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避光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755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避光袋,包括避光袋本体和松紧带,所述避光袋本体由内袋和外袋组成,且内袋为透明结构,并且外袋为不透明结构,所述内袋外表面设有外袋,且外袋内表面面积等于内袋外表面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了拉绳、猪鼻扣和松紧带,拉绳穿设于松紧带内部,同时拉绳一端位于松紧带外侧,拉绳位于松紧带一端设有猪鼻扣,将输液瓶放入避光袋本体后,使输液瓶瓶口穿过松紧带,拉紧拉绳,松紧带口径缩小,向输液瓶瓶口处移动猪鼻扣至松紧带不回缩,即可固定松紧带口,避免较小的输液瓶滑落出避光袋本体,防止输液瓶掉落引起危险,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同时适合多种输液瓶放入避光袋本体中,适用性更加宽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避光袋
本技术涉及避光袋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避光袋。
技术介绍
临床中有很多药物是需要避光的,遇见光会变质或者是分解,所以常常需要避光,避光的话就会用到避光袋,有的需要静脉滴注的可能还会用到避光注射器和避光输液器,传统的避光袋为黑色或者暗色塑料袋,结构较为单一,功能也较为简单。常规的临床使用的避光袋,避光袋开口是固定大小的,因为药物有袋装和瓶装不同规格的,当输注较小的输液瓶时,由于输液瓶直径较小,易从开口处滑脱出来,不安全且不易观察到液体量,不能及时观察剩余液体量则不方便医护人员及时停止输液或者更换输液瓶,导致患者身体不适或者严重时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另外也不方便护士换药时隔着避光袋对药物上的条码进行PDA扫码,不能及时获取药物信息,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一种新型避光袋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避光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避光袋,包括避光袋本体和松紧带,所述避光袋本体由内袋和外袋组成,且内袋为透明结构,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避光袋,包括避光袋本体(1)和松紧带(5),其特征在于,所述避光袋本体(1)由内袋(10)和外袋(20)组成,且内袋(10)为透明结构,并且外袋(20)为不透明结构,所述内袋(10)外表面设有外袋(20),且外袋(20)内表面面积等于内袋(10)外表面面积,所述避光袋本体(1)底面固定连接有松紧带(5),且松紧带(5)内部穿设有拉绳(6),并且拉绳(6)一端位于松紧带(5)外侧卡接有猪鼻扣(7),所述避光袋本体(1)正立面设有第一扫码窗(2),且第一扫码窗(2)下方位于避光袋本体(1)正立面设有第二扫码窗(4),所述外袋(20)正立面开设有第二魔术贴钩面粘贴部(19),且第二魔术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避光袋,包括避光袋本体(1)和松紧带(5),其特征在于,所述避光袋本体(1)由内袋(10)和外袋(20)组成,且内袋(10)为透明结构,并且外袋(20)为不透明结构,所述内袋(10)外表面设有外袋(20),且外袋(20)内表面面积等于内袋(10)外表面面积,所述避光袋本体(1)底面固定连接有松紧带(5),且松紧带(5)内部穿设有拉绳(6),并且拉绳(6)一端位于松紧带(5)外侧卡接有猪鼻扣(7),所述避光袋本体(1)正立面设有第一扫码窗(2),且第一扫码窗(2)下方位于避光袋本体(1)正立面设有第二扫码窗(4),所述外袋(20)正立面开设有第二魔术贴钩面粘贴部(19),且第二魔术贴钩面粘贴部(19)表面粘贴有第二魔术贴钩面(18),所述第二魔术贴钩面粘贴部(19)底面通过扫码窗粘接面(3)固定粘接有扫码避光帘(13),且扫码避光帘(13)内侧对应第二魔术贴钩面(18)位置粘贴有第二魔术贴毛面(14),所述第一扫码窗(2)和第二扫码窗(4)一侧位于避光袋本体(1)正立面表面开设有第一魔术贴钩面粘贴部(11),且第一魔术贴钩面粘贴部(11)表面粘贴有第一魔术贴钩面(9),所述第一魔术贴钩面粘贴部(11)顶面通过液位观察避光帘粘接部(15)固定粘接有液位观察避光帘(12),且液位观察避光帘(12)内表面对应第一魔术贴钩面(9)位置粘贴有第一魔术贴毛面(8)。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星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