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地基水平高度测量用校对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349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基水平高度测量用校对杆,包括校对杆本体,与校对杆本体滑动连接的滑动组件以及与校对杆本体固定连接的固定卡钩组件,所述固定卡钩组件用于校对杆本体与相邻地基的水平高度的水平面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地基水平高度测量用校对杆在保证校对杆本体对地基水平高度采集的精度的前提下且有效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校对杆本体通过分体式的设计,既延长了校对杆本体对地基水平高度测量的范围且便于工作人员对校对杆本体进行携带,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基水平高度测量用校对杆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相关
,具体为一种地基水平高度测量用校对杆。
技术介绍
地基指的是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影响的那一部分土体。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地基不属于建筑的组成部分,但它对保证建筑物的坚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建筑物的大小不同,对地基的强弱程度的要求也不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对地基的水平高度进行测量,以实时的获得地基水平高度对其承载力进行计算进而达到施工要求。本专利技术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地基水平高度测量用校对杆由于其本身的结构特点,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携带,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另外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地基水平高度测量用校对杆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缺少对校对杆的支撑组件,使得校对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易于地基的水平高度的水平面产生偏差,进而降低了对地基水平高度数据的采集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基水平高度测量用校对杆,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地基水平高度测量用校对杆由于其本身的结构特点,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基水平高度测量用校对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校对杆本体,与校对杆本体滑动连接的滑动组件以及与校对杆本体固定连接的固定卡钩组件,所述固定卡钩组件用于校对杆本体与相邻地基的水平高度的水平面进行连接;/n所述校对杆本体由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构成,所述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均设置为长方形,且第一杆体(1)的长度等于第二杆体(2)的长度,所述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均设置为中空结构,且将中空结构所述的第一杆体(1)的内腔设置为第一滑轨(31),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杆体(2)的内腔设置为第二滑轨(32),所述第一滑轨(31)和第二滑轨(32)的内壁均做圆弧处理;/n所述滑动组件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基水平高度测量用校对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校对杆本体,与校对杆本体滑动连接的滑动组件以及与校对杆本体固定连接的固定卡钩组件,所述固定卡钩组件用于校对杆本体与相邻地基的水平高度的水平面进行连接;
所述校对杆本体由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构成,所述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均设置为长方形,且第一杆体(1)的长度等于第二杆体(2)的长度,所述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均设置为中空结构,且将中空结构所述的第一杆体(1)的内腔设置为第一滑轨(31),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杆体(2)的内腔设置为第二滑轨(32),所述第一滑轨(31)和第二滑轨(32)的内壁均做圆弧处理;
所述滑动组件由第一滑块(5)、第二滑块(6)、第一限位块(51)和第二限位块(61)构成,所述第一滑块(5)和第二滑块(6)的一端分别通过调节弹簧(4)设置在第一滑轨(31)内和第二滑轨(32)内,且第一滑块(5)与调节弹簧(4)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限位块(51),所述第一限位块(51)与第一滑块(5)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滑块(6)与调节弹簧(4)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限位块(61),所述第二限位块(61)与第二滑块(6)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限位块(51)和第二限位块(61)均与调节弹簧(4)固定连接,且调节弹簧(4)远离与第一限位块(51)和第二限位块(61)相连接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滑轨(31)和第二滑轨(32)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滑块(5)和第二滑块(6)远离与第一限位块(51)和第二限位块(61)的一端贯穿与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且通过转轴合页相连接,且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上均设置有与第一滑块(5)和第二滑块(6)相适配的通孔,且通孔的外周设置有与第三限位块(8),所述第三限位块(8)分别与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一体成型,且第三限位块(8)的外径大于第一限位块(51)和第二限位块(61)的外径;
所述第一滑块(5)相对于转轴合页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柱(52),所述第二滑块(6)相对于转轴合页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柱(62),且第一支撑柱(52)和第二支撑柱(62)均以转轴合页的水平面相对镜像设置,且第一支撑柱(52)和第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加安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