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锂岑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中医针灸进针辅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753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中医针灸进针辅助器,涉及中医技术领域。一种新型中医针灸进针辅助器,包括下支体,所述下支体底部内壁开有固定槽,且固定槽内壁卡接有下盖,所述下盖中心处开有中心孔,且中心孔内壁固定有稳定管,所述下盖顶部外壁中心处沿稳定管处固定有复位弹簧,且下支体顶部内壁活动连接有上支体,所述上支体顶部通过螺丝固定有顶盖,且顶盖中心处开有通孔,所述顶盖顶部外沿通孔处设有按压弹簧,且按压弹簧顶端固定有按钮,所述按钮底部设有针管,所述针管内壁卡接有针灸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针灸针在扎入皮肤时能实现定位,扎针稳定,对医师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避免扎针时医师手部与针头的接触,进而降低针头被污染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中医针灸进针辅助器
本技术涉及中医
,具体为一种新型中医针灸进针辅助器。
技术介绍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方法、临床治疗、针灸医经医籍、实验针灸等部分。针灸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数千年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针灸时,医师手持针灸针堆着患者的穴位刺入,在这个过程中缺少定位装置,医师可能会因为技艺生疏造成刺入位置偏离,给患者造成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中医针灸进针辅助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中医针灸进针辅助器,包括下支体,所述下支体底部内壁开有固定槽,且固定槽内壁卡接有下盖,所述下盖中心处开有中心孔,且中心孔内壁固定有稳定管,所述下盖顶部外壁中心处沿稳定管处固定有复位弹簧,且下支体顶部内壁活动连接有上支体,所述上支体顶部通过螺丝固定有顶盖,且顶盖中心处开有通孔,所述顶盖顶部外沿通孔处设有按压弹簧,且按压弹簧顶端固定有按钮,所述按钮底部设有针管,所述针管内壁卡接有针灸针,所述顶盖底部外壁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导套,且导套底部与复位弹簧相连接。优选的,所述针管底部外壁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夹爪,且夹爪的外壁规格与按压弹簧的内圆规格相适配。优选的,所述下支体侧壁底部处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安装槽,且安装槽内均卡接有软体支架,所述软体支架顶部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安装槽相卡接。优选的,所述上支体外壁底部处设有限位块,所述下支体内壁顶部处开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活动连接于限位槽内。优选的,所述导套外壁顶部处设有固定座,且固定座通过螺丝固定于顶盖底部外壁。优选的,所述上支体外壁顶部设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外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管穿孔,所述连接盘通过管穿孔和螺栓固定于顶盖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一种新型中医针灸进针辅助器,通过软体支架、下支体、上支体。针管、夹爪的设置,使得针灸针在扎入皮肤时能实现定位,扎针稳定,对医师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本辅助器整体设置也可以避免扎针时医师手部与针头的接触,进而降低针头被污染的几率。(2)、一种新型中医针灸进针辅助器,软体支架能很好的贴合皮肤,适合身体各个部位,且舒适,导套能使针准确进入针管和夹爪内,配合按钮能快速装针,按钮能保证取针时不会使针跟随整个装置移动,操作方便,简单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下支体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支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提出的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顶盖、2按压弹簧、3按钮、4针管、5固定座、6上支体、7导套、8稳定管、9下支体、10软体支架、11固定槽、12中心孔、13卡块、14下盖、15针灸针、16连接盘、17限位块、18复位弹簧、19夹爪。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中医针灸进针辅助器,包括下支体9,下支体9底部内壁开有固定槽11,且固定槽11内壁卡接有下盖14,下盖14中心处开有中心孔12,且中心孔12内壁固定有稳定管8,下盖14顶部外壁中心处沿稳定管8处固定有复位弹簧18,且下支体9顶部内壁活动连接有上支体6,上支体6顶部通过螺丝固定有顶盖1,且顶盖1中心处开有通孔,顶盖1顶部外沿通孔处设有按压弹簧2,且按压弹簧2顶端固定有按钮3,按钮3底部设有针管4,针管4内壁卡接有针灸针15,顶盖1底部外壁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导套7,且导套7底部与复位弹簧18相连接,针管4底部外壁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夹爪19,且夹爪19的外壁规格与按压弹簧2的内圆规格相适配,下支体9侧壁底部处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安装槽,且安装槽内均卡接有软体支架10,软体支架10顶部设有卡块13,卡块13与安装槽相卡接,上支体6外壁底部处设有限位块17,下支体9内壁顶部处开有限位槽,限位块17活动连接于限位槽内,导套7外壁顶部处设有固定座5,且固定座5通过螺丝固定于顶盖1底部外壁,上支体6外壁顶部设有连接盘16,连接盘16外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管穿孔,连接盘16通过管穿孔和螺栓固定于顶盖1底部。工作原理:装针:按住按钮3,夹爪19张开,将整个装置倒置,利用镊子等工具将针灸针15从稳定管8的孔中倒放进装置中,针头卡接在夹爪19内,最后松开按钮3,夹爪19夹住针灸针,完成装针,扎针:一手握住下支体9,使软体支架10上三条腿贴在身体上以稳定装置,移动对准穴位,按压上盖1,使针15刺入皮肤,按住按钮3,带动针夹4向下运动,此时夹爪19张开,抬起整个装置,扎针操作完成。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中医针灸进针辅助器,包括下支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体(9)底部内壁开有固定槽(11),且固定槽(11)内壁卡接有下盖(14),所述下盖(14)中心处开有中心孔(12),且中心孔(12)内壁固定有稳定管(8),所述下盖(14)顶部外壁中心处沿稳定管(8)处固定有复位弹簧(18),且下支体(9)顶部内壁活动连接有上支体(6),所述上支体(6)顶部通过螺丝固定有顶盖(1),且顶盖(1)中心处开有通孔,所述顶盖(1)顶部外沿通孔处设有按压弹簧(2),且按压弹簧(2)顶端固定有按钮(3),所述按钮(3)底部设有针管(4),所述针管(4)内壁卡接有针灸针(15),所述顶盖(1)底部外壁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导套(7),且导套(7)底部与复位弹簧(18)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中医针灸进针辅助器,包括下支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体(9)底部内壁开有固定槽(11),且固定槽(11)内壁卡接有下盖(14),所述下盖(14)中心处开有中心孔(12),且中心孔(12)内壁固定有稳定管(8),所述下盖(14)顶部外壁中心处沿稳定管(8)处固定有复位弹簧(18),且下支体(9)顶部内壁活动连接有上支体(6),所述上支体(6)顶部通过螺丝固定有顶盖(1),且顶盖(1)中心处开有通孔,所述顶盖(1)顶部外沿通孔处设有按压弹簧(2),且按压弹簧(2)顶端固定有按钮(3),所述按钮(3)底部设有针管(4),所述针管(4)内壁卡接有针灸针(15),所述顶盖(1)底部外壁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导套(7),且导套(7)底部与复位弹簧(18)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医针灸进针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4)底部外壁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夹爪(19),且夹爪(19)的外壁规格与按压弹簧(2)的内圆规格相适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锂岑欧阳紫婷姚婷婷胥梦霞叶振忠
申请(专利权)人:谢锂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