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循环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405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塔循环水处理装置,包括四根第一立柱和两根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立柱的高度;四根所述第一立柱围成矩形结构,四根所述第一立柱的中部固设有位于矩形结构内的架高底座且所述第二立柱和架高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架高底座上设置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内堆放有多个生物流离球,所述放置框开设有若干过水孔;所述放置框的上端开口盖设有顶盖,所述顶盖包括两个呈角度设置的弯折斜板以及设置于两个弯折斜板两端的三角形封板,所述顶盖的四周边沿向下延伸有下延边,所述下延边和放置框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件。其利用生物处理方法,不会造成循环水的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塔循环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循环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冷却塔循环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或制冷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热,一般要用冷却水来导走。从江、河、湖、海等天然水体中吸取一定量的水作为冷却水,冷却工艺设备吸取废热使水温升高,再排入江、河、湖、海,这种冷却方式称为直流冷却。当不具备直流冷却条件时,则需要用冷却塔来冷却。冷却塔的作用是将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废热传输给空气并散入大气。一般循环水使用时间较长容易产生细菌污垢水藻等污染物,影响循环水的正常使用,容易造成水的浪费,因此需要对循环水进行有效处理。通常采用化学处理方法,采用化学方法见效快,但是容易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且循环水排放后不能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塔循环水处理装置,其利用生物处理方法,不会造成循环水的二次污染。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冷却塔循环水处理装置,包括四根第一立柱和两根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立柱的高度;四根所述第一立柱围成矩形结构,四根所述第一立柱的中部固设有位于矩形结构内的架高底座且所述第二立柱和架高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架高底座上设置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内堆放有多个生物流离球,所述放置框开设有若干过水孔;所述放置框的上端开口盖设有顶盖,所述顶盖包括两个呈角度设置的弯折斜板以及设置于两个弯折斜板两端的三角形封板,所述顶盖的四周边沿向下延伸有下延边,所述下延边和放置框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水通过过水孔进入放置框内部,堆放于放置框内的生物流离球对进入放置框内部的循环水进行处理。在北方寒冷季节,顶盖可以防止冰棱掉落至放置框内,对生物流离球造成损坏,并且掉落至顶盖上的冰棱可以通过弯折斜板的导向作用,使冰棱滑下,防止顶盖上的冰棱堆积,从而避免了顶盖由于冰棱堆积而导致变形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弯折斜板之间的夹角为6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掉落至两个弯折斜板上的冰棱滑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设置为绑扎钢丝,所述下延边开设有绑扎孔,所述绑扎钢丝穿设于绑扎孔和放置框的两个过水孔后所述绑扎钢丝的两端绞合在一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绑扎钢丝连接简单、拆卸方便,便于对放置框内的生物流离球进行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根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固设有稳定框架,所述稳定框架位于架高底座的上方,且所述放置框位于稳定框架的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定框架对放置框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放置框由于受到水流冲击而发生变形歪倒,增强放置框的放置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定框架固设有两根第三立柱,两根第三立柱分别位于两根第二立柱的正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立柱对放置框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放置框由于受到水流冲击而发生变形歪倒,增强放置框的放置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架高底座呈矩形框状结构,所述架高底座设置有横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循环水和放置框的接触面积,使更多的循环水通过过水孔流入放置框内部,增加循环水净化效率。横撑对放置框起到支撑的作用,增强放置框在架高底座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立柱的下端固设有稳固底座,且所述第二立柱和稳固底座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固底座增强本技术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立柱和稳固底座之间设置有加劲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第一立柱和稳固底座的连接强度,增加第一立柱竖向设置的稳固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物流离球包括第一半球形壳体和第二半球形壳体,所述第一半球形壳体和第二半球形壳体对接形成空腔球体,所述空腔球体内部填充有生物纤维球,所述第一半球形壳体设置有第一透水,所述第二半球形壳体设置有第二透水孔,所述第一半球形壳体的边缘向外延伸有第一外凸环,所述第二半球形壳体的边缘向外延伸有第二外凸环,所述第一外凸环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外凸环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穿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挤压片和弹性倒齿,所述弹性倒齿的齿尖朝向所述挤压片,且第一外凸环和第二外凸环位于挤压片和弹性倒齿之间,所述挤压片靠近弹性倒齿的一侧设置有弹性挤压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半球形壳体和第二半球形壳体对接,同时使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相对设置,连接杆带有弹性倒齿的一端插接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弹性倒齿产生挠性变形,直至弹性倒齿穿出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弹性倒齿产生弹性挠性复位,使第一外凸环和第二外凸环限位于弹性倒齿和挤压片之间;由于挤压片设置有弹性挤压组件,弹性挤压组件的一端挤压第一外凸环和第二外凸环,使第一外凸环和第二外凸环向弹性倒齿方向运动,使第一外凸环和第二外凸环固定于弹性挤压组件和弹性倒齿之间,从而使第一半球形壳体和第二半球形壳体之间紧密对接,防止第一半球形壳体和第二半球形壳体之间产生缝隙,从而避免在生物流离球堆放于放置框内由于第一半球形壳体和第二半球形壳体的变形导致生物纤维球从空腔球体脱出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挤压组件包括抵接环以及设置于抵接环和挤压片之间的压缩弹簧,所述挤压片设置有外环,所述抵接环设置有内环,所述外环和内环套接,所述外环的内周面设置有环状凸棱,所述内环远离抵接环的一端开设有若干让位槽,所述内环的外周面设置有若干弧状凸棱,所述让位槽和弧状凸棱沿内环的圆周交替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环和内环在套接安装过程中,环状凸棱挤压弧状凸棱,由于内环存在让位槽,内环远离抵接环的一端发生形变,从而实现外环和内环的套接;并且环状凸棱和弧状凸棱相互配合,用于保持外环和内环之间的套接关系,防止内环和外环之间的脱离。外环和内环的套接对抵接环靠近或者远离挤压片的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使抵接环向远离挤压片方向运动,同时抵接环和弹性倒齿相互靠近,从而使第一外凸环和第二外凸环固定于抵接环和弹性倒齿之间。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循环水通过过水孔进入放置框内部,堆放于放置框内的生物流离球对进入放置框内部的循环水进行处理。第二、防止堆放于放置框内生物流离球由于受力变形导致生物纤维球从空腔球体脱出的情况发生。第三、在北方寒冷季节,顶盖可以防止冰棱掉落至放置框内,对生物流离球造成损坏,并且掉落至顶盖上的冰棱可以通过弯折斜板的导向作用,使冰棱滑下,防止顶盖上的冰棱堆积,从而避免了顶盖由于冰棱堆积而导致变形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生物流离球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生物流离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冷却塔循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第一立柱(1)和两根第二立柱(2),所述第二立柱(2)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立柱(1)的高度;四根所述第一立柱(1)围成矩形结构,四根所述第一立柱(1)的中部固设有位于矩形结构内的架高底座(4)且所述第二立柱(2)和架高底座(4)固定连接,所述架高底座(4)上设置有放置框(7),所述放置框(7)内堆放有多个生物流离球(9),所述放置框(7)开设有若干过水孔(71);所述放置框(7)的上端开口盖设有顶盖(8),所述顶盖(8)包括两个呈角度设置的弯折斜板(81)以及设置于两个弯折斜板(81)两端的三角形封板(82),所述顶盖(8)的四周边沿向下延伸有下延边(83),所述下延边(83)和放置框(7)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冷却塔循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第一立柱(1)和两根第二立柱(2),所述第二立柱(2)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立柱(1)的高度;四根所述第一立柱(1)围成矩形结构,四根所述第一立柱(1)的中部固设有位于矩形结构内的架高底座(4)且所述第二立柱(2)和架高底座(4)固定连接,所述架高底座(4)上设置有放置框(7),所述放置框(7)内堆放有多个生物流离球(9),所述放置框(7)开设有若干过水孔(71);所述放置框(7)的上端开口盖设有顶盖(8),所述顶盖(8)包括两个呈角度设置的弯折斜板(81)以及设置于两个弯折斜板(81)两端的三角形封板(82),所述顶盖(8)的四周边沿向下延伸有下延边(83),所述下延边(83)和放置框(7)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循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弯折斜板(81)之间的夹角为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循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为绑扎钢丝(832),所述下延边(83)开设有绑扎孔(831),所述绑扎钢丝(832)穿设于绑扎孔(831)和放置框(7)的两个过水孔(71)后所述绑扎钢丝(832)的两端绞合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循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第二立柱(2)的上端固设有稳定框架(5),所述稳定框架(5)位于架高底座(4)的上方,且所述放置框(7)位于稳定框架(5)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塔循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框架(5)固设有两根第三立柱(6),两根第三立柱(6)分别位于两根第二立柱(2)的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循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高底座(4)呈矩形框状结构,所述架高底座(4)设置有横撑(4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循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1)的下端固设有稳固底座(3),且所述第二立柱(2)和稳固底座(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晓洁牟中艳张朝松殷宝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兴泰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