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预制架空复合保温管及其管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7801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保温管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节能型预制架空复合保温管及其管托;所述保温管是由多层结构包覆组成,包括设置在最内层的内管和设置在最外层的金属外护管,自所述内管往金属外护管方向,依次包覆有反射隔热膜,硬质隔热瓦块,TR‑A纳米隔热保温涂料和聚氨酯泡沫层;所述管托敷设在所述内管表面且与金属外护管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备的节能型预制架空复合保温管,保温隔热效果明显,在直埋保温管和预制架空保温管上应用成本低,生产周期短,施工方便,管道热损少,金属外护管表面含环境温度测试≤50℃,达到了保温隔热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备的管托进行固定作业时,只需转动旋转卡扣即可对整个装置进行锁定,简化了固定作业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预制架空复合保温管及其管托
本技术涉及保温管
,具体是涉及一种节能型预制架空复合保温管及其管托。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镇集中供热工程的发展,特别是热电联产的迅速发展,保温高温管道工程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高潮期。目前,国内新型预制架空保温管都是在内工作钢管表面通过包扎一层软质保温层或涂抹润滑层,来防止内工作钢管与硬质保温层间的相对位移而造成对硬质保温层刮蹭的损伤,然后裹敷捛箔玻纤布来减少辐射导热。软质保温层一般采用气凝胶毡和硅酸镁保温毡,硬质保温层通常采用双层微孔硅酸钙瓦块进行叠加捆扎,最后用聚氨酯来浇注发泡并与金属外护管结合成一个整体。但是这种保温敷设方法容易使软质保温层,捛箔玻纤布,硬质保温层因都要用铅丝捆扎接缝而造成接缝多,劳动强度大,制作周期长,成本上涨;而且接缝多容易造成缝隙间的漏热。另外,为了达到金属外护管外表含环境温度时且不超过55度的保温要求,现有的新型预制架空保温管都存在保温层过厚,体积庞大臃肿的现象。除此之外,现有的保温管管托均采用螺丝进行固定连接,当保温管进行高处固定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型预制架空复合保温管及其管托,其特征在于,是由保温管(1)和管托(2)组成;/n所述保温管(1)是由多层结构包覆组成,包括设置在最内层的内管(11)和设置在最外层的金属外护管(16),自所述内管(11)往金属外护管(16)方向,依次包覆有反射隔热膜(12),硬质隔热瓦块(13),TR-350A纳米隔热保温涂层(14)和聚氨酯泡沫层(15);/n所述管托(2)敷设在所述内管(11)表面且与金属外护管(16)相连;所述管托(2)是由上管托(21)和下管托(22)组成,所述上管托(21)和下管托(22)一端通过转轴一(23)铰接,另一端通过旋转卡扣(24)可进行固定和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预制架空复合保温管及其管托,其特征在于,是由保温管(1)和管托(2)组成;
所述保温管(1)是由多层结构包覆组成,包括设置在最内层的内管(11)和设置在最外层的金属外护管(16),自所述内管(11)往金属外护管(16)方向,依次包覆有反射隔热膜(12),硬质隔热瓦块(13),TR-350A纳米隔热保温涂层(14)和聚氨酯泡沫层(15);
所述管托(2)敷设在所述内管(11)表面且与金属外护管(16)相连;所述管托(2)是由上管托(21)和下管托(22)组成,所述上管托(21)和下管托(22)一端通过转轴一(23)铰接,另一端通过旋转卡扣(24)可进行固定和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预制架空复合保温管及其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隔热膜(12)厚度为3mm,所述硬质隔热瓦块(13)厚度为100mm,所述TR-350A纳米隔热保温涂层(14)厚度为10mm,所述聚氨酯泡沫层(15)为23mm,所述金属外护管(16)的厚度为1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磊徐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润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