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压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01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调压电源电路,其输入端与电源连接,其输出端与负载连接;所述的电源包括相线和中性线,包括变压器和调压器,调压器包括调压线圈;变压器包括一次线圈和至少两组二次线圈,每组所述二次线圈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至调压器线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组二次线圈的方式改变变压器结构,多组二次线圈的输入输出端分别连接调压线圈,降低每组电刷上流经的电流,降低发热,从而得以实现在同样线圈尺寸的前提下大幅提高线圈的载流量,有效降低成本,节约社会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压电源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调压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压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接触式调压电源均采用每相一对或一组电刷,通过电刷在线圈上的滑动实现调压或稳压的目的,这种传统方案只能增加串联变压器功率和数量来增大功率。但由于所有电刷都必须压在同一匝或相连匝,并且采用并联的方法接线,会增加匝间短路的风险。由于所有电刷都是布在同一匝或相连匝线圈上,且每只线圈只布置一组电刷,因此这几匝线圈就要承受所有的电流,由于电刷片有内电阻存在,所有的发热都是通过这几匝来传热散热,因此散热面积的局限性以及线圈传热的局限性,热量很难快速散出去,导致接触点处的温升很高,而线圈其它位置的温升却很低,这个温升差可以达到30K-80K。这种局限性导致无法有效的利用所有导线的导电能力,也很容易导致线圈烧毁。另一方面,由于线圈的尺寸的局限性,在同一匝或相连匝的较小空间下无法设置更多的电刷片,因此电流也受到限制,在同样尺寸的前提下无法提高载流量,要增加电流必须通过增大尺寸的方式,成本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调压电源电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调压电源电路,其输入端与电源连接,其输出端与负载连接;所述的电源包括相线和中性线,包括变压器和调压器,调压器包括调压线圈;变压器包括一次线圈和至少两组二次线圈,每组所述二次线圈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至调压器线圈。作为其中一种实施例,每组所述二次线圈的输入端固定于调压线圈,其输出端设有滑臂,输出端通过滑臂连接至调压器线圈,可在调压器线圈移动。作为其中一种实施例,每组所述二次线圈的输入端设有滑臂,通过滑臂连接至调压器线圈;其输出端设有滑臂,通过滑臂连接至调压线圈。作为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滑臂连接电刷,所述电刷连接在调压器线圈上。作为其中一种实施例,每组所述二次线圈的输入端的电刷并排连接在变压器线圈上,每组所述二次线圈的输出端的电刷并排连接在变压器线圈上,所述每组所述二次线圈的输入端的电刷距离和每组所述二次线圈的输出端的电刷的距离相同。作为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变压器和所述调压器的线圈相互独立,且所述变压器的每组副边线圈相互独立。作为其中一种实施例,相邻电刷之间绝缘设置。作为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滑臂通过电动机带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组二次线圈的方式改变变压器结构,多组二次线圈的输入输出端分别连接调压线圈,降低每组电刷上流经的电流;2、基于上述结构本技术方案在同一线圈上根据需要布置N(N≥2)组的电刷,且每组电刷之间采用相互绝缘的设置,避免匝间短路又可以布置更多的电刷,以减轻每只电刷上的电流,降低发热,从而得以实现在同样线圈尺寸的前提下大幅提高线圈的载流量,有效降低成本,节约社会资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现有的补偿式调压电源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调压电源电路,其输入端与电源连接,其输出端与负载连接;电源包括相线L和中性线N,包括变压器1和调压器2,调压器包括调压线圈;变压器包括一次线圈和至少两组二次线圈,每组所述二次线圈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至调压器线圈。调压线圈一端连接中性线,另一端连接相线输出端。变压器结构包括一次线圈N1,二次线圈N2和二次线圈N3,其中一次线圈N1和二次线圈N2和二次线圈N3耦合;三组线圈N1,N2,N3相互隔离。二次线圈N2和二次线圈N3分别包括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二次线圈N2和二次线圈N3的输入端并排连接至调压线圈一端,二次线圈N2和二次线圈N3的输出端并排连接至调压线圈另一端。二次线圈N2和二次线圈N3的输出端分别设有滑臂,两输出端通过滑臂连接至调压器线圈,可在调压器线圈移动。具体的,滑臂连接电刷,电刷连接在调压器线圈上。每组二次线圈的输入端的电刷并排连接在变压器线圈上,每组二次线圈的输出端的电刷并排连接在变压器线圈上,每组二次线圈的输入端的电刷距离和每组二次线圈的输出端的电刷的距离相同。其中,相邻电刷之间绝缘设置;滑臂通过电动机带动,滑臂驱动电刷移动,其中滑臂带动两组电刷同时移动。实施例2:作为另一种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调压电源电路的变压器结构中每组二次线圈的输入端设有滑臂,通过滑臂连接至调压器线圈;其输出端设有滑臂,通过滑臂连接至调压线圈。如图2所示,一种调压电源电路,其变压器的N1和N2的输入端固定在调压线圈,其未连接电机,不可移动;N1和N2的输出端通过滑臂和电刷连接至调压线圈的另一端,滑臂通过电动机带动,滑臂驱动电刷移动,其中滑臂带动两组电刷同时移动。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方案的思想,技术人员可以在硬件条件可以达到的基础上设置二次线圈为2组以上。再次不再做详细描述。以下,通过对流经电刷的电流和产生的热量,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解释说明。如图3为现有的补偿式调压电源电路,其中左图为对称式,右图为非对称式,由图可见,只有一对电刷组件或一组电刷组件,因此在现有技术中所有电流均通过同一组电刷,在该原理下如果使用多组电刷且不压在同一匝上就会因为匝间存在压差而导致短路而烧毁。其中下标(c)代表现有技术方案的参数,下标(a)代表本技术方案参数。例如一台调压范围是20%,额定电压为380V,额定电流为152A的100KvA调压电源,现有技术方案中把串联变压器的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比值N1/N2设计成76V/380V=0.2,保证在输入电压下限电压(304V)或上限电压(456V)时,根据电压矢量叠加的原理,都可以将输出电压调节到380V。根据安匝定律:N1I1=N2I流过电刷的电流为:I(c)=N1/N2*I1=0.2*152A=30.4A根据电流Ic通过导体R产生热量Q1为:Q1=I*2Rt现有技术中其他如并联连接的多只电刷且接触在同一匝线圈或相连匝线圈的均被认为为同一组电刷组件,即原理相同。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热量Q2的计算如下:本技术方案的热量其中N1/N2和N1/N3的比值均设计成38V/380V=0.1,同样保证在输入电压下限电压(304V)或上限电压(456V)时,根据电压矢量叠加的原理,都可以将输出电压调节到380V。(304+2*38=380V或456-2*38=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压电源电路,其输入端与电源连接,其输出端与负载连接;所述的电源包括相线和中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和调压器,调压器包括调压线圈;变压器包括一次线圈和至少两组二次线圈,每组所述二次线圈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至调压器线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压电源电路,其输入端与电源连接,其输出端与负载连接;所述的电源包括相线和中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和调压器,调压器包括调压线圈;变压器包括一次线圈和至少两组二次线圈,每组所述二次线圈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至调压器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压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二次线圈的输入端固定于调压线圈,其输出端设有滑臂,输出端通过滑臂连接至调压器线圈,可在调压器线圈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压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二次线圈的输入端设有滑臂,通过滑臂连接至调压器线圈;其输出端设有滑臂,通过滑臂连接至调压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调压电源电路,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康民刘健龙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和华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