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器及其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3893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器及其外壳,该外壳包括金属基座,所述金属基座包括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容纳槽部,所述金属基座设置有用于安装冷媒管路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部分槽壁靠近所述容纳槽部的周壁设置;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安装电路板的安装腔;所述安装槽的开口与所述容纳槽部的开口均朝向所述金属基座的外侧,与所述安装腔开口方向相反。该结构能够将发热元件的热量及时快速地传导至金属基座,再被流动冷媒带走,避免热量在发热元件积聚,能够有效地降低发热元件的温度,确保发热元件正常工作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器及其外壳
本技术涉及空调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器及其外壳。
技术介绍
空调系统中设有控制器,用以驱动压缩机和风机工作。控制器包括电路板和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电子元器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控制器的发热量较大的元器件,比如PFC电感需要及时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散热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控制器的外壳,包括金属基座,所述金属基座包括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容纳槽部,所述金属基座设置有用于安装冷媒管路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部分槽壁靠近所述容纳槽部的周壁设置;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安装电路板的安装腔,所述安装槽的开口与所述容纳槽部的开口均朝向所述金属基座的外侧,与所述安装腔开口方向相反。该技术提供的控制器的外壳,设有金属基座,在金属基座上设有用以安装控制器的发热元件的容纳槽部,金属基座上还设有用于安装冷媒管路的安装槽,安装槽的部分槽壁靠近容纳槽部的周壁设置,如此,控制器工作时,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可传导至金属基座,再通过设于金属基座的冷媒管路内的冷媒流动带走热量,该结构能够将发热元件的热量及时快速地传导至金属基座,再被流动冷媒带走,避免热量在发热元件积聚,能够有效地降低发热元件的温度,确保发热元件正常工作的可靠性。如上所述的外壳,所述安装槽靠近所述容纳槽部的区域与所述容纳槽部之间设有多个翅片;多个翅片位于所述金属基座的外侧和/或内侧。如上所述的外壳,所述安装槽呈U形,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直线槽段和连接两个所述直线槽段的曲线槽段;所述曲线槽段靠近所述容纳槽部,所述曲线槽段的槽壁沿其开口方向延伸形成凸出部,至少部分所述翅片设于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容纳槽部之间。如上所述的外壳,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容纳槽部开口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若干通孔。如上所述的外壳,所述金属外壳的周边设有若干用于与外部设备卡挂的卡槽。如上所述的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多个开口,以便所述电路板的接口能够通过所述开口与外部设备通信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控制器,包括电路板和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发热元件,还包括上述所述的外壳,所述电路板固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发热元件固设于所述容纳槽部内。由于上述外壳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包括该外壳的控制器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重复论述。如上所述的控制器,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容纳槽部之间还设有传热介质,以将所述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金属基座。如上所述的控制器,所述传热介质为导热硅橡胶,所述导热硅橡胶填充于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容纳槽部的内槽壁之间。如上所述的控制器,所述发热元件为PFC电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控制器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控制器去除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控制器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外壳对安装槽与容纳槽部配合部位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外壳100,金属基座110,容纳槽部111,安装槽112,凸出部1121,翅片114,卡槽120,安装腔130,盖板140;电路板210,PFC电感22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为便于理解和描述简洁,下文结合控制器及其外壳一并说明,有益效果部分不再重复论述。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控制器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控制器去除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控制器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外壳对安装槽与容纳槽部配合部位的局部放大图。该技术提供的控制器主要用于空调系统,用以驱动空调系统的压缩机或风机等部件工作。当然,根据需求,该控制器也可以用于其他系统中。控制器主要包括电路板210和与电路板210电连接的发热元件。该实施例中,控制器还设有外壳100,以用来安装电路板210,避免受外部环境影响,起到保护电路板210的作用,同时也方便通过该外壳100将控制器与外部设备连接。外壳100具有安装电路板210的安装腔,电路板210具体可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外壳100固接。显然,安装腔的具体结构形式与电路板210及其上的电子元件的布局和结构相关。该实施例中,外壳100上设有用于对前述发热元件进行散热的散热结构,散热结构的主体与外壳100的主体一体成型设置。不失一般性,本文以控制器的发热元件具体为PFC电感220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应用中,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控制器的发热元件也可以为其他电子元器件。该实施例中,外壳100包括金属基座110,其中,金属基座110与控制器的外壳100的主体一体成型设置,为方便设置,外壳100为金属外壳。该金属基座110包括用于安装PFC电感220的容纳槽部111,具体设置时,容纳槽部111的容纳腔内可以设有传热介质(图中未示出),工作时,PFC电感220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传热介质快速传导至金属基座。具体地,传热介质可填充在PFC电感220与容纳槽部111的槽内壁之间,以便及时有效地将PFC电感220产生的热量传递出去。该实施例中,传热介质具体选用导热硅橡胶,在实际组装时,可先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将PFC电感220固定在容纳槽部111内,再在容纳槽部111内灌装液态的导热硅橡胶,待液态的导热硅橡胶固定后,填充在PFC电感220和容纳槽部111的内槽壁之间,该种方式也起到固定PFC电感220的作用。也可理解为,导热硅橡胶以灌封的方式将PFC电感220封装在容纳槽部111内,也能够对PFC电感220起到保护作用。如上设置导热硅橡胶的方式,能够使导热硅橡胶与容纳槽部111的槽壁紧密贴合,提高热传导的效率,使得PFC电感220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发出去。金属基座110上还安装有冷媒管路,待导热硅橡胶将PFC电感22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的金属基座110后,冷媒管路内的流动冷媒与金属基座110进行热交换。该实施例提供的外壳100,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控制器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降低发热元件的温度,确保发热元件的正常工作。具体的方案中,金属基座110具有与冷媒管路相适配的安装槽112,冷媒管路嵌装在安装槽112内,实际设置时,安装槽112的槽壁与冷媒管路的至少部分管壁接触,如此设置,能够增大冷媒管路与金属基座110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媒管路对PFC电感220传导至金属基座110的热量的散热效率。更具体地,冷媒管路与金属基座110接触的面积可以占冷媒管路表面积的至少一半,这个比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设定,本文不做限制。具体的方案中,安装槽112的部分槽壁靠近容纳槽部111的周壁设置,这样,PFC电感220通过传热介质传导至金属基座110的热量能够更快速地与冷媒管路进行热交换,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图示示例中,安装槽112具体呈U形结构,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控制器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基座,所述金属基座包括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容纳槽部,所述金属基座设置有用于安装冷媒管路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部分槽壁靠近所述容纳槽部的周壁设置;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安装电路板的安装腔;所述安装槽的开口与所述容纳槽部的开口均朝向所述金属基座的外侧,与所述安装腔开口方向相反。/n

【技术特征摘要】
1.控制器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基座,所述金属基座包括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容纳槽部,所述金属基座设置有用于安装冷媒管路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部分槽壁靠近所述容纳槽部的周壁设置;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安装电路板的安装腔;所述安装槽的开口与所述容纳槽部的开口均朝向所述金属基座的外侧,与所述安装腔开口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靠近所述容纳槽部的区域与所述容纳槽部之间设有多个翅片;多个翅片位于所述金属基座的外侧和/或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呈U形,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直线槽段和连接两个所述直线槽段的曲线槽段;所述曲线槽段靠近所述容纳槽部,所述曲线槽段的槽壁沿其开口方向延伸形成凸出部,至少部分所述翅片设于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容纳槽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容纳槽部开口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若干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洪章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恒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