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U封边岩棉墙面夹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505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U封边岩棉墙面夹芯板,涉及墙面夹芯板相关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长时间的使用或者存放后黏结剂会失活,出现板面脱落的现象,有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所述下金属面板的一端设置有中间体,所述中间体的一端设置有上金属面板,所述中间体的一侧设置有左连接部,所述中间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右连接部,所述左连接部包括底槽,所述底槽的一端设置有嵌套凸块,所述嵌套凸块的一端设置有中间槽,所述中间槽的一端设置有条形凸块,所述右连接部包括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的一端设置有嵌套凹槽,所述嵌套凹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U封边岩棉墙面夹芯板
本技术涉及墙面夹芯板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PU封边岩棉墙面夹芯板。
技术介绍
夹芯板,由两层成型金属面板(或其他材料面板)和直接在面板中间发泡、熟化成型的高分子隔热内芯组成,便于安装,具有轻质和高效的特点。在快速安装投入使用方面,以及可装可拆、材料的周转复用指数方面,都有明显优势,较大幅度降低临时设施费用,是不可缺少的新型轻质建筑材料。其中,根据芯材的不同可分为聚苯夹芯板即EPS夹芯板、挤塑聚苯乙烯夹芯板即XPS夹芯板、硬质聚氨酯夹芯板即PU夹芯板、三聚酯夹芯板即PIR夹芯板、酚醛夹芯板即PF夹芯板、岩棉夹芯板即RW夹芯板和泡沫金属夹芯板;根据面板的不同可分为金属面板和非金属面板两种。因为夹芯板主要由两层成型面板和隔热内芯组成,且两种物质仅通过黏结剂连接,面板与隔热内芯的连接方式单一,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或者存放后黏结剂会失活,出现板面脱落的现象,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PU封边岩棉墙面夹芯板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U封边岩棉墙面夹芯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长时间的使用或者存放后黏结剂会失活,出现板面脱落的现象,有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U封边岩棉墙面夹芯板,包括下金属面板,所述下金属面板的一端设置有中间体,所述中间体的一端设置有上金属面板,所述中间体的一侧设置有左连接部,所述中间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右连接部,所述中间体内部的中间设置有岩棉内芯,所述岩棉内芯的两端均设置有PU封边,所述中间体与上金属面板和下金属面板均通过黏结剂连接,所述下金属面板的下端面设置有梯形槽,所述岩棉内芯与PU封边通过T型连接块连接,所述上金属面板、下金属面板、黏结剂、PU封边和岩棉内芯之间通过锚钉连接。优选的,所述左连接部包括底槽,所述底槽的一端设置有嵌套凸块,所述嵌套凸块的一端设置有中间槽,所述中间槽的一端设置有条形凸块,所述右连接部包括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的一端设置有嵌套凹槽,所述嵌套凹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一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包括风雨止水槽。优选的,所述上金属面板的上端面设置为水波纹。优选的,所述风雨止水槽与右连接部一体成型,所述嵌套凸块和嵌套凹槽上均设置有缺口。优选的,所述嵌套凹槽的宽度大于嵌套凸块的宽度,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一突起部的宽度和小于中间槽的最大宽度,所述左连接部与右连接部嵌套连接。优选的,所述岩棉内芯的下端面设置有槽,且槽的截面尺寸与T型连接块的截面尺寸相同。优选的,所述锚钉穿过下金属面板、黏结剂、PU封边和岩棉内芯嵌入上金属面板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技术通过T型连接块的设置,在进行各构件的拼接时,岩棉内芯固定T型连接块位置进行开槽,且槽与T型连接块的截面面积相同,将T型连接块固定在槽内,进行封边,通过封边完成T型连接块与岩棉内芯的固定,以此来增加PU封边与岩棉内芯连接的牢固程度;2、该技术通过锚钉的设置,将锚钉从梯形槽位置打入,不会造成表面凸起,且锚钉依次穿过下金属面板、下黏结剂层、下PU封边、岩棉内芯、上PU封边和上黏结剂层,并打入上金属面板内,完成夹芯板各层间的固定,使面板与隔热内芯的连接方式不单一,即使长时间的使用或者存放导致黏结剂失活,因为锚钉的存在,也不会出现板面脱落的现象;3、该技术通过条形凸块、嵌套凸块、底槽和中间槽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一突起部、嵌套凹槽和第二突起部对应嵌套,完成两段夹芯板的组合安装,组合后条形凸块未完全堵死第二凹槽,能防止风雨过大后,雨水长时间积存所带来的墙板涂层损害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PU封边岩棉墙面夹芯板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中间体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连接部与右连接部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上金属面板;2、中间体;3、下金属面板;4、左连接部;5、右连接部;6、条形凸块;7、嵌套凸块;8、底槽;9、中间槽;10、第一凹槽;11、风雨止水槽;12、第二凹槽;13、第一突起部;14、嵌套凹槽;15、第二突起部;16、黏结剂;17、PU封边;18、岩棉内芯;19、梯形槽;20、T型连接块;21、锚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PU封边岩棉墙面夹芯板,包括下金属面板3,下金属面板3的一端设置有中间体2,中间体2的一端设置有上金属面板1,中间体2的一侧设置有左连接部4,中间体2的另一侧设置有右连接部5,中间体2内部的中间设置有岩棉内芯18,具有轻质和高效的特点,岩棉内芯18的两端均设置有PU封边17,中间体2与上金属面板1和下金属面板3均通过黏结剂16连接,下金属面板3的下端面设置有梯形槽19,锚钉21打入后,锚钉21留下部分不高于梯形槽19的高度,避免凸起,岩棉内芯18与PU封边17通过T型连接块20连接,其中T型连接块20被PU封边17包裹,已嵌入PU封边17内,以此来增加PU封边17与岩棉内芯18连接的牢固程度,上金属面板1、下金属面板3、黏结剂16、PU封边17和岩棉内芯18之间通过锚钉21连接。进一步,左连接部4包括底槽8,底槽8的一端设置有嵌套凸块7,嵌套凸块7的一端设置有中间槽9,中间槽9的一端设置有条形凸块6,右连接部5包括第二突起部15,第二突起部15的一端设置有嵌套凹槽14,嵌套凹槽1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突起部13,第一突起部1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12,第二凹槽12一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1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条形凸块6、嵌套凸块7、底槽8和中间槽9与第一凹槽10、第二凹槽12、第一突起部13、嵌套凹槽14和第二突起部15对应嵌套,第一凹槽10包括风雨止水槽11,具有风雨止水的功能。进一步,上金属面板1的上端面设置为水波纹,具有一定的疏雨功能。进一步,风雨止水槽11与右连接部5一体成型,嵌套凸块7和嵌套凹槽14上均设置有缺口。进一步,嵌套凹槽14的宽度大于嵌套凸块7的宽度,第二凹槽12和第一突起部13的宽度和小于中间槽9的最大宽度,组合后条形凸块6未完全堵死第二凹槽12,能防止风雨过大后,雨水长时间积存所带来的墙板涂层损害现象,左连接部4与右连接部5嵌套连接,通过该方式完成两段夹芯板的组合安装,依次嵌套直至达到目标长度。进一步,岩棉内芯18的下端面设置有槽,且槽中心线之间间隔与梯形槽19中心线之间间隔相同,且槽的截面尺寸与T型连接块20的截面尺寸相同,通过胶水点涂的方式将T型连接块20规律排列在岩棉内芯18下表面的槽内。进一步,锚钉21穿过下金属面板3、黏结剂16、PU封边17和岩棉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U封边岩棉墙面夹芯板,包括下金属面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金属面板(3)的一端设置有中间体(2),所述中间体(2)的一端设置有上金属面板(1),所述中间体(2)的一侧设置有左连接部(4),所述中间体(2)的另一侧设置有右连接部(5),所述中间体(2)内部的中间设置有岩棉内芯(18),所述岩棉内芯(18)的两端均设置有PU封边(17),所述中间体(2)与上金属面板(1)和下金属面板(3)均通过黏结剂(16)连接,所述下金属面板(3)的下端面设置有梯形槽(19),所述岩棉内芯(18)与PU封边(17)通过T型连接块(20)连接,所述上金属面板(1)、下金属面板(3)、黏结剂(16)、PU封边(17)和岩棉内芯(18)之间通过锚钉(2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U封边岩棉墙面夹芯板,包括下金属面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金属面板(3)的一端设置有中间体(2),所述中间体(2)的一端设置有上金属面板(1),所述中间体(2)的一侧设置有左连接部(4),所述中间体(2)的另一侧设置有右连接部(5),所述中间体(2)内部的中间设置有岩棉内芯(18),所述岩棉内芯(18)的两端均设置有PU封边(17),所述中间体(2)与上金属面板(1)和下金属面板(3)均通过黏结剂(16)连接,所述下金属面板(3)的下端面设置有梯形槽(19),所述岩棉内芯(18)与PU封边(17)通过T型连接块(20)连接,所述上金属面板(1)、下金属面板(3)、黏结剂(16)、PU封边(17)和岩棉内芯(18)之间通过锚钉(2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U封边岩棉墙面夹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部(4)包括底槽(8),所述底槽(8)的一端设置有嵌套凸块(7),所述嵌套凸块(7)的一端设置有中间槽(9),所述中间槽(9)的一端设置有条形凸块(6),所述右连接部(5)包括第二突起部(15),所述第二突起部(15)的一端设置有嵌套凹槽(14),所述嵌套凹槽(1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突起部(13),所述第一突起部(1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迅年郭尧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创利源装配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