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晓明专利>正文

一种翻身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718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翻身护理床,包括有床体,所述床体的床面包括可做翘翘板式运动的两根以上横条,所述横条在做翘翘板式运动时一端倾斜向上并位于床面上方,另一端倾斜向下并位于床面下方;所述床体上还包括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横条驱动连接。这样,即可通过横条做翘翘板式运动将人体一侧身体托起、实现翻身,无需人工搬动,有效防止长期卧床产生的褥疮和大大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让护理作业变得轻松、方便,同时可减少所需护理人员数量,节省护理费用,还可有效避免病人二次伤害,护理操作安全性高,护理效果好,而且护理床结构十分简单,生产加工容易,使用操作简单方便,因此该护理床具有很高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普及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身护理床
本技术属于医疗和护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翻身护理床。
技术介绍
无论在医院还是家中对卧床患者进行护理中,翻身是经常发生的一个操作环节,以便康复治疗和防止产生褥疮。但是,申请人发现:目前对卧床患者进行翻身基本还是采用人工手动操作完成,劳动强度和操作难度较大,容易出现翻身不成功的情况,从而需要反复操作和移动病人的位置,操作十分麻烦、耗时,而且容易对病人造成身体受力损伤,若有腰椎或其它方面的病症,会造成二次伤害,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横条做翘翘板式运动将人体一侧身体托起、实现翻身,有效防止长期卧床产生的褥疮和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让护理作业变得轻松、方便,安全性高,且结构简单,生产加工容易的护理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翻身护理床,包括有床体,所述床体的床面包括可做翘翘板式运动的两根以上横条,所述横条在做翘翘板式运动时一端倾斜向上并位于床面上方,另一端倾斜向下并位于床面下方;所述床体上还包括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横条驱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器包括同步反向运动的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分别与横条的左右两端驱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的数量与横条数量相同,所述横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一一对应地驱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器包括两组以上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床面包括两组以上横条,每组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分别一组横条的左右两端驱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是直线电缸、气缸、液压缸、电动曲轴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床面上设有若干条横向间隔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一条以上与床面持平的横条,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的驱动部分别垂直向上并与横条的左右两端驱动连接。进一步地,若干条所述凹槽相互平行设置,且其左右两端分别贯穿至床体的左右两端端面,所述横条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至床体的左右两端端面。进一步地,至少部分所述床面由若干条阵列并排设置的横条构成。进一步地,所述床面上设有若干条横向间隔设置的凹槽,所述横条通过转动轴可做翘翘板式运动安装在凹槽内并与床面持平,所述驱动器与所述转动轴驱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器是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转动轴驱动连接,或者所述电机的驱动轴通过齿轮组与所述转动轴驱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可通过横条做翘翘板式运动将人体一侧身体托起、实现翻身,无需人工搬动,有效防止长期卧床产生的褥疮和大大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让护理作业变得轻松、方便,同时可减少所需护理人员数量,节省护理费用,还可有效避免病人二次伤害,护理操作安全性高,护理效果好,而且护理床结构十分简单,生产加工容易,使用操作简单方便,因此该护理床具有很高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普及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翻身护理床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翻身护理床实施例一在翻身状态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翻身护理床实施例一在翻身状态时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翻身护理床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翻身护理床实施例一在翻身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所述翻身护理床,包括有床体,所述床体的床面包括可做翘翘板式运动的两根以上横条,所述横条在做翘翘板式运动时一端倾斜向上并位于床面上方,另一端倾斜向下并位于床面下方;所述床体上还包括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横条驱动连接。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中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所述翻身护理床,包括有床体1,所述床体1的床面2包括可做翘翘板式运动的两根以上横条3,所述床体1上还包括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横条3驱动连接。其中,所述驱动器包括同步反向运动的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分别与横条3的左右两端驱动连接,具体结构可以是:所述床面2上设有若干条横向间隔设置的凹槽4,所述凹槽4内设有一条与床面2持平的横条3(当然凹槽4内也可以设有一条以上与床面2持平的横条3),所述第一驱动器的驱动部5和第二驱动器的驱动部6分别垂直向上并与横条3的左右两端驱动连接,而且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的数量与横条3数量相同,所述横条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一一对应地驱动连接;其中若干条所述凹槽4相互平行设置,且其左右两端分别贯穿至床体1的左右两端端面,所述横条3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至床体1的左右两端端面,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可以是直线电缸、气缸、液压缸、电动曲轴中的一种。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翻身护理床使用时,所述驱动器启动驱使横条3做翘翘板式运动,具体为: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同时反向运动,驱使横条3的一端升起至倾斜向上并位于床面2的上方(即:倾斜向上并伸出凹槽4外),另一端下降至倾斜向下并位于床面2下方(即:倾斜向上并指向凹槽4底部),此时,横条3倾斜向上的部分将人体的一侧身体托起、实现翻身(如图2和3)。这样,本技术所述护理床即具有翻身功能,自动化完成病人翻身,无需人工搬动,即便是病人也可自己完成翻身,有效防止长期卧床产生的褥疮和大大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护理作业更轻松、更方便,同时可减少所需护理人员数量,节省护理费用,还可有效避免病人二次伤害,护理操作安全性更高,护理效果更好。实施例二:如图4和图5中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所述翻身护理床,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包括有床体1,所述床体1的床面2包括可做翘翘板式运动的两根以上横条3,所述床体1上还包括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横条3驱动连接。其区别仅在于,所述床面2由若干条阵列并排设置的横条3构成(当然也可以至少部分所述床面2由若干条阵列并排设置的横条3构成)。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翻身护理床使用时,所述驱动器启动驱使横条3做翘翘板式运动,具体为:驱动器驱使构成床面2的部分横条3做翘翘板式运动(即:一部分横条3的一端升起至倾斜向上并位于床面2的上方,另一端下降至倾斜向下并位于床面2下方,其余横条3保持不动,如图5),做翘翘板式运动的横条3通过倾斜向上的部分将人体的一侧身体托起、实现翻身,护理床即具有翻身功能,而且还可根据人体在床面2上的实际位置和不同人体的体格控制对应的横条3做翘翘板式运动,保证翻身操作的顺利完成和安全性,也为智能化翻身控制奠定了基础。当然,本技术实施例一和二的所述翻身护理床所述的驱动器也可以包括两组以上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床面2包括两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身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床体(1),所述床体(1)的床面(2)包括可做翘翘板式运动的两根以上横条(3),所述横条(3)在做翘翘板式运动时一端倾斜向上并位于床面(2)上方,另一端倾斜向下并位于床面(2)下方;所述床体(1)上还包括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横条(3)驱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身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床体(1),所述床体(1)的床面(2)包括可做翘翘板式运动的两根以上横条(3),所述横条(3)在做翘翘板式运动时一端倾斜向上并位于床面(2)上方,另一端倾斜向下并位于床面(2)下方;所述床体(1)上还包括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横条(3)驱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翻身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包括同步反向运动的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分别与横条(3)的左右两端驱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翻身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的数量与横条(3)数量相同,所述横条(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一一对应地驱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翻身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包括两组以上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床面(2)包括两组以上横条(3),每组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分别一组横条的左右两端驱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翻身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是直线电缸、气缸、液压缸、电动曲轴中的一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晓明孙元凯
申请(专利权)人:姜晓明孙元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