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生产过程中的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667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生产过程中的运输装置,包括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内侧,并且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上表面贴合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内侧顶面;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带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环形循环转动,所述第一传动带为网格状结构,表面设有若干网格孔;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带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环形循环转动,所述第二传动带的外表面设有若干尖刺,所述尖刺与所述网格孔相配合。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确保海绵能沿传送带一同向前输送,实现有效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生产过程中的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海绵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绵生产过程中的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海绵,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够用于清洁物品。人们常用的海绵由木纤维素纤维或发泡塑料聚合物制成。海绵通过生产线中的发泡设备制造,在海绵成型后需要将海绵放置到仓库,在此过程中需要通过运输装置(如传送带)来输送,但是由于海绵重量相对较轻,放置在传送带上后不能有效地依靠摩擦力沿着传送带一同向前输送,导致运输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海绵生产过程中的运输装置,使其实现确保海绵能沿传送带一同向前输送,实现有效运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绵生产过程中的运输装置,包括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内侧,并且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上表面贴合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内侧顶面;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带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环形循环转动,所述第一传动带为网格状结构,表面设有若干网格孔;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带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环形循环转动,所述第二传动带的外表面设有若干尖刺,所述尖刺与所述网格孔相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设有挡板。如此设置,保证海绵在运输过程中不会从第一传动带的两侧掉落。进一步的,还包括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以及第二传动机构的起始端的上方;所述压紧机构的下表面为倾斜向下设置,位置相对较低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结束端。如此设置,在海绵在第一传动机构运输的过程中,海绵一边前进一边通过压紧机构向下压紧,保证海绵的下端面确实插进了第二传动带的尖刺,实现对海绵的有效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机构为一压块。如此设置,利用静止的压块作为压紧机构,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机构为第三传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装置和第三传动带,所述第三传动带通过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环形循环转动;所述第三传动带的传动方向与所述第一传动带的传动方向同向。如此设置,利用活动的第三传动机构作为压紧机构,海绵在第一传动带上运输前进的同时,也受到来自上方的第三传动带的传动力。上下两侧同时传动,保证海绵确实地向前前进。避免海绵未被尖刺插进达到有效运输的同时又受到上方的压紧机构的阻挡,导致滞纳堆积不前的情况的发生。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传动带的外表面设有一层磨砂层。如此设置,利用磨砂层增加摩擦力,利用摩擦力增强第三传动带带动海绵前进的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第二传动机构设于第一传动机构的内侧,并且第二传动机构的上表面贴合与第一传动机构的内侧顶面,当第一传动带环形移动至第二传动带的上方时,由于第一传动带的表面设有若干网格孔,第二传动带的外侧表面设有若干尖刺,尖刺与网格孔相配合,使得第二传动带的尖刺将穿过第一传动带的网格孔,伸出至第一传动带的上方。其尖刺会插进海绵体内,利用尖刺对海绵实现固定,确保海绵能沿第一传送带一同向前输送,实现有效运输。又因为海绵是多孔材料,因此其尖刺孔不会对海绵的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一);图2为本技术的附图1的A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二)图中所标各部件的名称如下:1、第一传动机构;101、第一驱动装置;102、第一传动带;103、网格孔;2、第二传动机构;201、第二驱动装置;202、第二传动带;203、尖刺;3、挡板;4、压紧机构;5、压块;6、第三传动机构;601、第三驱动装置;602、第三传动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附图1-2所述,一种海绵生产过程中的运输装置,包括第一传动机构1和第二传动机构2,所述第二传动机构2位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1的内侧,并且所述第二传动机构2的上表面贴合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1的内侧顶面;所述第一传动机构1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01和第一传动带102,所述第一传动带102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01环形循环转动,所述第一传动带102为网格状结构,表面设有若干网格孔103;所述第二传动机构2包括第二驱动装置201和第二传动带202,所述第二传动带202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01环形循环转动,所述第二传动带202的外表面设有若干尖刺203,所述尖刺203与所述网格孔103相配合。所述第一传动机构1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设有挡板3。如此设置,保证海绵在运输过程中不会从第一传动带102的两侧掉落。还包括压紧机构4,所述压紧机构4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1以及第二传动机构2的起始端的上方;所述压紧机构4的下表面为倾斜向下设置,位置相对较低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传动机构1的结束端。如此设置,在海绵在第一传动机构1运输的过程中,海绵一边前进一边通过压紧机构4向下压紧,保证海绵的下端面确实插进了第二传动带202的尖刺203,实现对海绵的有效固定。所述压紧机构4为一压块5。如此设置,利用静止的压块5作为压紧机构4,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海绵生产过程中,上步工序结束后,海绵移送至第一传动机构1的起始端,通过第一传动带102进行运输。由于第二传动机构2设于第一传动机构1的内侧,并且第二传动机构2的上表面贴合与第一传动机构1的内侧顶面,当第一传动带102环形移动至第二传动带202的上方时,由于第一传动带102的表面设有若干网格孔103,第二传动带202的外侧表面设有若干尖刺203,尖刺203与网格孔103相配合,使得第二传动带202的尖刺203将穿过第一传动带102的网格孔103,伸出至第一传动带102的上方。其尖刺203会插进海绵体内,利用尖刺203对海绵实现固定,确保海绵能沿第一传送带一同向前输送,实现有效运输。又因为海绵是多孔材料,因此其尖刺203孔不会对海绵的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当海绵将到达第一传动机构1的结束端前,由于第二传动机构2设于第一传动机构1的内侧,使得第二传动带202在第二驱动装置201的带动下向下转动,尖刺203亦从网格孔103向下脱离,使得解除尖刺203对海绵的固定作用。海绵到达第一传动机构1的结束端时,失去了尖刺203固定的海绵自然而然地从第一传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生产过程中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内侧,并且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上表面贴合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内侧顶面;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带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环形循环转动,所述第一传动带为网格状结构,表面设有若干网格孔;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带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环形循环转动,所述第二传动带的外表面设有若干尖刺,所述尖刺与所述网格孔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生产过程中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内侧,并且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上表面贴合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内侧顶面;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带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环形循环转动,所述第一传动带为网格状结构,表面设有若干网格孔;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带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环形循环转动,所述第二传动带的外表面设有若干尖刺,所述尖刺与所述网格孔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生产过程中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设有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生产过程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洪利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瑞旭晟海绵复合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