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U封边岩棉夹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708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U封边岩棉夹芯板,涉及岩棉夹芯板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PU封边岩棉夹芯板安装不够结实,容易造成接缝处断裂的问题。所述第一夹芯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夹芯板,所述第一夹芯板和第二夹芯板一端的内部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夹芯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夹芯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二夹芯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夹芯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板,所述安装孔的上方安装有自攻螺钉,所述自攻螺钉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夹芯板包括上彩涂钢板、下彩涂钢板、第一聚氨酯块、第二聚氨酯块、岩棉层、金属丝网和发泡树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U封边岩棉夹芯板
本技术涉及岩棉夹芯板
,具体为一种PU封边岩棉夹芯板。
技术介绍
岩棉夹芯板是以岩棉为原料制成的夹芯板。岩棉夹芯板充分发挥了岩棉芯材的独特性能,在防火,保温隔热,吸音隔声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功效,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U封边岩棉夹芯板采用PU对岩棉板进行封边,PU的中文名为聚氨基甲酸酯,它的简称为聚氨酯材料,是一种高分子材料,保温、隔热,性能稳定。PU封边岩棉夹芯板的实用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但是,现有的PU封边岩棉夹芯板安装不够结实,容易造成接缝处断裂,PU封边岩棉夹芯板受压容易变形,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PU封边岩棉夹芯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U封边岩棉夹芯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PU封边岩棉夹芯板安装不够结实,容易造成接缝处断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U封边岩棉夹芯板,包括第一夹芯板,所述第一夹芯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夹芯板,所述第一夹芯板和第二夹芯板一端的内部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安装孔依次分布,所述第一夹芯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夹芯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板,且第二卡板与第一夹芯板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夹芯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槽,且第二卡板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卡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夹芯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板,且第一卡板与第二夹芯板为一体结构,所述安装孔的上方安装有自攻螺钉,所述自攻螺钉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自攻螺钉依次分布,所述第一夹芯板包括上彩涂钢板、下彩涂钢板、第一聚氨酯块、第二聚氨酯块、岩棉层、金属丝网和发泡树脂。优选的,所述第一聚氨酯块、第二聚氨酯块和岩棉层位于上彩涂钢板和下彩涂钢板之间,所述岩棉层位于第一聚氨酯块与第二聚氨酯块之间,所述金属丝网位于岩棉层的内部,所述发泡树脂位于金属丝网的内部。优选的,所述金属丝网的内部设置有安置槽。优选的,所述上彩涂钢板的上端设置有加强肋,且加强肋与上彩涂钢板为一体结构。优选的,所述下彩涂钢板的底端设置有凸块,且凸块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凸块与下彩涂钢板为一体结构,相邻所述凸块之间设置有凹槽。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板和第二卡槽过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第一夹芯板与第二夹芯板结构完全相似,第一夹芯板上的第二卡板与第二夹芯板上的第二卡槽过盈连接,将第一夹芯板与第二夹芯板紧密贴合在一起,再通过自攻螺纹穿过上彩涂钢板上多个安装孔,钻入连接处,从而对接缝处进行的加固,让第一夹芯板与第二夹芯板安装的更加结构,接缝处也不易断裂。解决了PU封边岩棉夹芯板安装不够结实,容易造成接缝处断裂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岩棉层的内部设置多个六边形的金属网丝,金属网丝内部填充发泡树脂,发泡树脂也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多个金属网丝组成类似于蜂窝型的结构,结构结实紧凑,让PU封边岩棉夹芯板保留它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外,还增强了PU封边岩棉夹芯板强度和硬度,从而提高整体的抗压能力,使其不易变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夹芯板和第二夹芯板的连接关系图;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夹芯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金属丝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夹芯板;2、第二夹芯板;3、安装孔;4、第一卡槽;5、第一卡板;6、自攻螺钉;7、上彩涂钢板;8、下彩涂钢板;9、加强肋;10、凸块;11、凹槽;12、第一聚氨酯块;13、第二聚氨酯块;14、岩棉层;15、金属丝网;16、发泡树脂;17、安置槽;18、第二卡板;19、第二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PU封边岩棉夹芯板,包括第一夹芯板1,第一夹芯板1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夹芯板2,第一夹芯板1和第二夹芯板2一端的内部均设置有安装孔3,安装孔3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安装孔3依次分布,第一夹芯板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4,第一夹芯板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板18,且第二卡板18与第一夹芯板1为一体结构,第二夹芯板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槽19,且第二卡板18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卡槽19的内部,第二夹芯板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板5,且第一卡板5与第二夹芯板2为一体结构,整体性好,安装孔3的上方安装有自攻螺钉6,用于加固,让第一夹芯板1和第二夹芯板2连接的牢固,自攻螺钉6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自攻螺钉6依次分布,第一夹芯板1包括上彩涂钢板7、下彩涂钢板8、第一聚氨酯块12、第二聚氨酯块13、岩棉层14、金属丝网15和发泡树脂16。进一步,第一聚氨酯块12、第二聚氨酯块13和岩棉层14位于上彩涂钢板7和下彩涂钢板8之间,岩棉层14位于第一聚氨酯块12与第二聚氨酯块13之间,便于对岩棉层14进行封边,金属丝网15位于岩棉层14的内部,发泡树脂16位于金属丝网15的内部,金属丝网15起加固作用,提高PU封边岩棉夹芯板整体强度。进一步,金属丝网15的内部设置有安置槽17,便于发泡树脂16的安放。进一步,上彩涂钢板7的上端设置有加强肋9,增强上彩涂钢板7的支撑强度,且加强肋9与上彩涂钢板7为一体结构,整体性好,连接无缝隙。进一步,下彩涂钢板8的底端设置有凸块10,且凸块10设置有若干个,凸块10与下彩涂钢板8为一体结构,整体性好,连接处不易断裂,相邻凸块10之间设置有凹槽11,增大了第一夹芯板1容胶量,让第一夹芯板1与墙体连接的更结实。进一步,第二卡板18与第二卡槽19过盈连接,结构简单,承载能力高。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多个金属丝网15焊接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蜂窝型的结构,把发泡树脂16填充与对个金属丝网15的内部,再将岩棉层14紧紧包覆在金属丝网15形成一个板状,这样的设计,可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提高承载能力,可延长其的使用寿命。岩棉层14的两边通过第一聚氨酯块12和第二聚氨酯块13进行封边,封边完成后,将上彩涂钢板7和下彩涂钢板8安装在它们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对它们起保护支撑作用。对第一夹芯板1和第二夹芯板2进行组装拼接,第二卡槽19具有一定的柔韧性,第二卡板18可通过第二卡槽19的槽口,稍加施力第二卡板18可完全没入第二卡槽19内部,实现第二卡板18和第二卡槽19的过盈连接。组装好后,再将自攻螺钉6通过上彩涂钢板7上的安装孔3钻入第二卡板18和第二卡槽19的连接处,对第一夹芯板1和第二夹芯板2的组装再一次加固,保证连接处结实和牢固的程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U封边岩棉夹芯板,包括第一夹芯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芯板(1)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夹芯板(2),所述第一夹芯板(1)和第二夹芯板(2)一端的内部均设置有安装孔(3),所述安装孔(3)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安装孔(3)依次分布,所述第一夹芯板(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4),所述第一夹芯板(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板(18),且第二卡板(18)与第一夹芯板(1)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夹芯板(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槽(19),且第二卡板(18)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卡槽(19)的内部,所述第二夹芯板(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板(5),且第一卡板(5)与第二夹芯板(2)为一体结构,所述安装孔(3)的上方安装有自攻螺钉(6),所述自攻螺钉(6)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自攻螺钉(6)依次分布,所述第一夹芯板(1)包括上彩涂钢板(7)、下彩涂钢板(8)、第一聚氨酯块(12)、第二聚氨酯块(13)、岩棉层(14)、金属丝网(15)和发泡树脂(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U封边岩棉夹芯板,包括第一夹芯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芯板(1)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夹芯板(2),所述第一夹芯板(1)和第二夹芯板(2)一端的内部均设置有安装孔(3),所述安装孔(3)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安装孔(3)依次分布,所述第一夹芯板(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4),所述第一夹芯板(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板(18),且第二卡板(18)与第一夹芯板(1)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夹芯板(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槽(19),且第二卡板(18)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卡槽(19)的内部,所述第二夹芯板(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板(5),且第一卡板(5)与第二夹芯板(2)为一体结构,所述安装孔(3)的上方安装有自攻螺钉(6),所述自攻螺钉(6)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自攻螺钉(6)依次分布,所述第一夹芯板(1)包括上彩涂钢板(7)、下彩涂钢板(8)、第一聚氨酯块(12)、第二聚氨酯块(13)、岩棉层(14)、金属丝网(15)和发泡树脂(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U封边岩棉夹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迅年郭尧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创利源装配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