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环形Ge基长波红外和太赫兹探测器和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BIB(阻挡杂质带)杂质带吸收光电导原理的新型结构的红外/探测器和制备方法,特别适合于波长处于40-300微米范围的长波红外和太赫兹光的探测。
技术介绍
红外探测技术在气象预报、环境监控、导弹制导、夜视成像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需求,这方面以HgCdTe、InGaAs等主流的红外探测器为主,主要响应1-20微米波段。这类器件是基于半导体pn结构光伏效应原理工作,因而,探测器的响应率高并且器件具有较高的工作温度(液氮),发展迅速。但受材料类型的制约,探测器的响应波长较短。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深空红外探测技术的需求,阻挡杂质带(BIB)探测器日益得到重视,主要的器件类型及响应波段有:硅掺砷(Si:As)覆盖10~25μm,硅掺锑(Si:Sb)覆盖20~40μm,锗掺镓(Ge:Ga)覆盖40~70μm,应变锗掺镓(Ge:Ga)覆盖70~200μm,特别是GaAs掺碲(GaAs:Te)的响应波长范围长达30~300μm,是探测深空冷对象的最优探测器。由于探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环形Ge基长波红外和太赫兹探测器,包括Ge基底(1)、上吸收区(2)、上阻挡区(4)、上吸收区电极(6)、上阻挡区电极(8)、下吸收区(3)、下阻挡区(5)、下吸收区电极(7)、下阻挡区电极(9)、吸收区串联端(10)和阻挡区串联端(11),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环形的上吸收区(2)和上阻挡区(4)代替了传统BIB探测器的背靠背结构,将耗尽区的长度增加了3倍;/n探测器双面结构采用镜像方式,即上吸收区(2)、上阻挡区(4)、上吸收区电极(6)和上阻挡区电极(8)分别位于下吸收区(3)、下阻挡区(5)、下吸收区电极(7)和下阻挡区电极(9)的正上方;/n所述的上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环形Ge基长波红外和太赫兹探测器,包括Ge基底(1)、上吸收区(2)、上阻挡区(4)、上吸收区电极(6)、上阻挡区电极(8)、下吸收区(3)、下阻挡区(5)、下吸收区电极(7)、下阻挡区电极(9)、吸收区串联端(10)和阻挡区串联端(11),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环形的上吸收区(2)和上阻挡区(4)代替了传统BIB探测器的背靠背结构,将耗尽区的长度增加了3倍;
探测器双面结构采用镜像方式,即上吸收区(2)、上阻挡区(4)、上吸收区电极(6)和上阻挡区电极(8)分别位于下吸收区(3)、下阻挡区(5)、下吸收区电极(7)和下阻挡区电极(9)的正上方;
所述的上吸收区电极(6)和下吸收区电极(7)为环形,上阻挡区电极(8)和下阻挡区电极(9)位于分别位于上阻挡区(4)和下阻挡区(5)的中心位置;
所述的上吸收区电极(6)和下吸收区电极(7)连接为吸收区串联端(10),上阻挡区电极(8)和下阻挡区电极(9)连接为阻挡区串联端(11);
所述的探测器的工作方式在于:吸收区串联端(10)和阻挡区串联端(11)分别施加固定大小的偏压,被探测光入射至上层器件表面,并穿透基底(1)后入射至下层器件,通过监测电流的变化来探测入射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环形Ge基长波红外和太赫兹探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Ge基底(1)是高阻型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惠勇,张祎,殷子薇,窦伟,单玉凤,张宗坤,潘昌翊,戴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