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济宁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煤矿围岩临时支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46650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围岩临时支护装置,包括立柱、底板、进气孔、气囊、斜梁、第一液压杆、横梁、滑槽和第二液压杆,通过在底板右端设置了辅助固定装置,通过向下按压压板,压板带动连接杆向下移动,复位弹簧受力进行收缩,连接杆通过活动杆带动固定刺向下移动,使固定刺穿透地面,通过在活动杆内部上设置了卡扣机构,当活动杆向下移动时,卡件随着活动杆同时向下移动,当活动杆移动到卡槽位置时,小弹簧失去受力进行伸展,小弹簧带动卡件从卡槽中弹出,使卡件与卡槽内侧面相卡接,本装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煤矿围岩临时支护装置对于底板的固定效果较差和对于活动杆的卡扣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围岩临时支护装置
本技术具体是一种煤矿围岩临时支护装置,涉及煤矿防护相关领域。
技术介绍
煤矿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当煤层距地表的距离很近时,一般选择直接剥离地表土层挖掘煤炭,煤矿是是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它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用到煤矿围岩临时支护装置。但是煤矿围岩临时支护装置一般都是通过控制开关启动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使斜梁和横梁向外扩张,接着通过进气孔对气囊进行充气,将空隙进行填充,但是传统煤矿围岩临时支护装置对于底板的固定效果较差,在使用过程中底板容易受外力影响发生晃动,导致无法达到支护效果,同时传统煤矿围岩临时支护装置对于活动杆的卡扣效果较差,导致即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影响使用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煤矿围岩临时支护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煤矿围岩临时支护装置,该装置包括立柱和底板,所述立柱底部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右端设置有辅助固定装置,所述辅助固定装置包括外筒、连接板、连接杆、复位弹簧、压板、活动杆、固定刺、卡扣机构和卡槽,所述外筒左下端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杆安装于外筒顶部,所述复位弹簧套接于连接杆外表面,所述压板与连接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与连接杆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刺与活动杆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内部上设置有卡扣机构,所述卡槽嵌入于外筒右下端,所述连接板与底板右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立柱左下端设置有进气孔,所述立柱右端设置有气囊,并且进气孔与气囊呈贯通结构,所述立柱顶部设置有斜梁,所述斜梁底端贯穿有固定销,并且斜梁通过固定销与立柱顶部活动连接,所述气囊顶部设置有连接管,所述立柱左上端设置有第一液压杆,并且第一液压杆与斜梁底部左下端活动连接,所述斜梁左端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左右水平相对设置有滑槽,并且斜梁通过滑槽与横梁右端活动连接,所述斜梁底部左上端设置有第二液压杆,所述立柱前端面上端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底板背面右端设置有电源线。优选的,所述卡扣机构包括容槽、小弹簧和卡件,所述容槽内部左端设置有小弹簧,所述卡件与小弹簧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容槽嵌入于活动杆内部上端,所述卡件与卡槽内侧面相卡接。优选的,所述压板呈长方体状,并且压板外表面设置有一层防滑纹路。优选的,所述卡槽长度设置为5厘米,并且卡槽内侧面呈光滑平面。优选的,所述固定刺呈圆锥体状,并且固定刺长度设置为8厘米。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长度设置为10厘米,并且复位弹簧伸缩范围为5-15厘米。优选的,所述外筒长度设置为20厘米,并且外筒外表面粘接有一层防水防氧化层。优选的,所述卡件外表面设置有一层防滑纹路,并且卡件长度设置为6厘米。优选的,所述压板为铝合金材质。优选的,所述立柱为不锈钢材质。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煤矿围岩临时支护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优点1:本技术所述一种煤矿围岩临时支护装置,通过在底板右端设置了辅助固定装置,通过向下按压压板,压板带动连接杆向下移动,复位弹簧受力进行收缩,连接杆带动活动杆向下移动,活动杆带动固定刺向下移动,使固定刺穿透地面,在活动杆向下移动时通过卡扣机构对活动杆进行固定,达到辅助固定底板的效果,本装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煤矿围岩临时支护装置对于底板的固定效果较差的问题。优点2:本技术所述一种煤矿围岩临时支护装置,通过在活动杆内部上设置了卡扣机构,当活动杆向下移动时,卡件随着活动杆同时向下移动,当活动杆移动到卡槽位置时,小弹簧失去受力进行伸展,小弹簧带动卡件从卡槽中弹出,使卡件与卡槽内侧面相卡接,达到固定活动杆的效果,本装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煤矿围岩临时支护装置对于活动杆的卡扣效果较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辅助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辅助固定装置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卡扣机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立柱-1、底板-2、进气孔-3、气囊-4、斜梁-5、固定销-6、连接管-7、第一液压杆-8、横梁-9、滑槽-10、第二液压杆-11、辅助固定装置-12、控制开关-13、电源线-14、外筒-121、连接板-122、连接杆-123、复位弹簧-124、压板-125、活动杆-126、固定刺-127、卡扣机构-128、卡槽-129、容槽-1281、小弹簧-1282、卡件-128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煤矿围岩临时支护装置,包括立柱1和底板2,立柱1底部固定有底板2,底板2右端设置有辅助固定装置12,辅助固定装置12包括外筒121、连接板122、连接杆123、复位弹簧124、压板125、活动杆126、固定刺127、卡扣机构128和卡槽129,外筒121左下端固定有连接板122,连接杆123安装于外筒121顶部,有利于对连接杆123进行固定安装,复位弹簧124套接于连接杆123外表面,有利于对复位弹簧124进行固定安装,压板125与连接板122顶部固定连接,活动杆126与连接杆123底部固定连接,固定刺127与活动杆126底部固定连接,有利于对固定刺127进行固定安装,活动杆126内部上设置有卡扣机构128,卡槽129嵌入于外筒121右下端,连接板122与底板2右端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立柱1左下端设置有进气孔3,所述立柱1右端设置有气囊4,并且进气孔3与气囊4呈贯通结构,所述立柱1顶部设置有斜梁5,所述斜梁5底端贯穿有固定销6,并且斜梁5通过固定销6与立柱1顶部活动连接,所述气囊4顶部设置有连接管7,所述立柱1左上端设置有第一液压杆8,并且第一液压杆8与斜梁5底部左下端活动连接,所述斜梁5左端设置有横梁9,所述横梁9左右水平相对设置有滑槽10,并且斜梁5通过滑槽10与横梁9右端活动连接,所述斜梁5底部左上端设置有第二液压杆11,所述立柱1前端面上端设置有控制开关13,所述底板2背面右端设置有电源线14。进一步的,所述卡扣机构128包括容槽1281、小弹簧1282和卡件1283,所述容槽1281内部左端设置有小弹簧1282,有利于对小弹簧1282进行固定安装,所述卡件1283与小弹簧1282右端固定连接,有利于对卡件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围岩临时支护装置,包括立柱(1)和底板(2),所述立柱(1)底部固定有底板(2);/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固定装置(12),所述底板(2)右端设置有辅助固定装置(12),所述辅助固定装置(12)包括外筒(121)、连接板(122)、连接杆(123)、复位弹簧(124)、压板(125)、活动杆(126)、固定刺(127)、卡扣机构(128)和卡槽(129),所述外筒(121)左下端固定有连接板(122),所述连接杆(123)安装于外筒(121)顶部,所述复位弹簧(124)套接于连接杆(123)外表面,所述压板(125)与连接板(12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126)与连接杆(123)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刺(127)与活动杆(126)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126)内部上设置有卡扣机构(128),所述卡槽(129)嵌入于外筒(121)右下端,所述连接板(122)与底板(2)右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围岩临时支护装置,包括立柱(1)和底板(2),所述立柱(1)底部固定有底板(2);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固定装置(12),所述底板(2)右端设置有辅助固定装置(12),所述辅助固定装置(12)包括外筒(121)、连接板(122)、连接杆(123)、复位弹簧(124)、压板(125)、活动杆(126)、固定刺(127)、卡扣机构(128)和卡槽(129),所述外筒(121)左下端固定有连接板(122),所述连接杆(123)安装于外筒(121)顶部,所述复位弹簧(124)套接于连接杆(123)外表面,所述压板(125)与连接板(12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126)与连接杆(123)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刺(127)与活动杆(126)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126)内部上设置有卡扣机构(128),所述卡槽(129)嵌入于外筒(121)右下端,所述连接板(122)与底板(2)右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煤矿围岩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左下端设置有进气孔(3),所述立柱(1)右端设置有气囊(4),并且进气孔(3)与气囊(4)呈贯通结构,所述立柱(1)顶部设置有斜梁(5),所述斜梁(5)底端贯穿有固定销(6),并且斜梁(5)通过固定销(6)与立柱(1)顶部活动连接,所述气囊(4)顶部设置有连接管(7),所述立柱(1)左上端设置有第一液压杆(8),并且第一液压杆(8)与斜梁(5)底部左下端活动连接,所述斜梁(5)左端设置有横梁(9),所述横梁(9)左右水平相对设置有滑槽(10),并且斜梁(5)通过滑槽(10)与横梁(9)右端活动连接,所述斜梁(5)底部左上端设置有第二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泉森朱培武泉林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