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窥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106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窥片,其包括透明基材,所述透明基材内设有同向延伸的遮挡层,相邻遮挡层之间通过透明基材填充,所述遮挡层的厚度小于10μm,所述遮挡层为金属遮挡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透明基材并结合遮挡层的方式取代了现有防窥膜的填墨区,明显改善了光线的穿透度,进而得到更明亮的画质,不会因为使用了防窥片而减损大量的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窥片
本技术属于防窥
,尤其涉及一种防窥片。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防窥膜的结构,我们可以看出,它是通过光线的角度控制,将屏幕的广视角度(如显示器178度可视角)变为了窄的可视角度(30度);通过并列排布的光栅结构实现,在一定的角度,透过的光线被光栅拦阻,通不过去,看不到。光栅一般是由树脂与色浆调配通过模具滚压固化而成,呈现灰黑色;光栅的间隔通常在0.04〜0.1mm,采用填墨的方式得到的光栅遮挡层的厚度有限,目前的制作工艺水平最小只能做到10μm。但是目前的防窥膜的整体透光率不高,目前的材料透光率为40%-60%之间;整体颜色较暗,偏灰黑色,体验感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窥片,改善了光线的穿透度,得到更明亮的画质,且提高了亮度。对此,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窥片,其包括透明基材,所述透明基材内设有同向延伸的遮挡层,相邻遮挡层之间通过透明基材填充,所述遮挡层的厚度小于10μm,所述遮挡层为金属遮挡层。其中此处的同向延伸可以为平行方向,也可以稍微倾斜,倾斜角度不大于3度,朝着同一个方向即可。其中的遮挡层可以为光栅结构,或每个遮挡层的截面可以为直线或曲线;也可以每个遮挡层为单独的封闭结构,即遮挡层的截面为多边形或圆形等。这样,沿着遮挡层延伸的方向看过去,就可以实现对侧方的防窥效果,而且透明基材的透光率高,光线的穿透度高,提高了整个画面的亮度,得到更明亮的画质。其中,透明基材可以为片状,也可以为一定厚度的膜。此技术方案采用金属遮挡层的方式取代了现有防窥膜的填墨区,且遮挡层的厚度小于10μm,提高了光线的穿透率,得到的防窥片的透光度高,画面亮度好,可大大减低亮度的损失。进一步的,所述遮挡层为金属膜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挡层的厚度为小于5μm,进一步的,所述遮挡层的厚度为小于2μm。进一步的,所述遮挡层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防窥角度进行调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挡层在透明基材内呈百叶结构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遮挡层的表面相互平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遮挡层在透明基材内与透明基材厚度垂直方向的截面为封闭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遮挡层在透明基材内呈多边形排布或遮挡层在透明基材内为圆柱形。其中,相邻遮挡层之间的侧边相互连接形成多边形,相邻遮挡层的表面之间为透明基材填充,遮挡层的延伸方向相同。遮挡层在透明基材内为圆柱形,每个遮挡层的延伸方向相同,只是单个遮挡层侧边首尾连接成圆柱形。这样,在沿着遮挡层的延伸方向看过去为多边形排布,但是侧方能起到防窥效果,而且还能提高光线的穿透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挡层在透明基材内连接形成蜂窝状。即防窥片在平行于显示屏的截面为蜂窝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挡层为金属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明基材的表面设有保护层。采用此技术方案,可以更好的保护遮挡层的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层的材质为PET或刚化玻璃。进一步优选的,上述防窥片可以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步骤S1,对透明基材的表面进行处理,使其表面形成凸起的微结构;其中微结构也为透明材质。进一步的,所述微结构的材质与透明基材的材质相同。可以采用镭射雕刻、UV成型或热压压花的方式在透明基材的表面形成凸起的微结构。步骤S2,在含有微结构的透明基材的表面镀上金属层;其中,可以采用电镀的方式也可以采用PVD镀膜的方式。步骤S3,保护微结构侧壁的金属层,去除微结构顶部及底部的金属层;具体而言包括:步骤S301,使用正型光阻保护微结构的表面的金属层;步骤S302,进行曝光和显影;步骤S303,使用蚀刻金属的方式去除微结构顶部及底部的金属层,保留微结构侧壁的金属层。步骤S4,采用透明材料覆盖在透明基材的表面,使微结构被填平。采用此技术方案,通过在透明基材形成微结构,并使微结构侧壁附上金属层,使用光阻保护不想被蚀刻的金属结构,保留可以遮光的防窥结构,金属层的厚度方便控制,并最后采用透明材料填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透明基材并结合更薄的金属遮挡层的方式取代了现有防窥膜的填墨区,明显改善了光线的穿透度,进而得到更明亮的画质,不会因为使用了防窥片而减损大量的亮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现有技术的防窥膜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防窥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防窥片的制作工艺流程图。图4是本技术对比例的防窥片仿真光线穿透的显微镜下的图片。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另一种防窥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透明基材,2-金属遮挡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2所示,一种防窥片,其包括透明基材1,所述透明基材1内设有沿透明基材1厚度方向同向延伸的金属遮挡膜2,相邻金属遮挡膜2之间通过透明基材填充。所述金属遮挡膜2在透明基材内呈百叶结构设置。所述金属遮挡膜2的厚度为小于10μm。所述金属遮挡膜2相互平行。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基材1的表面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材质为PET或刚化玻璃。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防窥片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步骤S1,对透明基材的表面进行处理,使其表面形成凸起的微结构;其中微结构也为透明材质。进一步的,所述微结构的材质与透明基材的材质相同。步骤S2,在含有微结构的透明基材的表面镀上金属层;其中,可以采用电镀的方式也可以采用PVD镀膜的方式。步骤S3,保护微结构侧壁的金属层,去除微结构顶部及底部的金属层;具体包括:先使用正型光阻保护微结构的表面的金属层;然后进行曝光和显影;再使用蚀刻金属的方式去除微结构顶部及底部的金属层,保留微结构侧壁的金属层。步骤S4,采用透明材料覆盖在透明基材的表面,使微结构被填平。步骤S1中,采用镭射雕刻、UV成型或热压压花的方式在透明基材的表面形成凸起的微结构。采用本实施例的防窥片时,荧幕的光线射向防窥片,在基础树脂中为光衰很小,当碰到金属遮挡膜时,光线发生发射或被吸收,因为金属遮挡膜很薄,所以对光线强度的影响较小,防窥片的透光率取决于基础树脂的透光率。采用本实施例得到的防窥片与传统的防窥膜进行透光实验对比,传统的防窥膜进行透光实验的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传统的防窥膜的光栅的间距为pitch=30μm,填墨区的宽度约10~20μm,理论穿透率只有60%~70%。本实施例采用金属遮挡膜取代填墨区,金属遮挡膜的厚度是1μm,深度为10~100μm,金属遮挡膜之间的间距pitch=30μm,理论穿透率为1-(1/30),穿透率可以95%以上。实施例2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窥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透明基材,所述透明基材内设有多个同向延伸的遮挡层,相邻遮挡层之间通过透明基材填充,所述遮挡层的厚度小于10μm,所述遮挡层为金属遮挡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窥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透明基材,所述透明基材内设有多个同向延伸的遮挡层,相邻遮挡层之间通过透明基材填充,所述遮挡层的厚度小于10μm,所述遮挡层为金属遮挡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层的厚度小于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层在透明基材内呈百叶结构设置。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正中林修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维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