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自海专利>正文

一种环氧乙烷高温解析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90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氧乙烷高温解析房,包括房屋本体和热风循环系统,房屋本体的房顶设置有总送风口和回风口,热风循环系统包括热风循环装置和第一送风通道,第一送风通道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房屋本体内,第一送风通道与总送风口连通,第一送风通道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子送风口,热风循环装置通过第二送风通道与总送风口相连通,热风循环装置的进风口通过第一进风通道与回风口相连通,热风循环装置包括加热器和循环风机。该环氧乙烷高温解析房能够提升环氧乙烷的解析效率,而且,该环氧乙烷高温解析房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不影响解析效果,一年四季均可以进行环氧乙烷的解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氧乙烷高温解析房
本技术涉及一种环氧乙烷高温解析房。
技术介绍
现有的环氧乙烷解析都是采用自然通风解析方式。并且,在常温下15天降解后还会检测到环氧乙烷残留量不合格,在医疗器械接触人体伤口时会造成伤口感染,环氧乙烷残留量不合格是重点核查项目,而现有的采用自然通风降解方式解析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氧乙烷高温解析房,用以解决采用自然通风降解方式的解析效率较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环氧乙烷高温解析房,包括房屋本体和热风循环系统,所述房屋本体的房顶设置有总送风口和回风口,所述热风循环系统包括热风循环装置和第一送风通道,所述第一送风通道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房屋本体内,所述第一送风通道与所述总送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送风通道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子送风口,所述热风循环装置的出风口通过第二送风通道与所述总送风口相连通,所述热风循环装置的进风口通过第一进风通道与所述回风口相连通,所述热风循环装置包括加热器和循环风机。可选地,所述热风循环装置还包括加热箱体,所述加热器和循环风机设置在所述加热箱体内,所述热风循环装置的出风口为所述加热箱体的出风口,所述热风循环装置的进风口为所述加热箱体的进风口。可选地,所述加热器靠近所述加热箱体的出风口设置,所述循环风机靠近所述加热箱体的进风口设置。可选地,所述热风循环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房屋本体的房顶的上方。可选地,所述热风循环系统还包括控制器、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二送风通道中的第一风流量传感器和用于设置在第一进风通道中的第二风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一风流量传感器和第二风流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加热器和循环风机。可选地,所述热风循环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房屋本体内的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可选地,所述热风循环系统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报警器。可选地,所述热风循环系统还包括人机交互界面,所述人机交互界面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送风通道设置在所述房屋本体内的左侧位置,且各子送风口朝向所述房屋本体内的右侧开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环氧乙烷高温解析房中,热风循环装置实现热风的循环和加热,通过总送风口输入到房屋本体内,并且,回风口对循环风进行加热,实现热风循环,通过热风循环实现环氧乙烷的高温解析,进而提升环氧乙烷的解析效率;第一送风通道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子送风口,能够满足房屋本体内不同高度的热风输出,提升房屋本体内的热风循环的效率,并实现房屋本体内的热风覆盖的全面性,进而实现不同高度以及不同形状的待解析对象的需求,提升环氧乙烷的解析效率。而且,该环氧乙烷高温解析房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不影响解析效果,一年四季均可以进行环氧乙烷的解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是本技术的环氧乙烷高温解析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环氧乙烷高温解析房的控制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1-2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环氧乙烷高温解析房包括房屋本体1和热风循环系统。房屋本体1为常规的设置有房门的房屋,比如砖瓦房或者活动板房,形状由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如图1所示,房屋本体1的房顶设置有总送风口2和回风口3,总送风口2和回风口3在房顶的位置不做限定,图1给出一种具体设置方式,总送风口2设置在房顶靠左位置处,回风口3设置在房顶靠右位置处。总送风口2和回风口3可以是房顶上开的通孔,也可以是管路的端口。热风循环系统包括热风循环装置和第一送风通道4。第一送风通道4可以是管道,也可以是由建筑材料垒成的通道。第一送风通道4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房屋本体1内,第一送风通道4的具体固定位置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第一送风通道4设置在房屋本体1内的左侧位置,那么,房屋本体1内、且第一送风通道4的右侧区域为解析区域,用于放置待解析对象11。第一送风通道4的长度不做限定,可以与房屋本体1的高度相适配。第一送风通道4与总送风口2连通,具体地:第一送风通道4的上端与总送风口2连通,第一送风通道4的下端堵上。第一送风通道4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子送风口5,相邻的子送风口之间的距离以及子送风口的总数由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子送风口5朝向房屋本体1内的右侧开设,即朝向待解析对象11开设。为了提升循环风的加热效率,热风循环装置包括加热箱体6、加热器7和循环风机8。加热箱体6的材质以及形状由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比如长方体形状的铁质箱体;加热器7可以为常规的加热设备,比如加热丝;循环风机8为常规的风机。加热器7和循环风机8设置在加热箱体6内,加热箱体6的出风口为热风循环装置的出风口,加热箱体6的进风口为热风循环装置的进风口。加热箱体6的出风口通过第二送风通道9与总送风口2相连通,加热箱体6的进风口通过第一进风通道10与回风口3相连通。本实施例中,加热器7靠近加热箱体6的出风口设置,循环风机8靠近加热箱体6的进风口设置。由于图1中,加热箱体6的出风口处于右侧,加热箱体6的进风口处于左侧,那么,加热器7设置在加热箱体6内的右侧,循环风机8设置在加热箱体6内的左侧。在循环风机8的作用下,循环风由加热器7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热风由加热箱体6的出风口以及第二送风通道9输送到第一送风通道4中,热风由各子送风口5输送到房屋本体1内,待解析对象11在高温下进行环氧乙烷的解析。房屋本体1内的热风温度逐渐降低,从回风口3回收入加热箱体6内,通过加热器7进行加热,实现热风循环。为了便于固定热风循环装置,本实施例中,热风循环装置固定设置在房屋本体1的房顶的上方,如图1所示,可以直接固定在房屋本体1的房顶上,也可以通过固定支架进行固定。为了实现自动控制,热风循环系统还包括控制器12、第一风流量传感器13、第二风流量传感器14、温湿度传感器15、报警器16和人机交互界面17。控制器12可以为常规的控制芯片,比如单片机或者PLC,控制器12可以专门设置在一个控制盒内,该控制盒的具体设置位置由实际需要进行设定。第一风流量传感器13用于设置在第二送风通道9中,用于检测第二送风通道9中的热风流量;第二风流量传感器14用于设置在第一进风通道10中,用于检测从回风口3回收的风的流量,第一风流量传感器13和第二风流量传感器14均可以为常规的气体流量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15设置在房屋本体1内,用于检测房屋本体1内的温湿度,温湿度传感器15可以为常规的温湿度传感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数据检测的准确性,房屋本体1内设置有两个温湿度传感器15。报警器16可以为常规的报警器,比如声光报警器。人机交互界面17可以为常规的触摸屏。需要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氧乙烷高温解析房,其特征在于,包括房屋本体和热风循环系统,所述房屋本体的房顶设置有总送风口和回风口,所述热风循环系统包括热风循环装置和第一送风通道,所述第一送风通道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房屋本体内,所述第一送风通道与所述总送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送风通道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子送风口,所述热风循环装置的出风口通过第二送风通道与所述总送风口相连通,所述热风循环装置的进风口通过第一进风通道与所述回风口相连通,所述热风循环装置包括加热器和循环风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氧乙烷高温解析房,其特征在于,包括房屋本体和热风循环系统,所述房屋本体的房顶设置有总送风口和回风口,所述热风循环系统包括热风循环装置和第一送风通道,所述第一送风通道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房屋本体内,所述第一送风通道与所述总送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送风通道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子送风口,所述热风循环装置的出风口通过第二送风通道与所述总送风口相连通,所述热风循环装置的进风口通过第一进风通道与所述回风口相连通,所述热风循环装置包括加热器和循环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乙烷高温解析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循环装置还包括加热箱体,所述加热器和循环风机设置在所述加热箱体内,所述热风循环装置的出风口为所述加热箱体的出风口,所述热风循环装置的进风口为所述加热箱体的进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氧乙烷高温解析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靠近所述加热箱体的出风口设置,所述循环风机靠近所述加热箱体的进风口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氧乙烷高温解析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循环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房屋本体的房顶的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自海蔡文蔚赵静
申请(专利权)人:蔡自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