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医疗送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753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18
一种针灸医疗送针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一号转轴的中部套设有轮盘,轮盘的上部活动插设在管体的底部;轮盘上等圆角固定设置有数个搁置槽,数个搁置槽的内部均插设有针灸针;管体内部上侧的二号轴座的中部通过轴承旋转穿设有二号转轴,管体内部下侧的二号轴座的中部通过轴承旋转穿设有三号转轴,且二号转轴和三号转轴上均固定套设有导向轮,且上下两个导向轮之间相抵触设置;二号转轴的后端穿过二号轴座后,与二号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管体的右侧壁上活动插设有推杆,推杆的左端伸设在管体的内部,且伸设端上固定设置有推动块,能够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减少人工操作步骤,大大提高了针灸送针的效率,节约了时间,实用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灸医疗送针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针灸医疗送针器。
技术介绍
中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刺入患者身体某一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与地域特征,但是现有技术中针灸送针一般采用的是医护人员人工送针,针灸时送针的根数一般较多,操作比较麻烦,因此亟需一种针灸医疗送针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针灸医疗送针器,能够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减少人工操作步骤,大大提高了针灸送针的效率,节约了时间,实用性更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管体、导向头;管体的左端固定设置有导向头,导向头的中部固定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的管体为左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它还包含一号轴座、一号转轴、一号电机、二号轴座、二号转轴、三号转轴、导向轮、二号电机、轮盘;管体底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一号轴座,两个一号轴座之间通过轴承旋转设置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灸医疗送针器,它包含管体(1)、导向头(2);管体(1)的左端固定设置有导向头(2),导向头(2)的中部固定开设有导向槽(3);所述的管体(1)为左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一号轴座(4)、一号转轴(5)、一号电机(6)、二号轴座(10)、二号转轴(11)、三号转轴(12)、导向轮(13)、二号电机(24)、轮盘(7);管体(1)底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一号轴座(4),两个一号轴座(4)之间通过轴承旋转设置有一号转轴(5),一号转轴(5)的右端穿过右侧的一号轴座(4)后,与一号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一号电机(6)通过电机支架固定设置在一号轴座(4)的右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医疗送针器,它包含管体(1)、导向头(2);管体(1)的左端固定设置有导向头(2),导向头(2)的中部固定开设有导向槽(3);所述的管体(1)为左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一号轴座(4)、一号转轴(5)、一号电机(6)、二号轴座(10)、二号转轴(11)、三号转轴(12)、导向轮(13)、二号电机(24)、轮盘(7);管体(1)底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一号轴座(4),两个一号轴座(4)之间通过轴承旋转设置有一号转轴(5),一号转轴(5)的右端穿过右侧的一号轴座(4)后,与一号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一号电机(6)通过电机支架固定设置在一号轴座(4)的右侧壁上;一号转轴(5)的中部套设有轮盘(7),轮盘(7)的上部活动插设在管体(1)的底部;轮盘(7)上等圆角固定设置有数个搁置槽(8),数个搁置槽(8)的内部均插设有针灸针(9);轮盘(7)上侧的搁置槽(8)的圆心与管体(1)的中心轴线位置相重合设置;轮盘(7)左侧的管体(1)内部的上侧壁和下侧壁上均等间距固定设置有数个二号轴座(10),且上下两个二号轴座(10)的位置相配合设置;管体(1)内部上侧的二号轴座(10)的中部通过轴承旋转穿设有二号转轴(11),管体(1)内部下侧的二号轴座(10)的中部通过轴承旋转穿设有三号转轴(12),且二号转轴(11)和三号转轴(12)上均固定套设有导向轮(13),且上下两个导向轮(13)之间相抵触设置;导向轮(13)前侧的二号转轴(11)上固定套设有一号齿轮(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祥彬唐忠宇朱成勇
申请(专利权)人:正安县中医院遵义市中医院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