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内隔墙与楼板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43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内隔墙与楼板连接结构,包括楼板,所述楼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固定块的上方设有内隔墙,每个所述安装块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的上方均设有膨胀螺钉,每个所述膨胀螺钉的底端均贯穿安装孔并延伸至楼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螺纹管,所述凹槽的内底壁开设有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能够对内隔墙进行夹紧防止内隔墙发生移动或者偏移,通过设置有定位板,起到了对内隔墙进行定位的作用,解决了放置内隔墙的过程中难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内隔墙,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内隔墙与楼板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内隔墙与楼板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和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土建学科,土木工程、建筑环境、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工程、建筑电气、智能化、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和物业管理9个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应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土木类、建筑类、管理科学、工程类和工商管理类。目前市场上的内隔墙与楼板连接装置踢脚板之间的距离大多难以固定,难以调节,放置内隔墙的过程中难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内隔墙,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此我们提供一种装配式内隔墙与楼板连接结构,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在放置内隔墙的过程中难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内隔墙,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内隔墙与楼板连接结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配式内隔墙与楼板连接结构,包括楼板,所述楼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固定块的上方设有内隔墙,每个所述安装块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的上方均设有膨胀螺钉,每个所述膨胀螺钉的底端均贯穿安装孔并延伸至楼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螺纹管,所述凹槽的内底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卡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侧面固定镶嵌有轴承,所述固定块的左侧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转轮,所述螺纹杆的右端贯穿螺纹管并与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内隔墙的底端延伸至凹槽的内部并与凹槽的内侧壁相接触。其中,每个所述膨胀螺钉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弹簧垫,每个所述弹簧垫的底面均与安装块的上表面相接触。其中,所述凹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定位板,每个所述定位板的左端均与内隔墙的右侧面相接触。其中,所述固定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连接块,每个所述连接块的右侧面均与内隔墙的左侧面相接触。其中,所述转轮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其中,所述凹槽的内部设有相对称的防护垫,每个所述防护垫的左侧面均与凹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膨胀螺钉和安装孔,能够对固定块进行固定,防止固定块发生移动,提高了内隔墙的稳定性,避免了内隔墙出现偏移的问题,通过滑和槽滑块的配合,起到了使固定板在滑动时更加稳定的作用,避免了固定板出现晃动的问题,从而能够使固定板在左右移动时更加的稳定,提高了对内隔墙的固定效果。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转轮,能够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通过螺纹杆的转动利用螺纹管,能够使螺纹杆推动固定板进行移动,通过固定板的移动,能够对内隔墙进行夹紧防止内隔墙发生移动或者偏移,通过设置有定位板,起到了对内隔墙进行定位的作用,解决了放置内隔墙的过程中难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内隔墙,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固定块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固定块正视图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标记:1、楼板;2、固定块;3、安装块;4、安装孔;5、膨胀螺钉;6、弹簧垫;7、转轮;8、把手;9、内隔墙;10、凹槽;11、定位板;12、螺纹杆;13、轴承;14、固定板;15、连接块;16、滑槽;17、滑块;18、螺纹管;19、防护垫。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一种装配式内隔墙与楼板连接结构,包括楼板1,楼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固定块2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块3,固定块2的上方设有内隔墙9,每个安装块3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安装孔4,每个安装孔4的上方均设有膨胀螺钉5,每个膨胀螺钉5的底端均贯穿安装孔4并延伸至楼板1的内部固定连接,固定块2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0,凹槽10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螺纹管18,凹槽10的内底壁开设有滑槽16,滑槽16的内部卡接有滑块17,滑块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的左侧面固定镶嵌有轴承13,固定块2的左侧设有螺纹杆12,螺纹杆1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转轮7,螺纹杆12的右端贯穿螺纹管18并与轴承13的内圈固定连接,内隔墙9的底端延伸至凹槽10的内部并与凹槽10的内侧壁相接触。进一步的,每个膨胀螺钉5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弹簧垫6,每个弹簧垫6的底面均与安装块3的上表面相接触,达到了对膨胀螺钉5的固定,避免了膨胀螺钉5发生脱滑的问题。进一步的,凹槽1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定位板11,每个定位板11的左端均与内隔墙9的右侧面相接触,达到了对内隔墙9的定位,提高了内隔墙9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固定板1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连接块15,每个连接块15的右侧面均与内隔墙9的左侧面相接触,达到了对内隔墙9的固定,防止内隔墙9发生倾斜偏移的问题。进一步的,转轮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8,把手8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达到了对转轮7的使用,避免了在使用把手8时发生手滑的问题。进一步的,凹槽10的内部设有相对称的防护垫19,每个防护垫19的左侧面均与凹槽1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达到了对固定板14的保护,避免了固定板14发生损坏的问题。工作原理:在工作时,首先将固定块2和安装块3放置在指定位置,通过膨胀螺钉5和安装孔4的配合,能够对固定块2进行固定,通过安装块3的固定,能够使固定块2更加稳定,通过将内隔板9放置在凹槽10的内部,通过转动转轮7,能够带动螺纹杆12进行转动,通过滑槽16和滑块17的配合,能够使固定板14进行移动,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内隔墙与楼板连接结构,包括楼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块(3),所述固定块(2)的上方设有内隔墙(9),每个所述安装块(3)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安装孔(4),每个所述安装孔(4)的上方均设有膨胀螺钉(5),每个所述膨胀螺钉(5)的底端均贯穿安装孔(4)并延伸至楼板(1)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2)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螺纹管(18),所述凹槽(10)的内底壁开设有滑槽(16),所述滑槽(16)的内部卡接有滑块(17),所述滑块(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的左侧面固定镶嵌有轴承(13),所述固定块(2)的左侧设有螺纹杆(12),所述螺纹杆(1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转轮(7),所述螺纹杆(12)的右端贯穿螺纹管(18)并与轴承(13)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内隔墙(9)的底端延伸至凹槽(10)的内部并与凹槽(10)的内侧壁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内隔墙与楼板连接结构,包括楼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块(3),所述固定块(2)的上方设有内隔墙(9),每个所述安装块(3)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安装孔(4),每个所述安装孔(4)的上方均设有膨胀螺钉(5),每个所述膨胀螺钉(5)的底端均贯穿安装孔(4)并延伸至楼板(1)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2)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螺纹管(18),所述凹槽(10)的内底壁开设有滑槽(16),所述滑槽(16)的内部卡接有滑块(17),所述滑块(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的左侧面固定镶嵌有轴承(13),所述固定块(2)的左侧设有螺纹杆(12),所述螺纹杆(1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转轮(7),所述螺纹杆(12)的右端贯穿螺纹管(18)并与轴承(13)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内隔墙(9)的底端延伸至凹槽(10)的内部并与凹槽(10)的内侧壁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祖伟陈鑫俞历冶陈颢元金海潮
申请(专利权)人:曙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