水率达到缩减剩余污泥体积的功效,但污泥中所含的活体微生物、大分子有机物等组份在量级上并没有减少,导致污泥迅速腐败变质,散发恶臭。针对于污泥的处理我们需要探索更好的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问题,而提供一种污泥改性系统,以破坏污泥中微生物细胞结构的方式杀灭污泥中微生物,或迫使其处于休眠状态,以氧化分解方式改变或减少污泥中有机质浓度,再提高污泥沉降性能,实现污泥的快速减量的同时消除污泥产生恶臭的属性。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一种污泥改性系统,其包括有污泥存放池,所述污泥存放池通过污泥输送泵连接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底部与臭氧机相连通,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通过污泥输送泵与改性反应器连接,所述改性反应器通过污泥输送泵与絮凝反应池连接,所述絮凝反应池与压滤机相连通。作为优选,所述臭氧引入装置将臭氧引入污泥并充分混合,所述污泥改性反应罐体底部设置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将混有臭氧的污泥喷射而出,并将其中的臭氧变成微纳米气泡。所述罐体内部开设有螺旋上升的导流凹槽,所述第二进泥管的污泥进入方向与所述导流凹槽的螺旋上升方向一致,所述盖体上成型第二出泥管,所述第二出泥管内部交错成型有挡泥板,所述臭氧加入装置其底部连通有臭氧机。作为优选,所述改性反应器包括有改性反应罐,改性反应罐底部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所述改性反应罐为顶部开口的筒体,其包括有第一出泥管;所述搅拌器通过支撑架固定于所述改性反应罐内,所述搅拌器包括有电机以及搅拌本体,所述搅拌本体包括有升降轴以及固定于升降轴下方的搅拌片,所述升降轴上位于所述搅拌片上方开设有齿条,所述齿条上齿合有齿轮,所述齿轮固定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位于所述改性反应罐底部。作为优选,所述压滤机为厢式隔膜压滤机。作为优选,所述污泥输送泵可以为增压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一种污泥改性系统,对污泥进行改性反应,采用臭氧微纳米高级氧化技术,通过将臭氧气体制成微纳米气泡,使得臭氧的氧化性提高,臭氧气体在污泥溶液中溶解度增大,与污泥的接触充分,氧化效率提高。使臭氧能够破坏污泥中微生物细胞结构,杀灭微生物,或迫使其处于休眠状态,污泥因此不再腐败变质,散发恶臭,实现了稳定化。2、本技术的一种污泥改性系统,作为强氧化剂的臭氧具有氧化分解破坏微生物细胞的作用,污泥中微生物细胞壁被破坏以后,污泥沉降性能提高,压缩比增大,沉降时间缩短,同等压力下,水分脱除量增大,在不添加改性剂的条件下,实现污泥快速沉降,深度脱水,实现减量。3、本技术的一种污泥改性系统,经过臭氧的氧化分解破坏了微生物细胞壁,释放了微生物细胞中的多糖类、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在污泥脱水后进入上清液和滤液中,返回污水处理的生化反应系统,可以加快生化反应速度,降低额外营养物的投加,一举两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污泥改性设备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反应罐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反应罐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改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搅拌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污泥输送泵、2臭氧加入装置、2-1第二进泥管、2-2第二出泥管、2-3罐体、2-4盖体、2-6、导流凹槽、2-7挡泥板、3改性反应器、3-1改性反应罐、3-2搅拌器、3-11第一进泥管、3-12第一出泥管、3-21支撑架、3-22电机、3-23搅拌本体、3-24搅拌片、3-25升降轴、3-26齿条、3-27齿轮、4絮凝反应池、5压滤机、6臭氧机、7污泥存放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如图1-5所示,一种污泥改性系统,其包括有污泥存放池7,所述污泥存放池7通过污泥输送泵1连接有臭氧加入装置2,所述臭氧加入装置2底部与臭氧机相连通,所述臭氧加入装置2通过污泥输送泵1连接有改性反应器3,所述改性反应器3底部放置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改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改性系统包括有污泥存放池(7),所述污泥存放池(7)通过污泥输送泵(1)连接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2),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2)底部与臭氧机相连通,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2)通过污泥输送泵(1)与改性反应器(3)连接,所述改性反应器(3)通过污泥输送泵(1)与絮凝反应池(4)连接,所述絮凝反应池(4)与压滤机(5)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改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改性系统包括有污泥存放池(7),所述污泥存放池(7)通过污泥输送泵(1)连接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2),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2)底部与臭氧机相连通,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2)通过污泥输送泵(1)与改性反应器(3)连接,所述改性反应器(3)通过污泥输送泵(1)与絮凝反应池(4)连接,所述絮凝反应池(4)与压滤机(5)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改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2)包括有臭氧机(2-1)以及臭氧导管(2-2),所述臭氧导管(2-2)的出口与臭氧/污泥混合泵(2-4)的臭氧进口相连;臭氧/污泥混合泵(2-4)的中部设有污泥吸入管(2-3),另一端为污泥/臭氧混合物出口(2-5),所述污泥/臭氧混合物出口(2-5)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改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反应器(3)包括有改性反应罐(3-1),搅拌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安贾书亚王志东范少朋郭水涛刘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原环资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