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芯柱结构及灯丝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809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芯柱结构及灯丝灯,其中,该发光芯柱结构包括芯柱,所述芯柱的第一侧设有连接导线;灯丝,所述灯丝包括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以倾斜交叉方式固定在所述芯柱上,并与连接导线连接,且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的高度高于所述芯柱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端部;由此,通过调整芯柱与灯丝的相对高度,从而避免暗影形成,且改善光强分布,进而降低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芯柱结构及灯丝灯
本技术涉及照明
,特别涉及一种发光芯柱结构和一种灯丝灯。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灯丝固定设置在芯柱侧面上,由于灯丝与芯柱固定连接之后的端部高度与芯柱一致,或者低于芯柱的高度,从而导致灯丝发出的光源投射后被芯柱挡住,造成暗影形成,现有灯丝灯通常需要在芯柱上设置较多的灯丝才能解决灯丝灯顶部产生的暗影问题,但是通过增加灯丝数量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会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光芯柱结构,通过调整芯柱与灯丝的相对高度,从而避免暗影形成,且改善光强分布,进而降低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灯丝灯,通过调整芯柱与灯丝的相对高度,从而避免暗影形成,且改善光强分布,进而降低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发光芯柱结构,包括:芯柱,所述芯柱的第一侧设有连接导线;灯丝,所述灯丝包括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以倾斜交叉方式固定在所述芯柱上,并与连接导线连接,且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的高度高于所述芯柱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端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光芯柱结构,在芯柱的第一侧设有连接导线,将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以倾斜交叉方式固定在芯柱上,并与连接导线连接,且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的高度高于芯柱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端部,从而避免了暗影形成,且改善光强分布,进而降低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发光芯柱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可选地,所述第一灯丝高于所述芯柱第二侧端部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灯丝高于所述芯柱第二侧端部的高度一致。可选地,所述发光芯柱结构还包括倾斜设置在所述芯柱第二侧的第一导丝和设置在所述芯柱中部的第二导丝,所述第一导丝倾斜后的高度高于所述芯柱第二侧端部,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导丝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导丝上,以使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的高度高于所述芯柱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端部。可选地,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丝点焊连接,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导丝点焊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导丝水平设置在所述芯柱中部。可选地,所述芯柱第二侧设有墩头,所述芯柱第一侧设有喇叭状管,所述第一导丝倾斜设置在所述墩头的侧面,所述第二导丝水平设置在所述喇叭状管的顶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灯丝灯,包括如上述的发光芯柱结构,从而避免了暗影形成,且改善光强分布,进而降低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灯丝灯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可选地,所述灯丝灯还包括塑壳;驱动板,所述驱动板设置在所述塑壳内部,且所述驱动板与所述发光芯柱结构电连接;灯头,所述灯头中容纳所述塑壳。可选地,所述驱动板与所述发光芯柱结构的连接导线电连接。可选地,所述灯丝灯还包括泡壳,所述泡壳与所述灯头连接以限定出容纳腔,以便将所述发光芯柱结构限定在所述容纳腔内。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光芯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灯丝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灯丝灯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目前,大部分的灯丝灯通常是在芯柱四周分布较多的灯丝以避免顶部暗影的形成,但是,通过增加灯丝的方法容易导致成本提高,以及资源浪费,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发光芯柱结构,通过在芯柱的第一侧设有连接导线,并将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以倾斜交叉方式固定在芯柱上,并与连接导线连接,且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的高度高于芯柱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端部,从而无需增加灯丝数量即可避免暗影形成,而且还改善了光强分布,进而降低成本,避免资源浪费。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光芯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光芯柱结构包括:芯柱1和灯丝2。其中,芯柱1的第一侧设有连接导线11,灯丝2包括第一灯丝21和第二灯丝22,第一灯丝21和第二灯丝22以倾斜交叉方式固定在芯柱1上,并与连接导线连接11,且第一灯丝21和第二灯丝22的高度高于芯柱1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端部。也就是说,发光芯柱结构包括两根灯丝,一根为第一灯丝21,一根为第二灯丝22,且第一灯丝21和第二灯丝22以倾斜交叉方式固定在芯柱1上,且第一灯丝21和第二灯丝22的高度高于芯柱1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端部,并与连接导线11连接,使得灯丝发光时不受芯柱影响。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灯丝21高于芯柱1第二侧端部的高度与第二灯丝22高于芯柱第二侧端部的高度一致。也就是说,第一灯丝21高于芯柱1的第二侧端部,第二灯丝22也高于芯柱1的第二侧端部,且第一灯丝21与第二灯丝22的高度一致。作为一个实施例,发光芯柱结构还包括:第一导丝12和第二导丝13;第一导丝12倾斜设置在芯柱1的第二侧,第二导丝13设置在芯柱1中部,第一导丝12倾斜后的高度高于芯柱第二侧端部,第一灯丝21和第二灯丝22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导丝12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二导丝13上,以使第一灯丝21和第二灯丝22的高度高于芯柱1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端部。作为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导丝12设有两根,包括右侧第一导丝121和左侧第一导丝122,且右侧第一导丝121和左侧第一导丝122均倾斜对称的设置在芯柱1的第二侧,第二导丝13也设有两根,包括前方第二导丝131和后方第二导丝132;第一灯丝21的一端与右侧第一导丝121相连接,第一灯丝21的另一端与前方第二导丝131相连接,以使第一灯丝21倾斜设置在芯柱1上;第二灯丝22的一端与左侧第一导丝122相连接,第二灯丝22的另一端与后方第二导丝132相连接,以使第二灯丝22倾斜设置在芯柱1上,且与第一灯丝21交叉平行。作为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灯丝21和第二灯丝22一端分别与第一导丝12点焊连接,第一灯丝21和第二灯丝22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导丝13点焊连接。也就是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芯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芯柱,所述芯柱的第一侧设有连接导线;/n灯丝,所述灯丝包括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以倾斜交叉方式固定在所述芯柱上,并与连接导线连接,且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的高度高于所述芯柱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芯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芯柱,所述芯柱的第一侧设有连接导线;
灯丝,所述灯丝包括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以倾斜交叉方式固定在所述芯柱上,并与连接导线连接,且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的高度高于所述芯柱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芯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丝高于所述芯柱第二侧端部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灯丝高于所述芯柱第二侧端部的高度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芯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倾斜设置在所述芯柱第二侧的第一导丝和设置在所述芯柱中部的第二导丝,所述第一导丝倾斜后的高度高于所述芯柱第二侧端部,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导丝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导丝上,以使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的高度高于所述芯柱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端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芯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丝点焊连接,所述第一灯丝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文达林金云邓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