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柔性显示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趋势之一,能够满足使用者对显示装置在轻质、便于携带、能耗低、画质卓越以及可弯折等方面的多种要求。在柔性显示的多种实现方式中,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因其能耗低、分辨率高、亮度高、发光效率高、响应速度快、视角宽、不需背光源、成本低、驱动电压低等诸多优点,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前景。目前的柔性显示面板仍然存在多次弯折或者折叠后膜层剥离以及显示残影的现象,从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有效改善显示面板膜层剥离和显示残影的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基板和薄膜晶体管阵列层,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位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栅极金属层、层间绝缘层、源漏极金属层;所述栅极绝缘层位于所述有源层远离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柔性衬底基板和薄膜晶体管阵列层,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位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一侧;/n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栅极金属层、层间绝缘层、源漏极金属层;所述栅极绝缘层位于所述有源层远离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栅极金属层位于所述栅极绝缘层远离所述有源层的一侧,所述层间绝缘层位于所述栅极金属层远离所述栅极绝缘层的一侧,所述源漏极金属层位于所述层间绝缘层远离所述栅极金属层的一侧;/n所述柔性衬底基板包括第一无机层、第一缓冲层、第一有机层;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有源层接触,所述第一缓冲层与所述第一无机层接触且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衬底基板和薄膜晶体管阵列层,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位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栅极金属层、层间绝缘层、源漏极金属层;所述栅极绝缘层位于所述有源层远离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栅极金属层位于所述栅极绝缘层远离所述有源层的一侧,所述层间绝缘层位于所述栅极金属层远离所述栅极绝缘层的一侧,所述源漏极金属层位于所述层间绝缘层远离所述栅极金属层的一侧;
所述柔性衬底基板包括第一无机层、第一缓冲层、第一有机层;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有源层接触,所述第一缓冲层与所述第一无机层接触且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远离所述有源层的一侧,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第一缓冲层接触且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层远离所述第一无机层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衬底基板还包括第二无机层、第二缓冲层、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二缓冲层位于与所述第一有机层接触且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远离所述第一缓冲层的一侧,所述第二无机层与所述第二缓冲层接触且位于所述第二缓冲层远离所述第一有机层的一侧,所述第二有机层与所述第二无机层接触且位于所述第二无机层远离所述第二缓冲层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
所述第一缓冲层包括第一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位于所述显示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层还包括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二缓冲部位于所述非显示区且与所述第一缓冲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二缓冲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与固定电压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电压端为接地电压端、参考电压端或者电源电压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
所述第一缓冲部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第一子缓冲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至少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位于一个所述第一子缓冲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膜晶体管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第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赟,陈哲,涂峻豪,李艳妮,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