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排气歧管铸为一体的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涡轮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670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与排气歧管铸为一体的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涡轮壳,其安装在发动机的废气出口处;包括一体铸成的排气歧管与涡轮壳;所述的排气歧管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的主管的一端分为两条以上的支管,每条支管均通过法兰与发动机固连,主管的另一端与涡轮壳的进气口无缝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涡轮壳与排气歧管铸为一体,可快速高效地实现柴油机与涡轮增压器的优化匹配,可减少柴油机排气流动损失、提高涡轮增压器的总体效率,从而提高涡轮增压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降低排放和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与排气歧管铸为一体的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涡轮壳
本技术属于涡轮增压
,具体涉及一种与排气歧管铸为一体的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涡轮壳。
技术介绍
涡轮增压器是一种利用内燃机运作所产生的废气通过同轴的两个叶轮组成的结构驱动的空气压缩机。与机械增压器功能相似,两者都可增加进入内燃机或锅炉的空气流量,从而提升燃烧效率。常见用于汽车引擎中,通过利用排出废气的热量及流量,涡轮增压器能提升内燃机的输出功率或者在同等输出功率下提升燃油经济性。涡轮增压器的涡轮箱壳体与发动机排气管歧管是柴油发动机排气系统的重要部件,发动机排气管歧管与涡轮增压器中的涡轮箱壳体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工作,柴油机的排气温度最高温度可达800℃,从而对发动机各零部件材料和强度的要求较高,目前,发动机的排气管歧管与涡轮箱壳体是分离式安装的,通常是通过法兰与螺栓固连在一起的,这种结构会出现漏气、松动及噪音,造成废气动力流失,松动后造成废气利用率变低、动力减少、维修困难、废气漏排污染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避免漏气、松动及噪音,同时与排气歧管铸为一体的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涡轮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与排气歧管铸为一体的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涡轮壳,其安装在发动机的废气出口处;包括一体铸成的排气歧管与涡轮壳;所述的排气歧管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的主管的一端分为两条以上的支管,每条支管均通过法兰与发动机固连,主管的另一端与涡轮壳的进气口无缝连通;所述的法兰与排气歧管端口的外侧面之间设有台阶Ⅰ;所述的台阶Ⅰ安装有排气歧管垫片Ⅰ(即排气歧管垫片Ⅰ设置在法兰与发动机之间,用于消除法兰与发动机配合的精度误差);所述的排气歧管端口内侧面设有台阶Ⅱ;所述的台阶Ⅱ安装有排气歧管垫片Ⅱ(即排气歧管垫片Ⅱ设置在排气歧管内侧台阶面与发动机的废气出口之间,用于消除排气歧管端口与发动机的废气出口之间的配合误差,增加其连接的密封性);所述的排气歧管的端口处还设有圆弧头,且圆弧头中间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内安装有排气歧管垫圈(即排气歧管垫圈设置在排气歧管前端凹槽面与发动机的废气出口之间,增加圆弧头与发动机的废气出口的切合度,消除圆弧头加工的精度误差);所述的发动机的接口与排气歧管的接口对应匹配。所述的排气歧管垫片Ⅰ、排气歧管垫片Ⅱ和排气歧管垫圈皆采用不锈钢材质,排气歧管垫片Ⅰ、排气歧管垫片Ⅱ及排气歧管垫圈在挤压状态下会使其与排气歧管接口更切合,进而弥补接口处的加工精度误差而产生的不足。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的支管长度一致,且主管下端变细。所述的支管长度一致是为了减少每个气缸排出的气体相互干扰,主管下端变细是为了让汇集的废气能更好的集中,使涡轮产生更多的动力。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的排气歧管中部安装有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前端通过螺栓夹紧排气歧管中部,尾端通过螺栓与发动机固连。所述的涡轮壳与排气歧管铸为一体后整体的刚度会下降,要使排气歧管能长久工作,就需要增加支撑架,且固定在发动机上,保持整体的震动频率一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由发动机的缸体排出的废气经过排气歧管的接口处,排气歧管垫片Ⅰ、排气歧管垫片Ⅱ及排气歧管垫圈对废气进行多层密封,废气再通过各支管汇入主管,直接排入涡轮使其工作,涡轮与排气歧管之间采用一体铸成,没有缝隙,不会发生漏气和噪音。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所述的涡轮壳与排气歧管铸为一体,可快速高效地实现柴油机与涡轮增压器的优化匹配,可减少柴油机排气流动损失、提高涡轮增压器的总体效率,从而提高涡轮增压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降低排放和噪声。2.本技术通过排气歧管垫片Ⅰ、排气歧管垫片Ⅱ和排气歧管垫圈的多层密封,减少了柴油机排气流动损失,提高了接口的稳定性,使其工作效率变高。3.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排气歧管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中排气歧管与涡轮壳采用螺栓固连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1-发动机,2-排气歧管,3-涡轮,4-支撑架,21-法兰,22-台阶Ⅰ,23-排气歧管垫片Ⅱ,24-排气歧管垫片Ⅰ,25-圆弧头,26-排气歧管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与排气歧管铸为一体的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涡轮壳,其安装在发动机1的废气出口处;包括一体铸成的排气歧管2与涡轮壳3;所述的排气歧管2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的主管的一端分为两条以上的支管,每条支管均通过法兰21与发动机1固连,主管的另一端与涡轮壳3的进气口无缝连通;所述的法兰21与排气歧管2端口的外侧面之间设有台阶Ⅰ22;所述的台阶Ⅰ22安装有排气歧管垫片Ⅰ24(即排气歧管垫片Ⅰ24设置在法兰21与发动机1之间,用于消除法兰21与发动机1配合的精度误差);所述的排气歧管2端口内侧面设有台阶Ⅱ;所述的台阶Ⅱ安装有排气歧管垫片Ⅱ23(即排气歧管垫片Ⅱ23设置在排气歧管2内侧台阶面与发动机1的废气出口之间,用于消除排气歧管2端口与发动机1的废气出口之间的配合误差,增加其连接的密封性);所述的排气歧管2的端口处还设有圆弧头25,且圆弧头25中间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内安装有排气歧管垫圈26(即排气歧管垫圈26设置在排气歧管2前端凹槽面与发动机1的废气出口之间,增加圆弧头25与发动机1的废气出口的切合度,消除圆弧头25加工的精度误差);所述的发动机1的接口与排气歧管2的接口对应匹配。所述的排气歧管垫片Ⅰ24、排气歧管垫片Ⅱ23和排气歧管垫圈26皆采用不锈钢材质,排气歧管垫片Ⅰ24、排气歧管垫片Ⅱ23及排气歧管垫圈26在挤压状态下会使其与排气歧管2接口更切合,进而弥补接口处的加工精度误差而产生的不足。由发动机1的缸体排出的废气经过排气歧管2的接口处,排气歧管垫片Ⅰ24、排气歧管垫片Ⅱ23及排气歧管垫圈26对废气进行多层密封,再通过各支管汇入主管,直接排入涡轮使其工作,涡轮与排气歧管2之间没有缝隙,不会发生漏气和噪音。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支管长度一致,且主管下端变细。所述的支管长度一致是为了减少每个气缸排出的气体相互干扰,主管下端变细是为了让汇集的废气能更好的集中,使涡轮产生更多的动力。所述的排气歧管2中部安装有支撑架4;所述的支撑架前端通过螺栓夹紧排气歧管2中部,尾端通过螺栓与发动机1固连。所述的涡轮壳3与排气歧管2铸为一体后整体的刚度会下降,要使排气歧管2能长久工作,就需要增加支撑架4,且固定在发动机1上,保持整体的震动频率一致。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与排气歧管铸为一体的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涡轮壳,其安装在发动机(1)的废气出口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铸成的排气歧管(2)与涡轮壳(3);所述的排气歧管(2)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的主管的一端分为两条以上的支管,每条支管均通过法兰(21)与发动机(1)固连,主管的另一端与涡轮壳(3)的进气口无缝连通;/n所述的法兰(21)与排气歧管(2)端口的外侧面之间设有台阶Ⅰ(22);所述的台阶Ⅰ(22)安装有排气歧管垫片Ⅰ(24);所述的排气歧管(2)端口内侧面设有台阶Ⅱ;所述的台阶Ⅱ安装有排气歧管垫片Ⅱ(23);所述的排气歧管(2)的端口处还设有圆弧头(25),且圆弧头(25)中间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内安装有排气歧管垫圈(26);所述的发动机(1)的接口与排气歧管(2)的接口对应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排气歧管铸为一体的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涡轮壳,其安装在发动机(1)的废气出口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铸成的排气歧管(2)与涡轮壳(3);所述的排气歧管(2)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的主管的一端分为两条以上的支管,每条支管均通过法兰(21)与发动机(1)固连,主管的另一端与涡轮壳(3)的进气口无缝连通;
所述的法兰(21)与排气歧管(2)端口的外侧面之间设有台阶Ⅰ(22);所述的台阶Ⅰ(22)安装有排气歧管垫片Ⅰ(24);所述的排气歧管(2)端口内侧面设有台阶Ⅱ;所述的台阶Ⅱ安装有排气歧管垫片Ⅱ(23);所述的排气歧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玉秀李雪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