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伤口护理用换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5806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伤口护理用换药装置,包括溶液盒、密封盖、保护管、手柄、出液管、第一进气管、套管、空心棒、限位板、棉花头、出液口、橡胶盒、第二进气管、单向阀、过滤塞、过滤网、活动口、按板、传动杆、压板、弹簧、折流块、固定条、按扣、固定环和橡胶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按压按板即可将溶液盒内的药液挤入棉花头内,吸收有药液的棉花头对伤口处进行上药,区别于传统采用棉花棒蘸取药液的方式进行上药,采用该装置进行上药,使操作更加简便;采用密封式的包装方法,将药液密封在溶液盒的内部,防止溶液与外部空气中的杂质接触,从而可能导致药效下降的弊端,区别于传统使药液暴露在空气中,从而可能导致药液受污染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伤口护理用换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伤口护理用换药装置,具体是一种伤口护理用换药装置,属于伤口护理设备

技术介绍
正常皮肤在外界致伤因子如手术、外力、热、电流、化学物质、低温以及机体内在因素如局部血液供应障碍等作用下导致的损害,伤口在恢复过程中一般需要进行使用药液进行辅助恢复。在换药过程中,一般采用棉花棒蘸取置于药瓶中的药液,由于棉花棒的棉花头所蘸取的药液有限,在擦拭若干次后,需要进行重新蘸取药液,依次往复,比较麻烦;并且,由于在蘸取药液过程中,装有药液的容器不能封口,如果此时所处的环境比较差时,药液容易被污染,从而影响伤口恢复。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伤口护理用换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伤口护理用换药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伤口护理用换药装置,包括上药机构和补药机构;所述上药机构包括溶液盒、密封盖、保护管、出液管和第一进气管,所述溶液盒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内部贯穿有保护管,所述保护管的内部套接有出液管和第一进气管,所述保护管在远离密封盖的一端连通安装在手柄的侧壁,所述出液管在靠近手柄的一端置于手柄的内部并连通安装有套管,所述套管的末端螺纹套接有空心棒,所述手柄的内壁在置于空心棒上下两侧的位置对称固接有两个相同的限位板,所述空心棒的末端贯穿手柄的一端并置于手柄的外部,所述空心棒在置于手柄外部的一端包裹有棉花头,所述空心棒在置于棉花头内部的一端均匀的开设有若干相同的出液口;所述补药机构包括橡胶盒、第二进气管、单向阀、过滤塞和过滤网,所述第一进气管在靠近手柄的一端置于手柄的内部并连通安装在橡胶盒的侧壁,所述橡胶盒的另外一端连通安装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的末端套接在手柄的侧壁并与手柄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的末端套接有过滤塞,所述过滤塞的内部等距套接有若干个相同的过滤网,所述手柄的侧壁开设有活动口,所述活动口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按板,所述按板的一侧顾及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顶端固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顶部搭接在橡胶盒的顶部,所述橡胶盒的顶部内壁与底部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气管的表面连通安装有单向阀。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管在置于溶液盒内部的一端贯穿保护管的侧壁并置于保护管的外部。优选的,所述溶液盒的底部固接有折流块,所述折流块的内部为倒圆锥体结构。优选的,所述溶液盒的外壁表面固接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两端对称固接有若干相同的按扣,所述固定条的一侧固接有固定环。优选的,所述密封盖的底部固接有橡胶密封圈,所述密封盖与溶液盒之间通过橡胶密封圈形成密封结构。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溶液盒,2、密封盖,3、保护管,301、手柄,4、出液管,5、第一进气管,6、套管,7、空心棒,8、限位板,9、棉花头,10、出液口,11、橡胶盒,12、第二进气管,13、单向阀,14、过滤塞,15、过滤网,16、活动口,17、按板,18、传动杆,19、压板,20、弹簧,21、折流块,22、固定条,23、按扣,24、固定环,25、橡胶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伤口护理用换药装置,包括上药机构和补药机构;所述上药机构包括溶液盒1、密封盖2、保护管3、出液管4和第一进气管5,所述溶液盒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密封盖2,所述密封盖2的内部贯穿有保护管3,所述保护管3的内部套接有出液管4和第一进气管5,所述保护管3在远离密封盖2的一端连通安装在手柄301的侧壁,便于出液,所述出液管4在靠近手柄301的一端置于手柄301的内部并连通安装有套管6,所述套管6的末端螺纹套接有空心棒7,所述手柄301的内壁在置于空心棒7上下两侧的位置对称固接有两个相同的限位板8,所述空心棒7的末端贯穿手柄301的一端并置于手柄301的外部,所述空心棒7在置于手柄301外部的一端包裹有棉花头9,便于换药,所述空心棒7在置于棉花头9内部的一端均匀的开设有若干相同的出液口10,便于挤出药液;所述补药机构包括橡胶盒11、第二进气管12、单向阀13、过滤塞14和过滤网15,所述第一进气管5在靠近手柄301的一端置于手柄301的内部并连通安装在橡胶盒11的侧壁,所述橡胶盒11的另外一端连通安装有第二进气管12,所述第二进气管12的末端套接在手柄301的侧壁并与手柄301的外部连通,便于通气,所述第二进气管12的末端套接有过滤塞14,所述过滤塞14的内部等距套接有若干个相同的过滤网15,便于过滤空气,所述手柄301的侧壁开设有活动口16,所述活动口16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按板17,所述按板17的一侧顾及有传动杆18,所述传动杆18的顶端固接有压板19,便于压缩橡胶盒,所述压板19的顶部搭接在橡胶盒11的顶部,所述橡胶盒11的顶部内壁与底部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20,便于过滤。所述第二进气管12的表面连通安装有单向阀13,防止空气倒吸;所述第一进气管5在置于溶液盒1内部的一端贯穿保护管3的侧壁并置于保护管3的外部,便于注入空气;所述溶液盒1的底部固接有折流块21,所述折流块21的内部为倒圆锥体结构,便于药液输入完全;所述溶液盒1的外壁表面固接有固定条22,所述固定条22的两端对称固接有若干相同的按扣23,所述固定条22的一侧固接有固定环24,便于固定和便于收纳手柄301;所述密封盖2的底部固接有橡胶密封圈25,所述密封盖2与溶液盒1之间通过橡胶密封圈25形成密封结构,便于密封。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密封盖2取下,将药液注入溶液盒1的内部,随后盖好密封盖2,将手柄301挂在固定环24的内部,通过固定条22将该装置绑在使用者的胳臂上,由于固定条22与固定环24均采用布料制作,可以进行绑扎,随后开始换药操作,换药时,手持手柄301,按压按板17,按板17带动压板19按压橡胶盒11,橡胶盒11内的空气通过第一进气管5进入至溶液盒1的内部,溶液盒1内部的气压增强,溶液盒1内的药液在气压的作用下,通过出液管4进入至空心棒7的内部,并且药液通过出液口10流淌至棉花头9的内部,松开按板17后,由于弹簧20失去压力,橡胶盒11在弹簧20的作用下恢复,外部空气通过第二进气管12进入至橡胶盒11的内部,外部空气在过滤网15的过滤作用下,空气中的杂质被过滤,随后通过棉花头9涂抹伤口处,当棉花头9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伤口护理用换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药机构和补药机构;/n所述上药机构包括溶液盒(1)、密封盖(2)、保护管(3)、出液管(4)和第一进气管(5),所述溶液盒(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密封盖(2),所述密封盖(2)的内部贯穿有保护管(3),所述保护管(3)的内部套接有出液管(4)和第一进气管(5),所述保护管(3)在远离密封盖(2)的一端连通安装在手柄(301)的侧壁,所述出液管(4)在靠近手柄(301)的一端置于手柄(301)的内部并连通安装有套管(6),所述套管(6)的末端螺纹套接有空心棒(7),所述手柄(301)的内壁在置于空心棒(7)上下两侧的位置对称固接有两个相同的限位板(8),所述空心棒(7)的末端贯穿手柄(301)的一端并置于手柄(301)的外部,所述空心棒(7)在置于手柄(301)外部的一端包裹有棉花头(9),所述空心棒(7)在置于棉花头(9)内部的一端均匀的开设有若干相同的出液口(10);/n所述补药机构包括橡胶盒(11)、第二进气管(12)、单向阀(13)、过滤塞(14)和过滤网(15),所述第一进气管(5)在靠近手柄(301)的一端置于手柄(301)的内部并连通安装在橡胶盒(11)的侧壁,所述橡胶盒(11)的另外一端连通安装有第二进气管(12),所述第二进气管(12)的末端套接在手柄(301)的侧壁并与手柄(301)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12)的末端套接有过滤塞(14),所述过滤塞(14)的内部等距套接有若干个相同的过滤网(15),所述手柄(301)的侧壁开设有活动口(16),所述活动口(16)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按板(17),所述按板(17)的一侧顾及有传动杆(18),所述传动杆(18)的顶端固接有压板(19),所述压板(19)的顶部搭接在橡胶盒(11)的顶部,所述橡胶盒(11)的顶部内壁与底部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伤口护理用换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药机构和补药机构;
所述上药机构包括溶液盒(1)、密封盖(2)、保护管(3)、出液管(4)和第一进气管(5),所述溶液盒(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密封盖(2),所述密封盖(2)的内部贯穿有保护管(3),所述保护管(3)的内部套接有出液管(4)和第一进气管(5),所述保护管(3)在远离密封盖(2)的一端连通安装在手柄(301)的侧壁,所述出液管(4)在靠近手柄(301)的一端置于手柄(301)的内部并连通安装有套管(6),所述套管(6)的末端螺纹套接有空心棒(7),所述手柄(301)的内壁在置于空心棒(7)上下两侧的位置对称固接有两个相同的限位板(8),所述空心棒(7)的末端贯穿手柄(301)的一端并置于手柄(301)的外部,所述空心棒(7)在置于手柄(301)外部的一端包裹有棉花头(9),所述空心棒(7)在置于棉花头(9)内部的一端均匀的开设有若干相同的出液口(10);
所述补药机构包括橡胶盒(11)、第二进气管(12)、单向阀(13)、过滤塞(14)和过滤网(15),所述第一进气管(5)在靠近手柄(301)的一端置于手柄(301)的内部并连通安装在橡胶盒(11)的侧壁,所述橡胶盒(11)的另外一端连通安装有第二进气管(12),所述第二进气管(12)的末端套接在手柄(301)的侧壁并与手柄(301)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12)的末端套接有过滤塞(14),所述过滤塞(14)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光亮徐慧徐华赵美丽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临床肿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