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5965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循环系统,包括气液分离器,其进口与外部反应器介质通道的出口相连通,其出气口与膨胀箱相连通,其液体出口与循环泵的进口相连通,循环泵的出口经加热装置与外部反应器介质通道的进口相连通;加热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其底部的加热器、冷却盘管、电子超温传感器、机械式温度控制器以及控制系统;当壳体内的载热剂温度达到设定的超高温断路温度值时,控制模块控制循环泵和加热器停止工作;当需要由高温降到低温时,通入冷却盘管内的冷却介质对流经壳体内的载热剂快速降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不仅具有双重高温保护作用,还可通过控制系统调整高温报警温度值和超高温断路温度值,适用于不同沸点的载热剂,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温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反应容器的循环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温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在化工领域,很多化学反应需要在超高温条件或低温条下进行,与反应容器(如反应釜)介质通道连通的循环系统是影响原料是否充分反应的重要部分。现有高温循环系统包括通过循环管路依次串联气液分离器、循环泵、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出口与反应容器通道进口串联在一起,气液分离器的进口与反应容器的出口相连通,形成循环回路。该循环回路的加热装置上仅有一个不可调的高温报警值,无法满足不同沸点载热剂的高温报警需求,适用载热剂种类较少,安全性低,并且降温速度慢,当循环回路的载热剂需要由高温降到低温时,仅能依靠自然降温,降温时间长,无法满足同一反应的梯度降温反应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循环系统,不仅具有双控温作用,还具有快速降温作用,安全性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高温循环系统,包括气液分离器,其进口与外部反应器介质通道的出口相连通,其出气口与膨胀箱相连通,其液体出口与循环泵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口经加热装置与所述外部反应器介质通道的进口相连通;外部反应容器介质通道的进口处设置有温控表,用于检测和显示进入外部反应器介质通道内的载热剂温度;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壳体,其进口与所述循环泵的出口串联在一起,而其出口与所述外部反应器的进口串联在一起;一加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用于对壳体内的载热剂加热;一设置在壳体内的冷却盘管,其进口端串联有电磁阀;>一电子超温传感器,设置在壳体上,用于检测和显示壳体内载热剂的温度;一机械式温度控制器,其设置壳体上,用于检测和显示壳体内载热剂的温度;以及一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子超温传感器、机械式温度控制器的温度信号,以及设定壳体内载热剂的高温报警温度值和超高温断路温度值;所述报警模块用于提醒操作人员壳体内载热剂达到高温报警温度值或超高温断路温度值;其中,当壳体内载热剂温度达到设定的超高温断路温度值时,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循环泵和加热器停止工作;当循环回路中的载热剂需要由高温降到低温时,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磁阀开启,通入冷却盘管内的冷却介质对流经壳体内的载热剂快速降温。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外部反应器之间的循环管路上串联有单向阀,用于防止载热剂倒流至加热装置内。本技术优点在于不仅具有双重高温保护作用,还可通过控制系统调整高温报警温度值和超高温断路温度值,适用于不同沸点的载热剂,适用范围广;当循环回路中的载热剂温度超过设定的超高温断路温度值时,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且控制模块控制整个循环回路断路,安全性高;还具有冷却作用,当载热剂需要由高温降到低温时,冷却介质进入冷却盘管内对壳体内的载热剂进行降温,降温速度快,缩短降温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高温循环系统,包括气液分离器1,其进口与外部反应器2介质通道的出口相连通,其出气口与膨胀箱3相连通,其液体出口与循环泵4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循环泵4的出口经加热装置与所述外部反应器2介质通道(外部反应器为反应釜)的进口相连通;外部反应容器介质通道的进口处设置有温控表5,用于检测和显示进入外部反应器2介质通道内的载热剂温度;加热装置包括一壳体6.1,其进口与所述循环泵4的出口串联在一起,而其出口与所述外部反应器23的进口串联在一起;一加热器6.2,其设置在所述壳体6.1的底部,用于对壳体6.1内载热剂加热;一设置在壳体6.1内的冷却盘管6.3,其进口端串联有电磁阀6.4;一电子超温传感器6.5,其设置在壳体6.1上,用于检测和显示壳体6.1内载热剂的温度、以及设定壳体6.1内载热剂的高温报警温度值;一机械式温度控制器6.6,其设置壳体6.1上,用于设定壳体6.1内载热剂的超高温断路温度值;以及一控制系统(可采用化工工艺流程控制最为常用的DCS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和报警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子超温传感器6.5、机械式温度控制器6.6的温度信号,控制模块还可以分别设定电子超温传感器6.5的高温报警温度值和机械式温度控制器6.6的超高温断路温度值,当壳体6.1内载热剂温度达到超高温断路温度值时,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加热器6.2和循环泵4停止工作,保证安全性;报警模块用于提醒操作人员壳体6.1内载热剂达到高温报警温度值或超高温断路温度值,提高安全性。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首先,根据载热剂的种类,分别通过控制模块设定电子超温传感器6.5的高温报警温度值和机械式温度控制器6.6的超高温断路温度值(如导热油的高温报警温度值通常设定在200℃、而其超高温断路温度值通常设定在220℃);其次,设定反应釜内反应物料的反应温度,本技术的高温循环系统工作,为反应釜提供恒定反应温度;在循环工作过程中,当壳体6.1内的载热剂温度超过设定的高温报警温度值时,报警模块发出报警,提醒操作人员壳体6.1内载热剂温度过高,以便其关闭循环管路,确保安全;若操作人员没有注意到高温报警提醒,整个循环管路继续工作,当壳体6.1内载热剂温度超过设定的超高温断路温度值时,控制模块控制气液分离器1、循环泵4和加热器6.2停止工作,即整个高温循环系统处于断路状态,同时报警模块发出超高温报警,避免因载热剂温度过高而引起的火灾,提高安全性;第三,当载热剂需要由高温降到低温时,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阀6.4开启或手动开启电磁阀6.4,通入冷却盘管6.3内的冷却介质(一般用水)对流经壳体6.1内的载热剂降温,降温速度快,缩短了降温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温循环系统,包括气液分离器(1),其进口与外部反应器(2)介质通道的出口相连通,其出气口与膨胀箱(3)相连通,其液体出口与循环泵(4)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循环泵(4)的出口经加热装置与所述外部反应器(2)介质通道的进口相连通;外部反应容器介质通道的进口处设置有温控表(5),用于检测和显示进入外部反应器(2)介质通道内的载热剂温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壳体(6.1),其进口与所述循环泵(4)的出口串联在一起,而其出口与所述外部反应器(2)的进口串联在一起;/n一加热器(6.2),设置在所述壳体(6.1)的底部,用于对壳体(6.1)内的载热剂加热;/n一设置在壳体(6.1)内的冷却盘管(6.3),其进口端串联有电磁阀(6.4);/n一电子超温传感器(6.5),设置在壳体(6.1)上,用于检测和显示壳体(6.1)内载热剂的温度;/n一机械式温度控制器(6.6),其设置壳体(6.1)上,用于检测和显示壳体(6.1)内载热剂的温度;以及/n一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子超温传感器(6.5)、机械式温度控制器(6.6)的温度信号,以及设定壳体(6.1)内载热剂的高温报警温度值和超高温断路温度值;所述报警模块用于提醒操作人员壳体(6.1)内载热剂达到高温报警温度值或超高温断路温度值;/n其中,当壳体(6.1)内载热剂温度达到设定的超高温断路温度值时,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循环泵(4)和加热器(6.2)停止工作;/n当载热剂需要由高温降到低温时,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磁阀(6.4)开启,通入冷却盘管(6.3)内的冷却介质对流经壳体(6.1)内的载热剂快速降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循环系统,包括气液分离器(1),其进口与外部反应器(2)介质通道的出口相连通,其出气口与膨胀箱(3)相连通,其液体出口与循环泵(4)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循环泵(4)的出口经加热装置与所述外部反应器(2)介质通道的进口相连通;外部反应容器介质通道的进口处设置有温控表(5),用于检测和显示进入外部反应器(2)介质通道内的载热剂温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壳体(6.1),其进口与所述循环泵(4)的出口串联在一起,而其出口与所述外部反应器(2)的进口串联在一起;
一加热器(6.2),设置在所述壳体(6.1)的底部,用于对壳体(6.1)内的载热剂加热;
一设置在壳体(6.1)内的冷却盘管(6.3),其进口端串联有电磁阀(6.4);
一电子超温传感器(6.5),设置在壳体(6.1)上,用于检测和显示壳体(6.1)内载热剂的温度;
一机械式温度控制器(6.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明召王志民王家凯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