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继电器模块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继电器模块。
技术介绍
在控制领域,许多中心运算控制系统中,使用的是直流低电压,而受控执行系统往往需要的是交流或者直流高电压,大电流。导致无法直接用中心运算系统控制执行系统,因此,我们就需要继电器模块,来完成控制操作。在实际应用中,低压线路和高压线路如果靠的太近,低压线路容易受高压线路的干扰,造成工作的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继电器模块,它改善电路的工作环境,提高电路工作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让不具备高电压,大电流驱动能力的控制系统也可以控高电压,大电流的设备,并且能让控制系统与受控执行系统电气隔离,防止电气干扰,将多路信号做到一个模块上,以很小的空间,就能实现对多路信号进行控制,同时它带浪涌吸收回路,防止产生高压电弧,将电磁干扰降低到最小,具有状态指示灯,让控制状态一目了然。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继电器模块,包括继电器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模块(1)的前端固定有输入接线端子-A(2),所述继电器模块(1)的上端前部自左向右依次固定有输入接线端子-B(3)、输入接线端子-C(4)、输入接线端子-D(5)、输入接线端子-E(6)和输入接线端子-F(7),所述继电器模块(1)的上端后部自左向右依次固定有输出接线端子-A(33)、输出接线端子-B(46)、输出接线端子-C(56)、输出接线端子-D(66)和输出接线端子-E(76),所述继电器模块(1)的上端固定有第一电子元件-A(31)和第一电子元件-B(32),且第一电子元件-A(31)和第一电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继电器模块,包括继电器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模块(1)的前端固定有输入接线端子-A(2),所述继电器模块(1)的上端前部自左向右依次固定有输入接线端子-B(3)、输入接线端子-C(4)、输入接线端子-D(5)、输入接线端子-E(6)和输入接线端子-F(7),所述继电器模块(1)的上端后部自左向右依次固定有输出接线端子-A(33)、输出接线端子-B(46)、输出接线端子-C(56)、输出接线端子-D(66)和输出接线端子-E(76),所述继电器模块(1)的上端固定有第一电子元件-A(31)和第一电子元件-B(32),且第一电子元件-A(31)和第一电子元件-B(32)位于输入接线端子-B(3)与输出接线端子-A(33)之间,所述继电器模块(1)的上端固定有第二电子元件-A(41)、第二电子元件-B(42)、第二电子元件-C(43)、第二电子元件-D(44)和第二电子元件-E(45),且第二电子元件-A(41)、第二电子元件-B(42)、第二电子元件-C(43)、第二电子元件-D(44)和第二电子元件-E(45)位于输入接线端子-C(4)与输出接线端子-B(46)之间,所述继电器模块(1)的上端固定有第三电子元件-A(51)、第三电子元件-B(52)、第三电子元件-C(53)、第三电子元件-D(54)和第三电子元件-E(55),且第三电子元件-A(51)、第三电子元件-B(52)、第三电子元件-C(53)、第三电子元件-D(54)和第三电子元件-E(55)位于输入接线端子-D(5)与输出接线端子-C(56)之间,所述继电器模块(1)的上端固定有第四电子元件-A(61)、第四电子元件-B(62)、第四电子元件-C(63)、第四电子元件-D(64)和第四电子元件-E(65),且第四电子元件-A(61)、第四电子元件-B(62)、第四电子元件-C(63)、第四电子元件-D(64)和第四电子元件-E(65)位于输入接线端子-E(6)与输出接线端子-D(66)之间,所述继电器模块(1)的上端固定有第五电子元件-A(71)、第五电子元件-B(72)、第五电子元件-C(73)、第五电子元件-D(74)和第五电子元件-E(75),且第五电子元件-A(71)、第五电子元件-B(72)、第五电子元件-C(73)、第五电子元件-D(74)和第五电子元件-E(75)位于输入接线端子-F(7)与输出接线端子-E(76)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继电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接线端子-A(2)为VCC输入接线端子,所述输入接线端子-B(3)为GND输入接线端子,所述输入接线端子-C(4)为INT1输入接线端子,所述输入接线端子-D(5)为INT2输入接线端子,所述输入接线端子-E(6)为INT3输入接线端子,所述输入接线端子-F(7)为INT4输入接线端子,所述输出接线端子-A(33)为COM输出接线端子,所述输出接线端子-B(46)为OUT1输出接线端子,所述输出接线端子-C(56)为OUT2输出接线端子,所述输出接线端子-D(66)为OUT3输出接线端子,所述输出接线端子-E(76)为OUT4输出接线端子,所述第一电子元件-A(31)为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一电子元件-B(32)为第一限流电阻R1,所述第二电子元件-A(41)为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二电子元件-B(42)为第二限流电阻R2,所述第二电子元件-C(43)为第一绕组线圈,所述第二电子元件-D(44)为第一开关k1,所述第二电子元件-E(45)为第六二极管D6,所述第三电子元件-A(51)为第三二极管D3,所述第三电子元件-B(52)为第三限流电阻R3,所述第三电子元件-C(53)为第二绕组线圈,所述第三电子元件-D(54)为第二开关k2,所述第三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仕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多贺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