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地用可移动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28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地用可移动配电箱,包括配电箱本体,所述配电箱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调节螺杆与固定板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调节螺杆与底座之间螺纹连接。该装置当需要对装置稳固放置时,向下转动底座两侧的L型支脚板,直至橡胶支柱上的弹性钢片抵接至地面上,然后再转动挡板使得调节螺杆带动滚轮向上移动,直至收缩至导向槽中,即撤销滚轮对配电箱本体的支撑作用力,继而方便实现L型支脚板的牢固支撑,同时通过橡胶支柱和弹性钢片,进一步增强了对装置抗震防护作用效果,再次进行移动时,反向操作即可,结构简单,操作快捷,省时省力,整体化结构设置,有效避免了装置占用过多的施工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地用可移动配电箱
本技术属于配电箱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地用可移动配电箱。
技术介绍
配电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装置,配电箱在工地上也经常使用,主要用于对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控制,但是现有的配电箱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缺陷,有些可移动的配电箱,虽然具有移动的功能,但是在工作时往往需要另外的固定装置,有些则不具有移动能力,使用的局限性较差。为此,公开号为CN209963575U公开了一种工地用可移动配电箱,包括固定架、导线保护管、推杆、万向轮和仪表保护罩,所述固定架顶部的一端通过底座固定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且箱体两侧的底部皆通过安装环固定安装有延伸至箱体内部的导线保护管,所述固定架顶部远离底座一端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推杆,且底座与推杆之间固定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板,所述仪表安装槽正面的内安装箱体上固定安装有仪表保护罩。但仍存在以下不足:通过推杆、保护架和放置板以及万向轮的配合作用,方便了配电箱移动,同时也使得装置极大的占用了过多的施工区域空间,容易施工造成影响,并且,固定柱和万向轮同时设置对装置进行支撑,并且由上述方案可知固定柱和万向轮不在同一水平线上,那当对装置进行移动时,应该要先抬起配电箱即使得万向轮着地才能进行移动,操作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地用可移动配电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地用可移动配电箱,包括配电箱本体,所述配电箱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配电箱本体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板,所述配电箱本体底部的支板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所述底座的两侧均通过铰接件铰接有L型支脚板,所述L型支脚板的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橡胶支柱,所述底座的中部两端均滑动连接有导柱,所述导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导柱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和底座之间贯穿设置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与固定板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调节螺杆与底座之间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板的内侧与配电箱本体之间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此项设置便于对配电箱本体进行有效的缓震、防撞防护,并能够对配电箱本体的底部进行有效的抗震支撑,使其在使用滚轮进行移动时,稳定性高、防护效果好。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端中部与配电箱本体之间设有凹槽,所述固定板位于凹槽上且与凹槽滑动连接,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导柱相匹配滑动连接。此项设置有效提高了底座与固定板以及导柱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使得导柱带动滚轮进行伸缩移动时稳固性高,便于滚轮在导向槽上的伸出或收缩移动,使用灵活,即滚轮伸出方便对装置进行移动,滚轮收缩便于装置的稳固放置,操作方便。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此项设置便于拧动调节螺杆,即方便调节螺杆带动固定板使得导柱及滚轮进行上下伸缩移动,操作方便,省时省力。优选的,所述L型支脚板另一端和底座侧壁之间相对应的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磁铁片,所述磁铁片之间相互吸附固定。此项设置当需要对配电箱本体进行稳固的放置时,先向下转动底座两侧的L型支脚板,即使得磁铁片之间分离,直至L型支脚板的内侧卡合至底座上,同时,橡胶支柱上的弹性钢片抵接至地面上即与滚轮的底部相平齐,即可实现L型支脚板对配典箱体的稳固支撑,然后,再穿入凹槽中拧动挡板,使得调节螺杆带动固定板、导柱以及滚轮向上移动,使得滚轮收缩至导向槽中,即撤销滚轮对配电箱本体的支撑作用力,继而方便实现L型支脚板的牢固支撑。优选的,所述橡胶支柱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弹性钢片。此项设置有利于增强橡胶支柱的结构强度,便于对配电箱本体进行有效的缓震支撑,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了其抗震防护作用效果,并且弹性钢片还使得拉动L型支脚板时,橡胶支柱移动方便。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扶手上套接固定有防滑套。此项设置便于推动配电箱本体进行移动,操作使用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建筑工地用可移动配电箱,手握扶手推动配电箱本体,即可使得滚轮带动配电箱本体移动,操作方便,同时,通过支板和橡胶垫便于对配电箱本体进行缓震、防撞保护,使得装置移动时稳定性高,抗震防护效果好,当需要对配电箱本体进行稳固的放置时,先向下转动底座两侧的L型支脚板,使得磁铁片之间分离,直至L型支脚板的内侧卡合至底座上,同时,橡胶支柱上的弹性钢片抵接至地面上,即可实现L型支脚板对配典箱体的稳固支撑,然后,再转动挡板,使得调节螺杆带动固定板、导柱以及滚轮向上移动,使得滚轮收缩至导向槽中,即撤销滚轮对配电箱本体的支撑作用力,继而方便实现L型支脚板的牢固支撑,同时通过橡胶支柱和弹性钢片,进一步增强了对配电箱本体的抗震防护作用效果,再次进行移动时,反向操作即可,结构简单,操作快捷,省时省力,支撑稳固性高,该装置整体化结构设置,有效避免了配电箱本体占用过多的施工区域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B处放大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配电箱本体;2、散热风扇;3、支板;301、橡胶垫;4、底座;401、凹槽;5、固定板;6、调节螺杆;601、挡板;7、导柱;701、滚轮;702、导向槽;8、L型支脚板;801、磁铁片;802、橡胶支柱;803、弹性钢片;9、扶手;901、防滑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一种建筑工地用可移动配电箱,包括配电箱本体1,所述配电箱本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2,所述配电箱本体1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板3,所述配电箱本体1底部的支板3固定连接在底座4上,所述底座4的两侧均通过铰接件铰接有L型支脚板8,所述L型支脚板8的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橡胶支柱802,所述底座4的中部两端均滑动连接有导柱7,所述导柱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滚轮701,所述导柱7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和底座4之间贯穿设置有调节螺杆6,所述调节螺杆6与固定板5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调节螺杆6与底座4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支板3的内侧与配电箱本体1之间固定连接有橡胶垫301;便于对配电箱本体1进行有效的缓震、防撞防护,并能够对配电箱本体1的底部进行有效的抗震支撑,使其在使用滚轮701进行移动时,稳定性高、防护效果好。所述底座4的上端中部与配电箱本体1之间设有凹槽401,所述固定板5位于凹槽401上且与凹槽401滑动连接,所述凹槽401的底部设有导向槽702,所述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地用可移动配电箱,包括配电箱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本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2),所述配电箱本体(1)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板(3),所述配电箱本体(1)底部的支板(3)固定连接在底座(4)上,所述底座(4)的两侧均通过铰接件铰接有L型支脚板(8),所述L型支脚板(8)的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橡胶支柱(802),所述底座(4)的中部两端均滑动连接有导柱(7),所述导柱(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滚轮(701),所述导柱(7)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和底座(4)之间贯穿设置有调节螺杆(6),所述调节螺杆(6)与固定板(5)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调节螺杆(6)与底座(4)之间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地用可移动配电箱,包括配电箱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本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2),所述配电箱本体(1)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板(3),所述配电箱本体(1)底部的支板(3)固定连接在底座(4)上,所述底座(4)的两侧均通过铰接件铰接有L型支脚板(8),所述L型支脚板(8)的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橡胶支柱(802),所述底座(4)的中部两端均滑动连接有导柱(7),所述导柱(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滚轮(701),所述导柱(7)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和底座(4)之间贯穿设置有调节螺杆(6),所述调节螺杆(6)与固定板(5)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调节螺杆(6)与底座(4)之间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可移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3)的内侧与配电箱本体(1)之间固定连接有橡胶垫(3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可移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华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