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685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N个逐次的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分别对应N个逐次的矫治步,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每一个用于把牙齿从对应矫治步的初始布局重新定位到该对应矫治步的目标布局,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每一个在对应第一牙齿的部分的舌侧设有第一平导板,用于打开前牙咬合,其中,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第一平导板与所述第一牙齿的相对位置使得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打开前牙咬合的程度与目标基本一致,其中,N为大于3的自然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
本技术总体上涉及一种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尤其是具有平导板的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
技术介绍
由于美观、便捷以及利于清洁等优点,基于高分子材料的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如隐形矫治器)越来越受欢迎。利用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进行牙齿正畸治疗,一般需要多个逐次的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例如,20个以上,甚至40个以上。在一些情况下,在正畸治疗的某个阶段需要打开前牙咬合,那么,需要在该阶段所对应的多个逐次的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上设置平导板。在现有的方案中,平导板在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上的方位是人工操作确定的,并且这些逐次的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上的平导板与对应牙齿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研究发现这可能导致以下问题:首先,随着设有平导板的牙齿和/或对颌对应牙齿的移动,前牙咬合的打开程度可能发生变化,而非一直保持在目标打开程度,这可能对正畸矫治产生不良影响;其次,希望平导板的作用面与对颌牙齿的长轴保持垂直,以避免因平导板的作用使得对颌牙齿发生唇舌向的移动,然而,现有的方案由于以上原因,无法保证这些逐次的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上的平导板均与对颌牙齿的长轴垂直。另外,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还发现现有的平导板的结构导致其强度偏弱,容易发生断裂。鉴于以上,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N个逐次的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分别对应N个逐次的矫治步,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每一个用于把牙齿从对应矫治步的初始布局重新定位到该对应矫治步的目标布局,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每一个在对应第一牙齿的部分的舌侧设有第一平导板,用于打开前牙咬合,其中,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第一平导板与所述第一牙齿的相对位置使得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打开前牙咬合的程度与目标基本一致,其中,N为大于3的自然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第一平导板与所述第一牙齿的相对位置可以使得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第一平导板的作用面与所述第一牙齿的对颌牙齿的长轴基本垂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第一平导板与所述第一牙齿的相对位置随所述第一牙齿和其对颌牙齿的位置而变化,以使得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打开前牙咬合的程度与目标基本一致,并且使得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第一平导板的作用面与所述第一牙齿的对颌牙齿的长轴基本垂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第一平导板的尺寸可以是在满足预设要求前提下的最小尺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平导板自作用面至另一端,宽度可以逐渐收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每一个可以为一体的壳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逐次的矫治步中,第M矫治步的初始布局与第M-1矫治步的目标布局相同,第M矫治步的目标布局与第M+1矫治步的初始布局相同,其中,M小于N。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可以是上颌矫治器。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其详细描述对本申请的上述及其他特征作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若干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视为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不必是成比例的,并且其中类似的标号表示类似的部件。图1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图2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平导板;以及图3为图2所示平导板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引用了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说明书和附图所提及的示意性实施方式仅仅出于是说明性之目的,并非意图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本申请的启示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可以采用许多其他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对所描述实施方式做出各种改变,而不背离本申请的主旨和保护范围。应当理解的是,在此说明并图示的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按照很多不同的配置来布置、替换、组合、分离和设计,这些不同配置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利用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牙齿正畸治疗是把治疗分成逐次的N个矫治步,每一个矫治步对应一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用于把牙齿从该矫治步的初始布局重新定位到该矫治步的目标布局。基本上,第M矫治步的初始布局即第M-1矫治步的目标布局,第M矫治步的目标布局即第M+1矫治步的初始布局。在一些情况下,在牙齿正畸治疗的整个过程或者至少某个阶段需要打开前牙咬合,那么就在对应的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上设置平导板。通常,平导板是设于上颌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前牙部分的舌侧,使得在咬合状态下,下颌前牙抵靠在平导板的作用面上,从而打开前牙咬合。当前,最常用的制作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方法是热压膜成型工艺。在现有的方案中,制作具有平导板的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时,一般是以人工操作在牙齿的三维数字模型上添加平导板,再基于添加了平导板的牙齿的三维数字模型,通过排牙获得与一系列逐次的牙齿布局一一对应的一系列逐次的牙齿的三维数字模型。然后,利用这一系列逐次的牙齿的三维数字模型,制作一系列逐次的牙齿的阳模。接着,在这一系列逐次的牙齿的阳模上以热压膜成型工艺压膜得到一系列逐次的具有平导板的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也就是说,在现有的方案中,一系列逐次的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上的平导板与设置平导板的牙齿之间的相对位置一致。然而,在矫治过程中,设有平导板的牙齿与对颌牙齿的位置可能随着矫治发生变化,这就可能造成如前所述的问题:(一)随着设置平导板的牙齿和/或对颌牙齿的移动,佩戴不同的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时,打开前牙咬合的程度可能不同,即不一定符合打开前牙咬合的目标程度;(二)随着设置平导板的牙齿和/或对颌牙齿的移动,无法保证在佩戴每一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时,平导板的作用面与对颌牙齿的长轴基本垂直。经过大量的研发工作,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包括多个逐次的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其每一对应第一牙齿的部分的舌侧设有第一平导板,其中,第一平导板在这些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上的位置如此,使得佩戴这些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任何一个时,前牙打开程度与目标基本相符,并且第一平导板的作用面与对颌牙齿的长轴基本垂直。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可以理解,随着牙齿正畸治疗的进行,第一牙齿与对颌牙齿的位置可能发生变化,为了使得第一平导板能够达到以上的效果,不同的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第一平导板与第一牙齿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能不同。在又一方面,进一步的,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还发现,平导板的尺寸越小,患者的佩戴舒适度越高,并且以热压膜工艺制得的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厚度分布越均匀(尤其是平导板处)。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如此定义平导板的尺寸:平导板作用面沿唇舌向的尺寸为长度;平导板作用面沿近远中方向的尺寸为宽度;平导板作用面与相对的另一端之间的尺寸为高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平导板的尺寸,包括长、宽、高的至少之一,被尽量缩小。在一个实施例中,要求如下:长度足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N个逐次的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分别对应N个逐次的矫治步,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每一个用于把牙齿从对应矫治步的初始布局重新定位到该对应矫治步的目标布局,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每一个在对应第一牙齿的部分的舌侧设有第一平导板,用于打开前牙咬合,其中,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第一平导板与所述第一牙齿的相对位置使得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打开前牙咬合的程度与目标基本一致,其中,N为大于3的自然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N个逐次的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分别对应N个逐次的矫治步,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每一个用于把牙齿从对应矫治步的初始布局重新定位到该对应矫治步的目标布局,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每一个在对应第一牙齿的部分的舌侧设有第一平导板,用于打开前牙咬合,其中,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第一平导板与所述第一牙齿的相对位置使得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打开前牙咬合的程度与目标基本一致,其中,N为大于3的自然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第一平导板与所述第一牙齿的相对位置使得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第一平导板的作用面与所述第一牙齿的对颌牙齿的长轴基本垂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的第一平导板与所述第一牙齿的相对位置随所述第一牙齿和其对颌牙齿的位置而变化,以使得所述N个壳状牙齿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生周可拓黄雷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时代天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