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永良专利>正文

一种透光式移动雨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431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光式移动雨棚,包括阳光瓦固定框架、顶框、立柱、钢轨和连接杆,所述顶框的内部设置有下玄管,所述下玄管的顶部焊接有斜撑,所述斜撑的顶部焊接有两组倾斜的上玄管,所述上玄管的顶部焊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焊接有阳光瓦固定框架,所述顶框底部的两侧焊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底部放置有钢轨,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分布有固定接头,所述固定接头的一侧设置有水管接口,所述固定接头的底部设置有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刚度更大的方钢管、人字形屋架代替原雨棚主骨架,增加现有结构的刚度来满足跨度需求,有效的增加了装置的强度,同使其可适应大跨度的施工区域,防止发生坍塌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光式移动雨棚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具体为一种透光式移动雨棚。
技术介绍
而在土木工程当中的地铁施工进行时会经常遇到下雨的天气,通常在雨天会进行休息,等天气晴朗在进行施工,但是因为施工环境的问题,在南方多雨的季节经常会遇到连绵不绝的雨天,从而严重影响了施工进程,另一方面还要保证作业环境不能影响工人的施工效率,因此就需要制作一款雨棚,来解决以上两条问题。现有的透光式移动雨棚存在的缺陷是:一、现有的雨棚一般为钢架结构,立柱底部安装尼龙轮,顶面铺设帆布结构,由于应用环境限制,跨度一般相对较小,不能满足基坑大跨度使用条件,帆布结构对于大面积使用后,影响采光;二、雨棚的轻重要难以把握,雨棚过重不便于操作,施工工程中随着施工的推进,不便于移动操作;而重量过轻,横跨基坑跨度大,刚度难于满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光式移动雨棚,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光式移动雨棚,包括阳光瓦固定框架、顶框、立柱、钢轨和连接杆,所述顶框的内部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光式移动雨棚,包括阳光瓦固定框架(1)、顶框(2)、立柱(3)、钢轨(4)和连接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2)的内部设置有下玄管(205),所述下玄管(205)的顶部焊接有斜撑(203),所述斜撑(203)的顶部焊接有两组倾斜的上玄管(202),所述上玄管(202)的顶部焊接有连接块(201),所述连接块(201)的顶部焊接有阳光瓦固定框架(1),所述顶框(2)底部的两侧焊接有立柱(3),所述立柱(3)的底部放置有钢轨(4),所述连接块(201)的底部分布有固定接头(6),所述固定接头(6)的一侧设置有水管接口(601),所述固定接头(6)的底部设置有喷头(6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光式移动雨棚,包括阳光瓦固定框架(1)、顶框(2)、立柱(3)、钢轨(4)和连接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2)的内部设置有下玄管(205),所述下玄管(205)的顶部焊接有斜撑(203),所述斜撑(203)的顶部焊接有两组倾斜的上玄管(202),所述上玄管(202)的顶部焊接有连接块(201),所述连接块(201)的顶部焊接有阳光瓦固定框架(1),所述顶框(2)底部的两侧焊接有立柱(3),所述立柱(3)的底部放置有钢轨(4),所述连接块(201)的底部分布有固定接头(6),所述固定接头(6)的一侧设置有水管接口(601),所述固定接头(6)的底部设置有喷头(6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光式移动雨棚,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思齐李永良陈雷徐朝杰孟涛张文宏徐勇斌娄晓仁李学奇
申请(专利权)人:李永良徐朝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