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酸酶发酵罐补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413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酸酶发酵罐补料装置,包括存液罐和安全阀,螺纹槽的下方固定开设有第一通槽,下阀体的内腔开设有第二通槽,第二通槽的下方与下阀体的内腔固定开设有连接口,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活动内腔设置有丝杆,丝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堵盘,存液罐的内、外双层夹壁的内壁均固定设置有加热管,放液管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流量计,流量计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显示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酵罐技术领域,通过安全阀可以无缝连接,防止补料使会进入空气,导致空气和植酸酶产生化学反应,最后会影响植酸酶的质量,加热管可以对存液罐中植酸酶进行加热,满足对温度的要求,流量计来控制植酸酶的流出,以及显示植酸酶流出的液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酸酶发酵罐补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酵罐
,具体为一种植酸酶发酵罐补料装置。
技术介绍
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其盐类水解为肌醇与磷酸(盐)的一类酶的总称,属磷酸单酯水解酶,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植酸即肌醇六磷酸,作为磷酸的储存库,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由于矿物质结合在蛋白-植酸-矿物元素复合物中,因此就降低了某些植物性食物和一些植物蛋白分离物中矿物质的营养效价,植酸酶能将磷酸残基从植酸上水解下来,因此破坏了植酸对矿物元素强烈的亲和力,所以说植酸酶能增加矿物元素的营养效价,而且由于释放出的Ca2+可参加交联或其他反应中去,从而改变了植物性食品的质地。但目前的植酸酶发酵罐在对进行补料时,是通过人工补料,但人工补料会出现对补料的量把握不够准确,以及在补料时会进入空气,导致空气和植酸酶产生化学反应,最后会影响植酸酶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植酸酶发酵罐补料装置,解决了通过人工补料,但人工补料会出现对补料的量把握不够准确,以及在布料时会进入空气,导致空气和植酸酶产生化学反应,最后会影响植酸酶的质量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植酸酶发酵罐补料装置,包括存液罐,所述存液罐为内、外双层夹壁结构,所述存液罐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安全阀。所述安全阀包括上阀体和下阀体,所述上阀体与下阀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所述上阀体内腔的上端固定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下方固定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下阀体的内腔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的下方与下阀体的内腔固定开设有连接口,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活动内腔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转动套接在螺纹槽的内腔中,所述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盖,所述丝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堵盘。优选的,所述第一通槽延伸到下阀体的内腔上端,所述上阀体和下阀体的连接处固定套接有密封圈。优选的,所述下阀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一端贯穿下阀体的一侧,并与第二通槽连通。优选的,所述进液口一端的内腔中固定开设有螺纹条。优选的,所述存液罐的表面固定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两端均与存液罐的顶部和底部均为10cm。优选的,所述存液罐的内、外双层夹壁的内壁均固定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为环形状。优选的,所述存液罐一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性接头,所述电性接头的一端贯穿存液罐的内、外双层夹壁中,并与加热管的表面连接。优选的,所述存液罐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放液管,所述放液管的一端贯穿存液罐的内、外双层夹壁中,并与存液罐内腔的底部连通,所述放液管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显示器。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植酸酶发酵罐补料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一种植酸酶发酵罐补料装置,安全阀包括上阀体和下阀体,上阀体与下阀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上阀体内腔的上端固定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的下方固定开设有第一通槽,下阀体的内腔开设有第二通槽,第二通槽的下方与下阀体的内腔固定开设有连接口,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活动内腔设置有丝杆,丝杆转动套接在螺纹槽的内腔中,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盖,丝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堵盘,通过安全阀可以无缝连接,防止补料使会进入空气,导致空气和植酸酶产生化学反应,最后会影响植酸酶的质量。2、该一种植酸酶发酵罐补料装置,存液罐的内、外双层夹壁的内壁均固定设置有加热管,放液管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流量计,流量计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显示器,通过加热管可以对存液罐中植酸酶进行加热,满足植酸酶对温度的要求,以及流量计来控制植酸酶的流出,和显示植酸酶流出的液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安全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中:1、存液罐;2、电性接头;3、观察窗;4、安全阀;41、上阀体;42、第一通槽;43、堵盘;44、进液口;441、螺纹条;45、连接口;46、第二通槽;47、下阀体;48、密封圈;49、螺栓;410、螺纹槽;411、丝杆;412、旋转盖;5、放液管;6、流量计;61、显示器;7、加热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植酸酶发酵罐补料装置,包括存液罐1,存液罐1为内、外双层夹壁结构,存液罐1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安全阀4。安全阀4包括上阀体41和下阀体47,上阀体41与下阀体47之间通过螺栓49固定安装,上阀体41内腔的上端固定开设有螺纹槽410,螺纹槽410的下方固定开设有第一通槽42,下阀体47的内腔开设有第二通槽46,第二通槽46的下方与下阀体47的内腔固定开设有连接口45,第一通槽42和第二通槽46的活动内腔设置有丝杆411,丝杆411转动套接在螺纹槽410的内腔中,丝杆4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盖412,丝杆4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堵盘43,第一通槽42延伸到下阀体47的内腔上端,上阀体41和下阀体47的连接处固定套接有密封圈48,下阀体4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液口44,进液口44的一端贯穿下阀体47的一侧,并与第二通槽46连通,进液口44一端的内腔中固定开设有螺纹条441,存液罐1的表面固定设置有观察窗3,观察窗3的两端均与存液罐1的顶部和底部均为10cm,存液罐1的内、外双层夹壁的内壁均固定设置有加热管7,加热管7为环形状,存液罐1一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性接头2,电性接头2的一端贯穿存液罐1的内、外双层夹壁中,并与加热管7的表面连接,存液罐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放液管5,放液管5的一端贯穿存液罐1的内、外双层夹壁中,并与存液罐1内腔的底部连通,放液管5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流量计6,流量计6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显示器61,流量计6是可以检测液量的大小,流量计6包括内腔包括数字信号处理(DSP)和微处理器,这使得流量计具备了自诊断功能,并且能够更好地与生产控制层面进行通信的功能,流量计6的型号为涡轮流量计6。使用时,首先将连接管与安全阀4表面的安全阀4连接,通过螺纹条441进行转动连接,在通过旋转盖412逆时针转动丝杆411,使丝杆411通过安全阀4内腔开设的螺纹槽410进行向上的移动,同时堵盘43会通过下阀体47内腔开设的第二通槽46向上移动,使堵盘43远离连接口45的表面,同时丝杆411在第一通槽42的内腔中进行向上的移动,再将需要储存的植酸酶通过进液口44流到连接口45,再由连接口45进入到存液罐1中,在顺时针转动旋转盖412,使丝杆411通过螺纹槽410使堵盘43紧紧的盖在连接口45的表面上,进行防堵,在将连接管从进液口44来取出,防止在进行植酸酶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酸酶发酵罐补料装置,包括存液罐(1),所述存液罐(1)为内、外双层夹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液罐(1)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安全阀(4);/n所述安全阀(4)包括上阀体(41)和下阀体(47),所述上阀体(41)与下阀体(47)之间通过螺栓(49)固定安装,所述上阀体(41)内腔的上端固定开设有螺纹槽(410),所述螺纹槽(410)的下方固定开设有第一通槽(42),所述下阀体(47)的内腔开设有第二通槽(46),所述第二通槽(46)的下方与下阀体(47)的内腔固定开设有连接口(45),所述第一通槽(42)和第二通槽(46)的活动内腔设置有丝杆(411),所述丝杆(411)转动套接在螺纹槽(410)的内腔中,所述丝杆(4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盖(412),所述丝杆(4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堵盘(4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酸酶发酵罐补料装置,包括存液罐(1),所述存液罐(1)为内、外双层夹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液罐(1)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安全阀(4);
所述安全阀(4)包括上阀体(41)和下阀体(47),所述上阀体(41)与下阀体(47)之间通过螺栓(49)固定安装,所述上阀体(41)内腔的上端固定开设有螺纹槽(410),所述螺纹槽(410)的下方固定开设有第一通槽(42),所述下阀体(47)的内腔开设有第二通槽(46),所述第二通槽(46)的下方与下阀体(47)的内腔固定开设有连接口(45),所述第一通槽(42)和第二通槽(46)的活动内腔设置有丝杆(411),所述丝杆(411)转动套接在螺纹槽(410)的内腔中,所述丝杆(4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盖(412),所述丝杆(4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堵盘(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酸酶发酵罐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槽(42)延伸到下阀体(47)的内腔上端,所述上阀体(41)和下阀体(47)的连接处固定套接有密封圈(4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酸酶发酵罐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阀体(4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液口(44),所述进液口(44)的一端贯穿下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学锋朱报常程礼海王俊俊段瑞芬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溢多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