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接收磁芯、无线传输结构及超声波刀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604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工装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线接收磁芯、无线传输结构及超声波刀柄。所述无线接收磁芯包括内环、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均为圆环形,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均套设在内环上,且第二侧板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之间,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内环形成第一环形凹槽,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与内环形成第二环形凹槽;第一侧板与内环的连接处开设第一导线容置槽,第三侧板与内环的连接处开设第二导线容置槽。所述无线接收磁芯中可同时设置上下两层线圈,且两层线圈串联或并联均可,最终均可提高励磁电感量,降低漏感量,提高传输电能效率,提升超声信号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接收磁芯、无线传输结构及超声波刀柄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装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接收磁芯、无线传输结构及超声波刀柄。
技术介绍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在材料加工尤其是特种材料加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传统的机床加工刀具上附加超声振动,可实现对诸如淬硬钢、玻璃、陶瓷等硬脆难加工材料的复合加工。其中,超声加工设备中一般都包括电磁发射装置,电磁发射装置用于将超声发生器产生的高频电能信号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递到刀柄的超声接收装置上,是超声加工设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常规的电磁接收磁芯中励磁电感量较低,漏感量较大,电能传输效率较低,导致超声信号传输效率差,不利于超声加工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无线接收磁芯、无线传输结构及超声波刀柄,该无线接收磁芯可增大线圈的励磁电感量,降低漏感量,提高传输电能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接收磁芯,包括内环、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均为圆环形,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内侧壁均与内环固定连接,且第二侧板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之间,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内环共同围成第一环形凹槽,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与内环共同围成第二环形凹槽;第一侧板与内环的连接处开设第一导线容置槽,第三侧板与内环的连接处开设第二导线容置槽。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均用于安装线圈,两组线圈可串联或并联,且相对于常规的接收磁芯中的单一线圈,无线接收磁芯中形成双环槽结构,从而使得无线传输进行双线圈工作,形成双回路传输,耦合面积增大,漏感量降低,励磁电感量提高,无线传输效率增大。当无线接收磁芯的连接端的负载较大时,可将两组接收线圈串联,当无线接收磁芯的连接端的负载较小时,可将两组线圈并联。而目前电源与发射磁芯的参数再提高比较困难,所以相对而言串联效果更佳。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与第二环形凹槽的尺寸相等。所述无线接收磁芯中线圈对应的可以是同一个发射线圈的两侧,由于线圈参数相同,所以第一和第二环形凹槽的尺寸相同,所述无线接收磁芯中线圈也可以对应两个发射线圈,而且线圈具有相同的尺寸和参数,可以使信号传输更稳定。作为优选方案,内环上开设一轴向的通孔,且所述通孔贯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第一侧板与内环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导线容置槽,第三侧板与内环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导线容置槽。导线容置槽用于环形凹槽中线圈的进线和/或出线,而且导线容置槽的设置可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作为优选方案,第二侧板与内环连接处形成第四导线容置槽,且所述第四导线容置槽中预制连接线。当两组线圈串联时,第四导线容置槽中的预制连接线可方便两组线圈的直接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侧板的外端设置第三导线容置槽。当需要上下两组线圈串联时,导线可穿过所述第三导线容置槽直接将两组线圈连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导线容置槽设置在内环的轴向通孔相对侧的第二侧板的外端。这样可以避免超声波刀柄高速旋转时出现的动平衡问题,影响其加工稳定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导线容置槽为长条形或弧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环、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一体成型。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传输结构,包括:无线发射磁芯及如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接收磁芯,所述无线发射磁芯与所述无线接收磁芯相配合使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无线发射磁芯包括上顶板、下底板、间隔件和侧壁,侧壁、上顶板、下底板和间隔件均为弧形,且所述上顶板、下底板和间隔件的外侧边均与侧壁固定连接,间隔件位于上顶板和下底板之间,上顶板、间隔件与侧壁共同围成第一凹槽,下底板、间隔件与侧壁共同围成第二凹槽,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的弧长均大于间隔件的弧长。所述无线发射磁芯工作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放置线圈,线圈围绕间隔件缠绕,线圈具有上下两条发射边,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开口均对应无线接收装置中的线圈,从而完全利用发射线圈的能量,且间隔件的弧长小于上顶板和下底板的设置可增大凹槽中的磁芯面积,进一步增大励磁电感量,从而提高传输效率。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侧壁的两端均设置第五导线容置槽。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超声波刀柄,其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无线接收磁芯。本技术的无线发射磁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无线接收磁芯中可同时设置上下两组线圈,且两组线圈串联或并联均可,最终都能够提高励磁电感量,降低漏感量,提高传输电能效率,提升超声信号传输效率。上下两组线圈串联时,属于单一回路线圈,易于控制,且性能稳定;上下两层线圈并联时,两组电路中互不干涉,满足两相供电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无线接收磁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实施例中超声波刀柄与无线发射装置的示意图;图5为无线发射磁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第三侧板,4-内环,5-第一环形凹槽,6-第二环形凹槽,7-第一导线容置槽,8-第二导线容置槽,9-第三导线容置槽,10-无线接收磁芯,11-无线发射磁芯,12-超声波刀柄,111-侧壁,112-上顶板,113-下底板,114-间隔件,115-第五导线容置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接收磁芯,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实施例如图1-3所示,无线接收磁芯10包括内环4、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和第三侧板3,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和第三侧板3均为圆环形,所述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和第三侧板3的内侧壁均与内环4固定连接,且第二侧板2位于第一侧板1和第三侧板3之间,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与内环4共同围成第一环形凹槽5,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与内环4共同围成第二环形凹槽6;第一侧板1与内环4的连接处开设第一导线容置槽7,第三侧板3与内环4的连接处开设第二导线容置槽8。第一和第二环形凹槽均用于放置线圈,两组线圈可串联或并联,且相对于常规的接收磁芯中的单层线圈,耦合面积增大,漏感量降低,励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接收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环、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均为圆环形,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内侧壁均与内环固定连接,且第二侧板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之间,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内环共同围成第一环形凹槽,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与内环共同围成第二环形凹槽;第一侧板与内环的连接处开设第一导线容置槽,第三侧板与内环的连接处开设第二导线容置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接收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环、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均为圆环形,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内侧壁均与内环固定连接,且第二侧板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之间,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内环共同围成第一环形凹槽,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与内环共同围成第二环形凹槽;第一侧板与内环的连接处开设第一导线容置槽,第三侧板与内环的连接处开设第二导线容置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收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上开设一轴向的通孔,且所述通孔贯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接收磁芯,其特征在于,第二侧板与内环连接处形成第四导线容置槽,且所述第四导线容置槽中预制连接线。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接收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外端设置第三导线容置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接收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线容置槽设置在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炳姜李伟秋
申请(专利权)人:汇专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益展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