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组件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3489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扬声器组件及电子设备,所述扬声器组件包括:壳体,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出音口和第一容纳槽,第一出音口与第一容纳槽通过出音通道连通;支架,安装于所述壳体,至少部分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支架的远离第一出音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支架的邻近第一出音口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孔,第二容纳槽通过第一开孔与出音通道连通;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安装于所述支架,且至少部分所述扬声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扬声器具有第二出音口,所述第二出音口与所述第一开孔连通。本申请的实施例在满足音频需求和可靠性的同时,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改善扬声器前腔环境,节省叠层厚度空间,满足终端轻薄化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声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追求终端轻薄化,上扬声器设计便是影响终端厚度的因素之一,上扬声器即可作为通话时听筒作用,也可以作为音频功放,和下扬声器一起形成立体音,提升音质,增加用户体验。在现有技术中,上扬声器的支架使用支架双面胶粘贴固定在外壳,上扬声器通过支架防尘网组件和支架密封,外壳到上扬声器之间叠层厚度为1.0mm以上,若上扬声器厚度较厚,此叠层结构设计将导致整机厚度较厚,和终端轻薄化设计产生冲突。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组件及电子设备,以解决扬声器组件导致终端厚度较厚的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出音口和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出音口与所述第一容纳槽通过出音通道连通;支架,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壳体,至少部分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支架的远离所述第一出音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支架的邻近所述第一出音口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容纳槽通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出音通道连通;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安装于所述支架,且至少部分所述扬声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扬声器具有第二出音口,所述第二出音口与所述第一开孔连通。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扬声器组件。这样,本申请的上述方案,在所述扬声器组件的壳体内部设置第一容纳槽,将安装有扬声器的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且所述扬声器安装在所述支架的第二容纳槽内,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第一开孔、出音通道以及第一出音口传出电子设备,在满足音频需求和可靠性的同时,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改善扬声器前腔环境,节省叠层厚度空间,满足终端轻薄化发展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扬声器组件的剖面图;图2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扬声器组件的爆炸图;图3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图1中局部A的示意图;图4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图1中局部B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支架,3、扬声器,4、支撑件,5、防尘网,11、第一出音口,12、第一容纳槽,13、出音通道,21、第一开孔,22、第二容纳槽,23、第三容纳槽,24、积灰槽,25、支架双面胶,31、扬声器双面胶,41、连接件,51、第一通孔,52、防尘网双面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图1-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组件,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第一出音口11和第一容纳槽12,所述第一出音口11与所述第一容纳槽12通过出音通道13连通;支架2,所述支架2安装于所述壳体1,至少部分所述支架2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12内,所述支架2的远离所述第一出音口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纳槽22,所述支架2的邻近所述第一出音口1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孔21,所述第二容纳槽22通过所述第一开孔21与所述出音通道13连通;扬声器3,所述扬声器3安装于所述支架2,且至少部分所述扬声器3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槽22内,所述扬声器3具有第二出音口,所述第二出音口与所述第一开孔21连通。该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组件的壳体1具有第一出音口11,所述第一出音口11为电子设备受话器部位的出音口,显示在电子设备的壳体表面,受话器内部发出的声音由所述第一出音口11传出。所述壳体1内部开设有所述第一容纳槽12,用于安装所述扬声器3以及安装用于固定所述扬声器3的支架2。图1中的局部A和局部B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支架2可以通过支架双面胶25与所述第一容纳槽12的内表面固定。所述支架2具有第二容纳槽22,用于安装所述扬声器3,即所述扬声器3至少部分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槽22内,如图3所示,所述扬声器3可以通过扬声器双面胶31与所述第二容纳槽22的内表面固定。其中,所述支架2邻近所述第一出音口11的一侧开设有所述第一开孔21,所述第一开孔21与所述第二容纳槽22连通,且所述第一开孔21通过所述出音通道13与所述第一出音口11连通,这样所述第二容纳槽22、所述第一开孔21、所述出音通道13以及所述第一出音口11形成为连通的空间,所述第二容纳槽22内的所述扬声器3通过所述第二出音口发出声音,经所述第一开孔21和所述出音通道13传输至所述第一出音口11,并由所述第一出音口11传出电子设备。可选地,所述扬声器双面胶31可以为强弱胶,厚度可以设置为0.05mm-0.15mm,弱胶面朝向所述扬声器3,扬声器3通过所述扬声器双面胶31与支架2密封固定。该实施例中,在所述扬声器组件的壳体内部设置第一容纳槽,将安装有扬声器的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且所述扬声器安装在所述支架的第二容纳槽内,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第一开孔、出音通道以及第一出音口传出电子设备,在满足音频需求和可靠性的同时,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改善扬声器前腔环境,节省叠层厚度空间,满足终端轻薄化发展需求。可选地,所述扬声器组件还包括:防尘网5,所述防尘网5与所述支架2连接,所述防尘网5覆盖于所述第一开孔21的邻近所述第一出音口11的一侧,由此,能够避免从所述第一出音口11进入的灰尘落入所述扬声器3内影响音质。如图1所示,所述防尘网5可以通过防尘网双面胶52与所述支架2的邻近所述第一出音口11的一侧表面固定。可选地,所述扬声器组件还包括: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位于所述支架2和所述防尘网5之间,所述支撑件4与所述支架2相连,且所述支撑件4覆盖所述第一开孔21的部分区域。所述支撑件4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孔21邻近所述第一出音孔11的一侧,覆盖所述第一开孔21的部分区域,由于所述第一开孔21远离所述第一出音孔11的一侧为所述第二容纳槽22,且所述第二容纳槽22内安装有所述扬声器3,所述支撑件4能够防止所述第一开孔21上方的防尘网5等部件下陷,避免损坏所述扬声器3,同时能够避免所述第一开孔21上方的部件下陷接触所述扬声器3的振膜引起音杂。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架2的邻近所述第一出音口11的一侧设有第三容纳槽23;所述第三容纳槽23与所述第一开孔21相连通;所述支撑件4的端部伸入所述第三容纳槽23内且与所述第三容纳槽23相连。所述第三容纳槽23为所述支撑件4的安装槽,可以开设在所述第一开孔21相对的两个侧边相邻的位置,且与所述第一开孔21连通,形成顶面和侧面开口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出音口和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出音口与所述第一容纳槽通过出音通道连通;/n支架,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壳体,至少部分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支架的远离所述第一出音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支架的邻近所述第一出音口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容纳槽通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出音通道连通;/n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安装于所述支架,且至少部分所述扬声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扬声器具有第二出音口,所述第二出音口与所述第一开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出音口和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出音口与所述第一容纳槽通过出音通道连通;
支架,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壳体,至少部分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支架的远离所述第一出音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支架的邻近所述第一出音口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容纳槽通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出音通道连通;
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安装于所述支架,且至少部分所述扬声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扬声器具有第二出音口,所述第二出音口与所述第一开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扬声器组件还包括:防尘网,所述防尘网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防尘网覆盖于所述第一开孔的邻近所述第一出音口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支架和所述防尘网之间,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架相连,且所述支撑件覆盖所述第一开孔的部分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邻近所述第一出音口的一侧设有第三容纳槽,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飞翔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