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车蓄电池充电机控制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327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列车蓄电池充电机控制模块,包括主控板,在主控板上设置了模块前门,模块前门设置了门把手,在主控板内部设置了模块框架,模块框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在模块框架底端设置了电容支柱,在电容支柱上设置了输出电容,在模块框架和模块前门之间连接了前门铰链,通过前门铰链便于模块前门与模块框架的固定,在模块框架内部分别固定设置了输入电容,磁环,吸收电阻,输出吸收电容,绝缘子,输入整流桥,在模块框架的一侧设置了电源板和TV1采样板,在模块框架的另一侧面设置了电流传感器,电容安装板,隔直电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列车蓄电池充电机控制模块,结构紧凑,性能稳定,提高了充电机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列车蓄电池充电机控制模块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列车蓄电池充电机控制模块。
技术介绍
充电机作用是将车上三相AC380V交流电压转变为DC110V电压,为列车蓄电池充电,并为车上其它直流负载提供电源,充电机通常包括输入电路、全桥逆变电路、输出电路及控制电路等充电电路,涉及到整流桥模块、输入接触器、滤波器、限流电阻、放电电阻、输入滤波电容、IGBT模块、IGBT吸收电容,电压电流传感器、驱动板、主控板、接线端子、高频变压器、输出滤波电感、滤波电容、EMI滤波器等多个器件,随着科技的发展,充电机功能日趋完善,在充电机的各个组成部分中,控制电路模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实现对蓄电池的充电管理,实现逆变整流,是对专利申请号201910031667.0,专利名称一种列车充电机的改进,控制模块和BC模块为同一个概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列车蓄电池充电机控制模块,实现整体控制功能和逆变整流。所述的一种列车蓄电池充电机控制模块,包括主控板,在主控板上设置了模块前门,模块前门设置了门把手,通过门把手把门打开,便于BC模块的维护检修,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主控板上设置了圆形的散热孔,提高控制模块的散热能力和使用寿命。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门把手采用半“工”字结构,采用绝缘材料。在主控板内部设置了模块框架,模块框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在模块框架底端设置了电容支柱,电容支柱对电容起到支撑作用,在电容支柱上设置了输出电容,输出电容用于输出滤波电容,输出电容个数为2到4个之间,电容支柱采用圆柱体结构。在模块框架和模块前门之间连接了前门铰链,通过前门铰链便于模块前门与模块框架的固定,在模块框架内部分别固定设置了输入电容,磁环,吸收电阻,输出吸收电容,绝缘子,输入整流桥,其中,输入电容为输入直流母线支撑电容,磁环为高频二极管滤波磁环,吸收电阻为高频二极管吸收电阻,输出吸收电容为DC110V母线输出对地吸收电容,绝缘子采用BC模块输出铜排端子固定,输入整流桥为三相输入整流桥。在模块框架的一侧设置了电源板和TV1采样板,电源板为电源转换板,将DC110V转换为主控板上所需的±15V,TV1采样板为中间母线电压采样。在模块框架的另一侧面设置了电流传感器,电容安装板,隔直电容,其中电容安装板为主回路隔直电容安装板,电流传感器用于输出总电流检测,隔直电容用于主回路高频变压器隔直电容。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电流传感器个数为2个,一个为工作电流传感器,另一个为备用电流传感器。在模块框架后端设置了散热器挡板,散热器挡板内设置了BC模块散热器,BC模块散热器连接了散热器翅片风道板,在BC模块散热器设置了圆孔和方孔,在圆孔内设置了高频变压器,在方孔内设置了高频电感,在BC模块散热器和模块框架之间设置了IGBT模块,IGBT模块连接了阻容吸收,高频二极管和IGBT吸收电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列车蓄电池充电机控制模块,结构紧凑,性能稳定,提高了充电机的整体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列车蓄电池充电机控制模块所在位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列车蓄电池充电机控制模块的爆炸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为充电机控制模块,1_1为主控板,1_2模块前门,1_3门把手,1_4输出电容,1_5输入电容,1_6磁环,1_7吸收电阻,1_8输出吸收电容,1_9绝缘子,1_10前门铰链,1_11电容支柱,1_12输入整流桥,1_13电源板,1_14TV1采样板,1_15模块框架,1_16电流传感器,1_17电容安装板,1_18隔直电容,1_19高频变压器,1_20高频电感,1_21阻容吸收,1_22高频二极管,1_23IGBT吸收电容,1_24IGBT模块,1_25为BC模块散热器,1_26散热器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包括:所述的一种列车蓄电池充电机控制模块,包括主控板,在主控板上设置了模块前门,模块前门设置了门把手,通过门把手把门打开,便于BC模块的维护检修,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主控板上设置了圆形的散热孔,提高控制模块的散热能力和使用寿命。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门把手采用半“工”字结构,采用绝缘材料。在主控板内部设置了模块框架,模块框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在模块框架底端设置了电容支柱,电容支柱对电容起到支撑作用,在电容支柱上设置了输出电容,输出电容用于输出滤波电容,输出电容个数为2到4个之间,电容支柱采用圆柱体结构。在模块框架和模块前门之间连接了前门铰链,通过前门铰链便于模块前门与模块框架的固定,在模块框架内部分别固定设置了输入电容,磁环,吸收电阻,输出吸收电容,绝缘子,输入整流桥,其中,输入电容为输入直流母线支撑电容,磁环为高频二极管滤波磁环,吸收电阻为高频二极管吸收电阻,输出吸收电容为DC110V母线输出对地吸收电容,绝缘子采用BC模块输出铜排端子固定,输入整流桥为三相输入整流桥。在模块框架的一侧设置了电源板和TV1采样板,电源板为电源转换板,将DC110V转换为主控板上所需的±15V,TV1采样板为中间母线电压采样。在模块框架的另一侧面设置了电流传感器,电容安装板,隔直电容,其中电容安装板为主回路隔直电容安装板,电流传感器用于输出总电流检测,隔直电容用于主回路高频变压器隔直电容。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电流传感器个数为2个,一个为工作电流传感器,另一个为备用电流传感器。在模块框架后端设置了散热器挡板,散热器挡板内设置了BC模块散热器,BC模块散热器连接了散热器翅片风道板,在BC模块散热器设置了圆孔和方孔,在圆孔内设置了高频变压器,在方孔内设置了高频电感,在BC模块散热器和模块框架之间设置了IGBT模块,IGBT模块连接了阻容吸收,高频二极管和IGBT吸收电容。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列车蓄电池充电机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板,在主控板上设置了模块前门,模块前门设置了门把手,在主控板内部设置了模块框架,模块框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在模块框架底端设置了电容支柱,在电容支柱上设置了输出电容,电容支柱采用圆柱体结构,在模块框架和模块前门之间连接了前门铰链,在模块框架内部分别固定设置了输入电容,磁环,吸收电阻,输出吸收电容,绝缘子,输入整流桥,其中,输入电容为输入直流母线支撑电容,磁环为高频二极管滤波磁环,吸收电阻为高频二极管吸收电阻,输出吸收电容为DC110V母线输出对地吸收电容,绝缘子采用BC模块输出铜排端子固定,输入整流桥为三相输入整流桥,在模块框架的一侧设置了电源板和TV1采样板,电源板为电源转换板,TV1采样板为中间母线电压采样,在模块框架的另一侧面设置了电流传感器,电容安装板,隔直电容,其中电容安装板为主回路隔直电容安装板,电流传感器用于输出总电流检测,隔直电容用于主回路高频变压器隔直电容,在模块框架后端设置了散热器挡板,散热器挡板内设置了BC模块散热器,BC模块散热器连接了散热器翅片风道板,在BC模块散热器设置了圆孔和方孔,在圆孔内设置了高频变压器,在方孔内设置了高频电感,在BC模块散热器和模块框架之间设置了IGBT模块,IGBT模块连接了阻容吸收,高频二极管和IGBT吸收电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车蓄电池充电机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板,在主控板上设置了模块前门,模块前门设置了门把手,在主控板内部设置了模块框架,模块框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在模块框架底端设置了电容支柱,在电容支柱上设置了输出电容,电容支柱采用圆柱体结构,在模块框架和模块前门之间连接了前门铰链,在模块框架内部分别固定设置了输入电容,磁环,吸收电阻,输出吸收电容,绝缘子,输入整流桥,其中,输入电容为输入直流母线支撑电容,磁环为高频二极管滤波磁环,吸收电阻为高频二极管吸收电阻,输出吸收电容为DC110V母线输出对地吸收电容,绝缘子采用BC模块输出铜排端子固定,输入整流桥为三相输入整流桥,在模块框架的一侧设置了电源板和TV1采样板,电源板为电源转换板,TV1采样板为中间母线电压采样,在模块框架的另一侧面设置了电流传感器,电容安装板,隔直电容,其中电容安装板为主回路隔直电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振海徐永帅宋茜郑洪源杨丽勋时霞斌刘静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万松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